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17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多对比度MRI技术探讨抗血小板药物使用与颈动脉斑块内出血(IPH)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声检测至少有一侧颈动脉存在粥样硬化斑块的症状性患者108例,其中存在颈动脉IPH患者(IPH患者)41例,无颈动脉IPH患者(无IPH患者)67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双侧颈动脉多对比度MR血管壁成像,分析颈动脉IPH与患者临床特征。结果与无IPH患者比较,IPH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及吸烟比例显著增高(70.7%vs 46.3%,68.3%vs 47.8%,P0.05),使用他汀类药物比例显著降低(29.3%vs 52.2%,P0.05);IPH患者的颈动脉最大管壁厚度、管壁面积、狭窄程度显著高于无IPH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混杂因素之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与IPH显著相关(OR=2.80,95%CI:1.23~6.41;P=0.014)。进一步校正患者颈动脉最大管壁厚度和颈动脉狭窄后,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与IPH之间仍有相关性(OR=3.33,95%CI:1.06~10.45;P=0.039)。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可能与IPH的发生有关,可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合理、规范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2.
姚容  赵锡海  周丹 《中国卒中杂志》2019,14(12):1214-1219
目的 探讨弗明汉危险评分(Framingham risk score,FRS)在无症状老年人(≥60岁)颈动脉易损斑 块筛查中的价值。 方法 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3D MR管壁成像特征,将受试者分为有易损斑块组和无易损斑 块组,计算每位受试者的FRS并比较两组之间FRS的差异。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计算FRS在判别颈 动脉易损斑块时的OR 和95%CI。采用ROC曲线分析FRS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判别能力,并确定合适的 截断值。 结果 共纳入134例受试者,平均年龄72.3±5.5岁,男性62例(46.3%),17例(12.7%)有颈动脉易 损斑块。有易损斑块组的FRS高于无易损斑块组[37.8%(27.4%~60.0%)vs 16.6%(8.9%~27.4%), P =0.002]。在判别颈动脉易损斑块时,FRS每升高10%对应的OR =1.556(95%CI 1.204~2.011, P =0.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732,当截断值FRS=20%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5%、59.8%。 结论 FRS可用于初步筛查无症状老年人有无颈动脉易损斑块,当FRS>20%时,需对颈动脉易损斑 块进行影像学检查及评估。  相似文献   
33.
目的以造影剂增强MRA(CE-MRA)为参照,评价非增强MRI检查方式在诊断主动脉病变的意义。方法17例主动脉病变患者,非增强MRI检查采用亮血对比的FIESTA电影序列和黑血对比的双反转或者三反转FSE序列,CE-MRA采用Gd-DTPA增强三维TOF序列,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病变的诊断和解剖细节的显示效果。结果主动脉夹层7例,动脉瘤7例,降主动脉岬部缩窄2例,非增强MRI和CE-MRA诊断一致;主动脉弓粥样硬化穿通性溃疡1例只能由非增强MRI做出诊断;CE-MRA能显示病变的整体观,而非增强MRI在显示血栓形成和血流动态方面比CE-MRA有优势。结论非增强MRI对主动脉病变的诊断具有与CE-MRA同样重要的作用,两者显示的信息可以互相补充,建议纳入MRA的常规内容。  相似文献   
34.
35.
36.
目的探讨症状性颈动脉系统粥样硬化斑块颅内、外分布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有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55例,其中脑梗死27例(49.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8例(50.9%),同时进行颅内、外颈动脉MRI,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颅外颈动脉:最大管壁厚度、粥样硬化斑块累及范围及管腔狭窄程度分别为(3.7±1.6)mm、(27.7±15.0)mm及(37.9±30.6)%;37例(67.3%)斑块内伴有钙化,24例(43.6%)斑块内伴有出血,25例(45.5%)斑块内伴有富脂质坏死核,13例(23.6%)斑块表面纤维帽破裂;颅内颈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前循环(包括大脑前、中动脉)的管腔狭窄度分别为(37.2±26.5)%和(37.5±26.2)%。大脑中动脉狭窄与颅外颈动脉狭窄及最大管壁厚度有相关性(r=0.866,r=0.564,P<0.01)。前循环狭窄与颅外颈动脉狭窄及最大管壁厚度有相关性(r=0.879,r=0.598,P<0.01)。结论颅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严重性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可以作为预测颅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严重程度指标。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尝试使用MR弥散张量成像(DTI)显示离体心肌纤维束结构的可能性。方法 使用25个方向的DTI序列扫描离体1h和24h的猪心脏,使用脑白质纤维束成像重建方式显示心肌纤维的走行、分布和排列方式。结果 DTI可以清晰显示离体1h心肌的排列特征为分层、螺旋、扭转和发散,与广义上心肌纤维的排列方式吻合;离体24h后由于心肌发生溶解,DTI显示的心肌纤维的完整性被破坏,表现为心肌纤维长度缩短、外形皱缩、排列扭曲。结论 DTI技术可以显示离体心肌纤维的完整性和排列方式,其潜在的应用领域为心肌纤维的形态功能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利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研究心力衰竭时肺静脉形态与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75例入选病例按是否存在心衰和房颤分为心衰组、心衰合并房颤组和对照组,其中心衰组35例,心衰合并房颤组19例,对照组21例。利用64层螺旋CT对3组患者进行肺静脉造影和左房形态学检查,并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对四个肺静脉开口直径,包括上下径和前后径,以及左房直径,包括左右径、前后径和上下径进行测量,比较3组间上述测量数据的差异。结果心衰组、心衰合并房颤组与对照组相比,四支肺静脉开口直径和左房腔径均有显著增加;心衰合并房颤组与心衰组比较,四支肺静脉开口直径和左房腔径也有显著增加;心衰组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患者的肺静脉开口直径和左房腔径随心功能级别增加而显著增加。结论心衰患者四支肺静脉均呈显著扩张,肺静脉这种形态异常可能是心衰时房颤发生和维持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评价三维磁共振管壁成像(3D-MR-VWI)技术诊断颈动脉闭塞形态学特征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纳入经超声诊断为颅外段颈动脉闭塞(CAO),并于1周内完成3D-MR-VWI和DSA检查的124例患者。评价3D-MR-VWI与DSA在诊断CAO类型和闭塞发生部位的一致性。结果3D-MR-VWI对于颈动脉完全闭塞及闭塞起始部位的诊断与DSA结果均有较高的一致性(Cohen’s κ=0.85,95%CI 0.71~0.94;Cohen’s κ=0.85,95%CI 0.71~0.97)。3DMR-VWI诊断颈动脉完全闭塞的敏感度为97.0%,特异度为86.7%,准确率为94.6%。结论3D-MR-VWI能够准确诊断CAO并判定闭塞的形态学特征,可为临床诊治颈动脉闭塞性病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