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9篇
  2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调查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SOM)中医体质及证候的分布情况,探讨"辨体"与"辨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中医体质问卷形式对335例SOM患儿进行体质辨识,通过Pearson分析患者体质与证候的相关性.结果 平和质(26.57%)为SOM患儿最常见的体质类型,气虚质(22.39%)、阳虚质(16.42%)、阴虚质(12.24%)及血瘀质(8.96%)为SOM患儿常见的偏颇体质类型,且儿童SOM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证候密切相关.结论 SOM患儿的治疗过程中,通过采用"辨体"与"辨证"结合的方法纠正偏颇体质,有利于SOM的防治,对降低SOM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在亚砷酸盐致人支气管上皮(HBE)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趋势,初步探讨其对细胞恶性转化的作用。方法用1μmol/L亚砷酸钠连续染毒HBE细胞。通过形态学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以及软琼脂克隆实验鉴定细胞恶性转化情况,分别于暴露1、8、15、22、29、36、43代,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水平,检测细胞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亚砷酸钠长期染毒HBE细胞至43代时,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加快,且呈浸润型生长,MMP-9分泌量升高,细胞集落数量增多。与正常对照(0代)比较,22代及以前HBE细胞内ROS、MDA及SOD的水平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波浪形趋势;29代及以后,ROS、MDA水平逐渐下降,且以ROS表现更为明显,而SOD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结论细胞内氧化-抗氧化平衡失调可能在低剂量砷化合物诱导HBE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3.
赵莹莹  朱成功  崔佳  何丰华  孙立  解建国 《新中医》2014,46(11):246-247
<正>解建国教授是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市中心医院传统医学部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津贴,为我国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的真传弟子。解教授出身于医学世家,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近40载,在治疗疑难顽重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运动神经元病的诊治见解独到,造诣颇高。笔者侍诊3载,今将解教授治疗该病的经验作一简述,并举验案2则,以飨同道。1治痿五法运动神经元病是神经系统的慢性变性疾病,其主要的表现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研究姜黄素(Cur)和维生素E(VE)联用预防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建立四氯化碳(CCl4)大鼠肝纤维化模型,Cur和VE及两药联用预防后观察肝左叶HE染色和Masson染色下形态学变化。结果 HE染色与Masson染色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预防组较模型组肝纤维化有明显改善,以药物联用组尤为显著。结论 Cur和VE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均有预防作用,两者合用预防肝纤维化效果更佳,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5.
1病例介绍患者,女,43岁,主因"左足无力16天,右手麻木无力13天,右下肢近端麻木疼痛3天"于2011年3月28日入院。患者于16天前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氨溴索"治疗"支气管哮喘"过程中逐渐出现左足力弱,伴踝部麻刺样疼痛、尚可耐受,伴左膝以下麻木,可自行站立、行走,无视物模糊、言语不清、大小便障碍,就诊于当地县医院,行颅脑计算机体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未见异  相似文献   
66.
目的明确临床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合并肌酸激酶(CK)升高的相关因素及转归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CHB合并CK升高患者的临床资料,明确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患者在CK升高患者中所占比率。分析3/4级CK升高患者的临床转归。分析合并应用甘草酸制剂等药物对于患者CK水平的影响。分析CK水平与患者病毒学与生化学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共纳入伴CK升高的CHB患者365例,CK升高多见于LdT单药(57.0%)或联合治疗(20.3%)患者,也见于ETV治疗患者(12.6%)等。CK 3/4级升高患者共30例,以LdT单药(66.7%)或联合治疗患者(20.0%)为主。23例定期随访的CK 3/4级升高患者转归良好。1例患者肌组织活检确诊为肌病。合并使用甘草酸制剂等未能够显著升高患者CK水平(t′ = 1.519,P > 0.05)。相关分析提示,CK水平与患者AST水平轻度正相关(rs′ = 0.246,P < 0.001),与ALT、HBV DNA与HBsAg等无显著相关(P均> 0.05)。 结论CHB合并CK升高多见于LdT治疗患者,应用其他抗病毒治疗患者也需定期监测CK水平;CK升高患者多预后良好;合并使用甘草酸制剂与NAs等未能够显著升高患者CK水平。  相似文献   
67.
目的定量检测肝组织内HBV cccDNA、总HBV DNA及血清总HBV DNA,分析干扰素、恩替卡韦治疗对肝组织内HBV cccDNA的影响。方法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研究中选择40例HBe Ag阳性病例,其中24例接受恩替卡韦治疗,16例接受干扰素治疗,收集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HBV DNA、生化学及病毒学数据,并收集治疗前后肝穿刺活检标本,定量检测肝组织内HBV cccDNA、总HBV DNA。均值比较采用t检验,目标变量与观察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采用偏相关分析。结果肝组织内HBV cccDNA(log10拷贝/ml)在恩替卡韦组基线为5.08±1.15,治疗后为3.80±0.85;在干扰素组基线为6.84±0.93,治疗后为6.02±1.27,两组基线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治疗后恩替卡韦组明显低于干扰素组(P=0.004)。肝组织内总HBV DNA(log10拷贝/ml)在恩替卡韦组基线为6.42±0.80,治疗后为4.83±1.08;在干扰素组基线为6.84±0.93,治疗后为6.02±1.27,两组基线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4);治疗后恩替卡韦组明显低于干扰素组(P=0.003)。肝组织内HBV cccDNA下降百分率与治疗后HBe Ag有显著相关性(R2=0.183)。恩替卡韦及干扰素对HBV复制指数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0)。结论 HBe 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和干扰素治疗均能显著降低肝组织内HBV cccDNA含量,恩替卡韦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中医鼻病序贯疗法对急性鼻窦炎鼻黏膜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以66例肺经风热型急性鼻窦炎患者为实验人群,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3例。序贯疗法组采用煎煮中药蒸汽熏蒸鼻腔联合口服,2次/d,治疗2周;口服汤药组采用与序贯疗法组相同的汤药煎药口服,2次/d,早晚各1次,治疗周期为2周,在治疗的过程中,在第0、7、14天进行糖精球实验,填写鼻塞视觉模拟量表(VAS),从而对鼻黏膜纤毛传输时间(MTT)、鼻塞VAS评分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结果:两组病例MTT评分组间效应、时间效应、组间与时间交互效应的F值为2.604、253.121、15.704,P值为0.111、0.000、0.000;两组病例鼻塞VAS评分组间效应、时间效应、组间与时间交互效应的F值为7.242、106.200、8.480,P值为0.009、0.000、0.000。两组病例鼻黏膜纤毛传输时间(MTT)和鼻塞VAS评分都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其中序贯组下降速度高于中药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00、0.000)。结论:序贯疗法组、口服汤药组在治疗急性鼻窦炎上均取得了满意疗效,对鼻黏膜传输功能具有改善的作用。序贯疗法组的改善程度及疗效优于口服汤药组。  相似文献   
69.
小脑梗死的分型与后循环血管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有无大血管病变患者小脑梗死灶的特征,探讨小脑梗死分型与后循环血管病变的关系。 方法 收集我科自2006年1月~2008年3月期间住院的小脑梗死患者共35例,所有患者均同时具备颅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血管造影检查,包括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根据血管造影检查的结果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大血管病变组20例,小血管病变组15例,分析两组小脑梗死的分型和后循环血管病变(包括狭窄或闭塞)的关系。 结果 ⑴大血管病变组20例中,颅内血管(椎动脉颅内段或基底动脉)病变最多见(10例,50%),梗死类型多为分水岭梗死(7例,70%);其次为颅外血管合并颅内血管(椎动脉颅外段合并颅内段或基底动脉)病变(8例,40%),梗死灶多为小脑后下动脉(PICA)供血区的区域性梗死(7例,87.5%);单独颅外血管(椎动脉颅外段)病变最少见(2例,10%),梗死分布无明显倾向性。⑵小血管病变组15例中,梗死灶亦多位于分水岭区(9例,60%)。 结论 由于小脑血液供应特点,小脑梗死中分水岭梗死和腔隙性梗死较区域性梗死更为常见。小梗死灶(直径≤2cm)可能存在后循环大血管的狭窄或闭塞,应予积极的治疗和干预,以防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70.
目的 寻找一种制备肝肺综合征大鼠模型的新方法. 方法 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皮下注射橄榄油)、腹腔室隔综合征(ACS)组(皮下注射橄榄油,腹腔内注射琥珀明胶)、肝硬化组(CCl4造模)、模型组(CCl4造模,腹腔内注射琥珀明胶).进行血气分析与肺组织病理学检测. 结果(1)血气分析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ACS组、肝硬化组、模型组pH值分别为7.41±0.04、7.22±0.06、7.53±0.04、7.47±0.0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ACS组动脉血氧分压、肺泡-动脉氧压差分别为(58.57±5.41)mmHg、(83.86±28.49)mm Hg,模型组分别为(58.20±3.19)mmHg、(84.80±11.82)mm Hg,正常对照组分别为(86.67±1.37)mm Hg、(38.17±9.20)mm Hg,肝硬化组为分别为(85.00±2.53)mm Hg、(37.00±6.23)mm Hg,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肺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ACS组肺泡间隔增宽,肺泡腔大小不一,肺容量减少,局部肺泡腔水肿、出血,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旰硬化组部分肺泡间隔增厚,肺泡腔大小不一,肺容量减少,炎细胞浸润,局部肺血管内可见充血;模型组肺泡间隔增宽明显,肺泡腔大小不一、有明显的出血,纤维素性渗出,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容量减少,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明显,局部增生,巨噬细胞聚集,微血栓形成. 结论 腹腔内注射琥珀明胶并维持适当的腹压达一定时间可以制备ACS模型;肝硬化联合ACS是建立HPS模型的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