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联合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视网膜S抗原(S-Ag)特异性IFN-γ分泌T淋巴细胞,探讨S-Ag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是否参与了人葡萄膜炎炎症发展过程。方法选取活动期葡萄膜炎患者23例作为研究对象,以14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采集受试者肘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提取、纯化牛S-Ag,以牛S-Ag作为刺激剂与PBMCs共培养,以不加抗原作为阴性对照,以加anti-CD3单克隆抗体作为阳性对照。应用ELISPOT法检测IFN-γ分泌细胞的数量以鉴定T细胞对S-Ag的反应性,同时确定S-Ag特异性Th1细胞的频率;应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的水平,从整体水平检测Th1型免疫反应。结果 60.9%(14例)的葡萄膜炎患者的PBMCs对S-Ag的刺激产生免疫反应,S-Ag特异性Th1细胞的频率为7.4±4.7SFC/2×105PBMCs。阴性对照组均未见阳性细胞染色,阳性对照中,对S-Ag有反应患者和对S-Ag无反应患者的IFN-γ分泌细胞数量相同,但较正常人均显著增多(P=0.006,P=0.004)。细胞培养上清中检测到不同程度的IFN-γ表达,与阴性对照相比,对S-Ag有反应患者IFN-γ表达量显著增高(P=0.018),对S-Ag无反应患者及正常人表达量无明显变化。阳性对照中,对S-Ag有反应患者和对S-Ag无反应患者IFN-γ分泌量相同,但较正常人均增多(P=0.013,P=0.036)。结论大部分葡萄膜炎患者体内存在S-Ag特异性T细胞,这群细胞介导的Th1型免疫反应在葡萄膜炎发生、复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系统研究中国白内障人群术前结膜囊细菌构成和药物敏感情况的变化,为白内障术前无菌化准备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及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2004-01/2013-09发表的有关中国人群白内障结膜囊细菌培养的文献,并辅以手工检索、因特网搜索。并采用Meta分析对所纳入研究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共11499眼,白内障患者术前结膜囊培养阳性率为26.03%(2993/11499),主要由G+球菌(86.40%)、G+杆菌(8.10%)、G-杆菌(4.13%)以及G-球菌(1.37%)构成。G+球菌主要以表皮葡萄球菌(67.30%)、金黄色葡萄球菌(12.53%)和微球菌(6.98%)为主。大多菌株对妥布霉素、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敏感,对妥布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性有上升趋势。

结论:白内障术前的结膜囊主要由表皮葡萄球菌构成,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大多数菌株对妥布霉素、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敏感,对妥布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性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3.
患者女性,42岁。因“全身散发皮肤褐色斑及增生肿物数十年”入院。患者幼时即发现全身皮肤散发咖啡斑,全身数十个大小不一增生肿物,随年龄增长,咖啡斑及肿块均逐渐增大,无明显疼痛,瘙痒等不适。自述其父亲及其女儿均有类似皮肤表现。门诊拟“神经纤维瘤”收入院。查体:全身皮肤散发咖啡斑,胸背部、四肢数十个大小不一的类圆形增生肿物,质软(见图1)。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8,左眼1.0。眶周未扪及明显包块。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房水清亮,右眼4点钟、8点钟方位及左眼4点钟、5点钟、8点钟方位虹膜睫状区或周边部实质层可见粟粒样橙黄色圆形小结节(见图2),瞳孔圆,直径约3 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均灵敏,晶状体、玻璃体及眼底检查未见异常。眼底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脑五官CT检查提示:右侧额部、颞部及后枕部头皮脂肪层内多发软组织结节,颅内平扫未见明显异常;颈胸部CT检查提示:胸背部及腹部皮下多发软组织结节,两肺平扫未见明显异常。拟诊“神经纤维瘤”收住我院皮肤科。局麻下先后取左下肢、腹部皮损处皮肤行常规病理检查,病理提示:“左小腿、腹部”皮下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并局部浸润生长。  相似文献   
24.
患者女,7岁。因右眼球长一肿物5个月,于1999年3月8日第一次入我院。当时查体:全身情况无异常,右眼视力4.8,眼睑无肿胀,眼球活动自如,无眼球活动痛,上方球结膜均匀一致隆起,高度约1.5mm,球结膜紧张苍白,颞侧可见一支粗大血管,其下肿物质硬,无活动度。角膜透明,前房清亮,瞳孔对光反应灵敏,晶状体、玻璃体清亮,眼底正常。于3月16日在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行右眼球结膜下肿物切除术。手术取上穹窿部结膜切口,见结膜组织菲薄,结构完整,肿物占据结膜与巩膜间隙。仔细分离球结膜,暴露肿瘤组织:肿物大小约2cm×1cm×0.2cm,无包膜,表面无明显突起,质地硬,…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培育一个先天性遗传性的白内障大鼠模型.方法 利用自然突变的5只白内障大鼠,3只雄性2只雌性,通过遗传育种的手段将白内障基因固定.结果 近交和封闭两种繁殖方式都能使白内障基因稳定遗传给后代.结论 初步培育成一个先天遗传性的白内障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26.
ECM,MMP与角膜结构和角膜损伤修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细胞外基质是角膜的主要结构成分,赋予角膜特殊的生理功能。基质金属蛋白酶是调节细胞外基质降解代谢的主要酶类。本文概述了成熟角膜细胞外基质的组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角膜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化脓性眼内炎病原菌菌谱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化脓性眼内炎病原菌分布特点、病原菌谱的变迁及其药物敏感性,为临床诊断与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年1月~2006年12月广州中山眼科中心416例临床诊断为化脓性眼内炎,并行微生物学检查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0%的化脓性眼内炎患者为外伤所致;416例标本中,181例培养阳性(43.5%),病原菌中真菌、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阳性杆菌、革兰阴性杆菌分别占14.9%、47.5%、9.9%和27.6%,其中真菌呈年度散发分布;33.1%为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并呈逐年增加趋势,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占10.5%;革兰阳性球菌对喹诺酮类药物和头孢哌酮敏感;革兰阳性杆菌对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药物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开放性眼外伤后需警惕化脓性眼内炎的发生,对于病原菌不明的细菌性眼内炎,提倡早期联合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和第三代头孢菌素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囊袋收缩综合征(capsule contraction syndrome CCS)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治疗效果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科收治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发生CCS的患者12例(12眼)。分析CCS患者的临床特征、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时合并的系统和眼部疾病、CCS发生的时间、晶状体前囊膜病理检查结果、手术和激光治疗的效果、术后并发症以及预防措施。结果 12例患者均有晶状体前囊膜收缩症状,后囊膜间隙均可见乳靡状液体。CCS发生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时间为1~120(51.54±13.40)个月。其中有系统和眼部合并症的患者发生CCS的时间与没有合并症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且发生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时间较早。晶状体前囊膜病理检查显示:晶状体前囊膜水肿、纤维组织增生及透明样变性。其中10例CCS患者行手术治疗,2例行Nd∶YAG激光晶状体前囊膜切除术治疗。两种方法治疗术后1个月(t=2.494,P=0.03)、3个月(t=7.380,P=0.00)视力均较术前有所改善,术后1个月、3个月随访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对行白内障手术合并有葡萄膜炎、青光眼以及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患者要积极预防CCS的发生。  相似文献   
29.
目的 研究视力正常飞行员在明暗环境下波前像差变化及在暗环境下对飞行员视觉评估的意义.方法 现役飞行员22例(44眼),平均年龄31.7±6.4岁,视力均在4.9以上,采用WFA-1000型主觉像差仪分别在明暗环境下检测受试者的波前像差,得到各阶像差成分的均方根值(RMS).并测量眼压(10P)、角膜曲率、中央角膜厚度(CCT)等常规参数.结果 飞行员的IOP、角膜曲率、CCT均在正常范围.波前像差在暗环境下仅5阶像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0,P<0.05),5阶以下及总像差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暗环境条件下飞行员的视觉质量在高阶波前像差方面有所下降,但总体无影响.波前像差对飞行员视觉功能的评估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0.
视网膜静脉栓塞是一种由视网膜静脉血栓形成而引起的视网膜血管病,在致盲的眼底病仅次于糖尿病而居第二位。我院自1998年底~2001年间共收治62例(62眼),选用胰激肽释放酶片和脉络宁注射液联合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