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目的构建小鼠精子特异性乳酸脱氢酶C4(mLDHC4)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重组蛋白的纯化。方法提取小鼠睾丸组织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自行设计引物,PCR扩增mLDHC4的编码序列,产物经EcoRⅠ/BamHⅠ双酶切后,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a( )中,获得重组载体。将重组载体转化大肠杆菌E.coliBL21(DE3),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mLDHC4表达,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乳酸脱氢酶活性测定方法对重组mLDHC4进行鉴定,Ni -NTA亲和层析法纯化mLDHC4,并将其与pVAX1-mLDHC4(小鼠mLDHC4的真核表达载体)免疫小鼠的抗血清进行免疫印迹反应。结果重组载体经EcoRⅠ/BamHⅠ双酶切后,可释放大小约1000bp的插入片段,序列分析表明,克隆的DNA片段与GenBank登录的mLDHC4编码序列完全一致,将此重组质粒命名为pET-28a( )-mLDHC4。在IPTG的诱导下,重组菌可表达大小约35kD的蛋白质,且其裂解液具有很高的乳酸脱氢酶活性,经亲和层析纯化后在聚丙烯酰胺凝肢中仅显示单一蛋白区带,与抗血清反应后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形成特异性条带。结论小鼠mLDHC4的全长编码序列已被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 )质粒,并在E.coliBL21(DE3)中获得高效表达,纯化后的蛋白特异性高、活性强。  相似文献   
63.
2006年5月~2007年6月,我们对300例患儿行静脉留置针侧管采血,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00例,男180例,女120例,3个月~12岁.采血成功290例,失败10例(由于患儿脱水、血管不充盈造成).……  相似文献   
64.
背景:前期研究表明,在马蹄内翻足患者肌肉组织中存在FHL1基因表达下调,并利用凝胶阻滞实验在体外初步验证了HOXD13和FHL1基因启动子区转录因子预测位点的结合作用,但凝胶阻滞实验结果不一定能真实地反映体内转录调控蛋白和DNA结合的状况。 目的:应用Western-blot技术进一步验证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者足部肌肉组织中FHL1,HOXD13基因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应用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验证在胚胎足部发育时在体内HOXD13和预测结合位点的结合作用。 方法:15份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肌肉组织标本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医院小儿外科提供,3份同年龄组正常儿童足部肌肉组织由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院提供,1例孕13周流产胚胎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医院妇产科提供。所有标本使用均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同意。应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15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及3例同年龄组正常儿童足部肌肉组织HOXD13和FHL1表达情况;并用软件预测FHL1基因上游HOXD13的结合位点,染色质免疫沉淀实验验证胚胎发育时HOXD13和FHL1的相互作用,以不表达HOXD13蛋白的脑组织作为对照。 结果与结论:与同期正常儿童足部肌肉组织相比,15例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肌肉组织中有7例存在FHL1基因蛋白质水平表达下调,而这7例患儿中有5例同时存在HOXD13基因蛋白质表达下调。沉淀的人胚胎足部组织染色质中有预测HOXD13结合位点的扩增,无对照位点的扩增,对照脑组织中无预测位点的扩增。结果进一步验证显示了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足部肌肉组织中FHL1、HOXD13基因表达下调;人类胚胎肢体发育过程中HOXD13蛋白可以和FHL1启动子区的预测位点结合发挥其转录调节作用。提示在人胚胎足部发育时,HOXD13表达下调导致了FHL1表达水平的下调,进而影响了足部肌肉生长发育和分化导致马蹄内翻足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65.
张念真  孟令新  辛娜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2885-2887,3025
目的探讨儿童胰腺囊实性乳头状上皮性肿瘤(sPTP)的发病率、病理特征和诊治特点。方法收集术后明确诊断的9例儿童SPTP,对组织标本进行常规HE、PAS染色及多种指标免疫组化染色,结合文献分析儿童SPrP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特点、手术处理方法及随访情况。结果9例SPTP,平均10.3岁,占同期儿童胰腺实体瘤的29.O%;临床多表现为腹痛(5例,55.56%)、腹部肿块(3例,33.33%)、黄疸(1例,11.11%)等症状;B超和cT显示:胰腺占位病变,边界清,呈囊实性;病理检查:肉眼观呈暗红色,包膜完整,剖面囊实性病变交替,瘤组织有片状出血、坏死和囊性变。免疫组化检查:d。一抗胰蛋白酶阳性率100%,NSE66.7%、S-10033.3%,PAS染色均呈阳性。随访4个月至10年,均存活,未见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SPTP多发生于青春期前女孩,是低度恶性或交界性肿瘤,具有良性临床病程和潜在恶性的生物学行为,手术治愈率高,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6.
<正>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可导致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临床喘憋多较重,可导致呼衰、心衰而危及生命。有研究证明重症患儿病情的严重性与急性期中和抗体水平成负相关。我科自2003年11月至2005年2月收治住院患儿共54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莪术油注射液灌肠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4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9例,采用莪术油注射液灌肠治疗;对照组61例,采用莪术油注射液静脉治疗。两组同时进行饮食调整,根据脱水性质和程度给予补液。结果:治疗72h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67%、62.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程为(1.91&#177;0.73)d,对照组疗程为(4.64&#177;1.33)d,两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莪术油注射液灌肠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可以在有效地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莪术油注射液灌肠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4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9例,采用莪术油注射液灌肠治疗;对照组61例,采用莪术油注射液静脉治疗.两组同时进行饮食调整,根据脱水性质和程度给予补液.结果:治疗72 h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67%、62.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程为(1.91±0.73) d,对照组疗程为(4.64±1.33) d,两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莪术油注射液灌肠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可以在有效地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中国甘肃青海地区5个少数民族群体(土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及其应用。方法:选择9个STR基因座(D3S1358,VIVA,FGA,TH01,TPOX,CSF1PO,D5S818,D13S317,D7S820),采用STR复合扩增及荧光标记STR基因扫描技术,用ABI377全自动测序仪进行基因分型,同时检测5个少数民族群体的606个健康无关个体血液样本,计算5个少数民族群体的多态信息量、杂合度、个体识别力以及非父排除率等遗传多态性指标。结果:9个STR位点的基因型在5个少数民族群体中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5个少数民族群体9个STR位点的多态信息量范围在0.6054~0.8735之间;杂合度在0.6158~0.8736之间;个体识别力在0.7964~0.9691之间;非父排除率在0.4610~0.8838之间。采用基于基因频率的聚类分析发现,甘肃青海地区的土族、撒拉族、保安族及东乡族在起源上较为接近,而裕固族则相对较远;5个民族群体与中国南北方民族各群体之间有明显的基因交流现象。结论:在5个少数民族群体中,9个STR位点均为高度多态性遗传性标记,可用于群体遗传学、法医学等领域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0.
摘要:目的 分析我院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及术后 抗感染药物的选择,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2020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感染情况,病 原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合VITEK Ⅱ 仪器法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按2020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标准判断结 果,采用WHONET5.6进行统计。结果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感染率为11.33%,以泌尿系统感染为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占居首 位,其次是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前3位构成比合计达86.16%。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等耐药 率>50%。粪肠球菌对四环素、红霉素耐药率>50%,对高浓度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耐药率>3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为28.57%。结论 本院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感染以泌尿系统感染为主,病原菌种类繁多、耐药现象严重。妇科恶性 肿瘤手术在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及术后抗感染治疗时,应考虑多种微生物感染的特性及其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