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54篇 |
免费 | 466篇 |
国内免费 | 22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7篇 |
儿科学 | 146篇 |
妇产科学 | 36篇 |
基础医学 | 271篇 |
口腔科学 | 74篇 |
临床医学 | 1051篇 |
内科学 | 458篇 |
皮肤病学 | 34篇 |
神经病学 | 161篇 |
特种医学 | 24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577篇 |
综合类 | 2084篇 |
预防医学 | 813篇 |
眼科学 | 66篇 |
药学 | 742篇 |
24篇 | |
中国医学 | 799篇 |
肿瘤学 | 2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6篇 |
2023年 | 280篇 |
2022年 | 348篇 |
2021年 | 389篇 |
2020年 | 289篇 |
2019年 | 258篇 |
2018年 | 261篇 |
2017年 | 151篇 |
2016年 | 206篇 |
2015年 | 167篇 |
2014年 | 476篇 |
2013年 | 360篇 |
2012年 | 350篇 |
2011年 | 365篇 |
2010年 | 351篇 |
2009年 | 270篇 |
2008年 | 280篇 |
2007年 | 388篇 |
2006年 | 345篇 |
2005年 | 290篇 |
2004年 | 260篇 |
2003年 | 227篇 |
2002年 | 121篇 |
2001年 | 153篇 |
2000年 | 153篇 |
1999年 | 153篇 |
1998年 | 112篇 |
1997年 | 114篇 |
1996年 | 94篇 |
1995年 | 92篇 |
1994年 | 78篇 |
1993年 | 61篇 |
1992年 | 47篇 |
1991年 | 41篇 |
1990年 | 39篇 |
1989年 | 35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32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男性人群中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居男性癌症死因的第 2 位[1].PCa起病隐匿,且肿瘤细胞易发生局部浸润或远端转移,病情进展较快,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 PCa 患者具有较多积极意义[2 ].MR I 已经是一种成熟的、无创的影像检查技术,凭借着对前列腺组织结构以及周... 相似文献
43.
目的 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是目前疾病诊疗的先进模式,在各大型医院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而采用MDT教学模式联合案例教学法(CBL),相较于传统讲授式教学法在肝细胞癌临床教学中的效果仍需探索。方法 我们以2020年3月—2020年12月我科接收的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借助我院肝癌门静脉癌栓MDT的平台,对观察组应用CBL联合MDT教学法;对照组采用LBL(讲授式教学)传统教学法对肝细胞癌进行临床教学,对比教学效果。结果 观察组学生病例分析成绩和总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本组学习氛围、学习参与度和团队协作的评价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在肝细胞癌知识体系构建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体而言,采用CBL联合MDT教学法的学生对本组的认同度高于采用LBL教学法的学生。结论 我们的研究证实将案例教学法与多学科联合诊疗的联合教学策略用于肝细胞癌的教学实践,能提升学生的临床问题分析水平、学习兴趣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可行性强。 相似文献
44.
胰腺癌的死亡率正逐年上升,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是改善治疗效果的关键。影像组学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可以无创地对肿瘤异质性进行分析,已逐步应用于胰腺癌的诊疗中。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的影像组学能够鉴别胰腺癌与其他易误诊为胰腺癌的疾病,也可以评估胰腺癌治疗效果以及预测生存期等,有助于胰腺癌个体化治疗。本文就CT、MRI和PET/CT相关影像组学分析在胰腺癌的鉴别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预测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5.
角膜神经来自三叉神经眼支,主要支配角膜的知觉。三叉神经至眼表的任一节段受损,均有可能导致角膜神经损伤,并可引起角膜知觉减退或缺失。神经营养不良性角膜病变即是因三叉神经损伤继而角膜神经的感觉及营养功能受损所致,主要表现为角膜知觉下降或缺失,并可导致角膜上皮缺损、溃疡或者穿孔。然而,神经营养不良性角膜病变发病早期多仅表现为角膜知觉的轻度下降及泪膜的不稳定,因此在临床上较为隐匿;同时,关于促进角膜神经的修复与再生、恢复角膜知觉的临床处理方法通常也较为单一。目前,药物治疗、非手术干预、手术重建是治疗神经营养不良性角膜病变从而促进角膜神经及知觉恢复的治疗方法。其中,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为抗感染及抗炎,同时维持眼表环境稳定,防止角膜进一步损伤。目前,一些新型生物制剂也正在研发及临床试验中,包括富血小板血浆、自体血清及重组人神经生长因子等。非手术干预的主要目的即减少角膜暴露以保护角膜,通常包含治疗性接触镜及医用胶带、肉毒素注射等多种使眼睑下垂遮盖角膜的治疗方式。关于手术重建,除了常规的各类以修复角膜缺损、减少暴露面积为目的的传统术式之外,还包括角膜神经移植术这一定位于改善角膜知觉及角膜神经支配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观察改良女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减轻疼痛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20年4月1日—2021年6月1日在某三甲医院儿科门诊进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的女童76例,将其按SPSS 26.0软件产生的随机序列号以1:1比例完全随机分入改良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8例,改良组采用改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常规组采用常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比较两组患儿静注戈那瑞林后0、30、60、90 min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性激素二项结果和标本溶血率、疼痛评分值、人均静脉穿刺次数以及重复静脉穿刺率。结果 纳入的76例患儿全部完成试验。(1)两组患儿临床效果指标比较:与常规组相比,改良组静注戈那瑞林后0 min人均静脉穿刺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0、60、90 min的人均静脉穿刺次数和总人均静脉穿刺次数更少,重复静脉穿刺率更低(P均<0.05),随着时间的增加,改良组的人均静脉穿刺次数更少(P<0.001);(2)两组患儿安全性指标比较:两组患儿静注戈那瑞林后0、30、60和90 min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47.
48.
①目的 分析性传播疾病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②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皮肤性病门诊病人 1 0 0例(男 5 8例 ,女 4 2例 ) ,采用SCL 90量表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统计分析。③结果 与全国常模比较 ,性病病人除敌对和偏执因子评分外 ,SCL 90其他因子评分均显著升高 (t或t′ =2 .34~ 9.5 9,P <0 .0 5、0 .0 0 1 ) ;而与男性病人相比 ,女性病人的恐惧、焦虑和忧郁因子评分显著升高 (t=3.4 9~ 5 .5 2 ,P <0 .0 1 )。④结论 性传播疾病病人的心理状态变化显著 ,而女性病人的变化更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ooth muscle actin,a-SMA)在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中的动态表达及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6只,肝纤维化模型组24只,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MN)腹腔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分别在造模后2、4、6、8周门静脉采血检测血清ALT、AST、Alb,采用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学变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时间点肝脏galectin-3 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肝组织中有galectin-3低表达,2周即升高,4周达高峰,6周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galectin-3水平与TGF-β1、a-SMA呈正相关(r=0.882~0.963,P<0.01)。结论 Galectin-3可能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0.
参附注射液对开胸术全麻苏醒期血流动力学苏醒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预注参附注射液对开胸手术全身麻醉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40例ASA I~Ⅱ级择期普胸手术病人,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手术结束后送入麻醉恢复室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参附组,入室后静脉滴注参附注射液1.0mL/kg;对照组,入室后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采用双盲原则,观察并记录用药前、气管拔管前、气管拔管即刻、气管拔管后1m in、5m in血液动力学指标;患者自主通气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离室时间。结果:对照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在气管拔管即刻达到高峰,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拔管前、拔管后1m in也高于参附组,拔管后5m in也未完全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附组的自主通气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离室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行开胸手术的病人在气管拔管前预注参附注射液,可以起到稳定循环、减轻应激反应并促进苏醒的作用,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