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目的 评价桥本甲状腺炎(HT)背景下超声造影(CEUS)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48例HT患者共62个结节的CEUS特征,计算增强模式及增强程度对HT背景下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 增强程度(P=0.002)和增强模式(P<0.001)在HT背景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均匀增强诊断HT背景下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97.6%、85.7%、93.0%、94.7%和93.5%。低增强诊断HT背景下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5.4%、52.4%、77.8%、64.7%和74.2%。结论 不均匀增强对于HT背景下甲状腺恶性结节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对于常规超声诊断困难的甲状腺结节,CEUS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基于循证医学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7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基于循证医学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期间DVT发生情况,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MA、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循证医学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以有效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应用标准化甲状腺结节超声培训-考核系统的短期教学效果。  方法  2017年12月, 面向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培训学员, 先采用标准化甲状腺结节超声培训-考核系统中的考核系统对学员进行考核, 考察内容为甲状腺结节超声特征识别及恶性风险分级, 然后采用该系统的培训部分对其进行相应培训, 培训后12 h和1个月分别再次采用该系统对所有学员进行考核, 系统自动记录考核得分情况, 比较培训前后得分差异。  结果  共12名学员进入本研究, 既往均接受过甲状腺疾病超声诊断的专业培训。在接受甲状腺结节超声培训后12 h及1个月, 学员考核成绩均较培训前显著提高[(80.7±7.3)分比(69.9±4.0)分, P < 0.01;(78.0±9.2)分比(69.9±4.0)分, P < 0.05], 且培训后12 h甲状腺结节各项超声特征及分级的诊断得分均较培训前显著提高(P < 0.05)。与培训后12 h相比, 培训后1个月学员考核成绩未明显下降(P > 0.05)。  结论  标准化甲状腺结节超声培训-考核系统可在短期内提高学员甲状腺结节超声诊断能力, 为推动甲状腺结节超声诊断的规范化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降低人工气道病人气囊压力监测错误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主题,进行现况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应用PDCA原则实施各项对策。[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人工气道病人气囊压力监测错误率由改善前的81.73%降到了19.85%,效果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对人工气道病人气囊压力监测过程进行管理控制,可有效降低人工气道病人气囊压力监测错误率,同时改善工作流程,提高气道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依据2015年美国甲状腺学会《成人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ATA指南)超声分级和美国放射协会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ACR TI-RADS)分级标准,应用三维超声与二维超声对甲状腺结节进行分级,并对比二者对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能。 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于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59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235个甲状腺结节。男39例,女120例,年龄(44.5±10.7)岁。术前行二维超声及三维超声,分别记录甲状腺结节的回声、内部结构、形态、边缘、边界、钙化及腺体外侵犯等特征,并采用ATA指南及ACR TI-RADS标准对结节进行分级,比较三维超声与二维超声特征差异以及依据不同分级标准二者对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能。 结果235个甲状腺结节中,良性62个,恶性173个。三维超声较二维超声提高了边界不清、边缘不规则及腺体外侵犯对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敏感度(76.3% vs 74.6%、91.3% vs 86.7%、67.6% vs 39.9%),降低了点状强回声的诊断敏感度(43.9% vs 52.0%)。三维超声与二维超声依据ATA指南及ACR TI-RADS分级标准对甲状腺结节的评估,总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17.34、767.697,P均<0.01)。但ATA指南及ACR TI-RADS各分级中,三维超声与二维超声评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二维超声相比,三维超声依据ATA指南分级标准诊断恶性甲状腺结节的敏感度提高(98.2% vs 97.1%,P=0.474),特异度降低(73.8% vs 75.0%,P=0.87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依据ACR TI-RADS分级标准其敏感度(89.6% vs 86.7%,P=0.406)及特异度(79.0% vs 75.8%,P=0.668)均提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三维超声对部分甲状腺结节超声特征的评估结果不同于二维超声,特别是对腺体外侵犯和点状强回声的评估,但对ATA指南和ACR TI-RADS诊断效能影响较小,不同分级标准,二者诊断效能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结节晕与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晕和CEUS增强模式之间的关系,及两者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个具有完整常规超声及CEUS资料的甲状腺实性或实性为主结节,其中规则晕、不规则晕、无晕者分别为30个。统计比较三者的CEUS增强模式。结果 90个甲状腺结节中,恶性病变44个,良性病变46个。具有规则晕的结节80.00%(24/30)表现为环状增强,不规则晕者56.67%(17/30)为不均匀增强,无晕的结节中76.67%(23/30)为不均匀增强;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时,不均匀增强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于无晕;当结节无晕或不规则晕、同时存在不均匀增强时,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度为84.09%(37/44),特异度为93.46%(43/46)。结论 甲状腺结节晕的不同类型对应多种CEUS增强模式,二者相结合,可以为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在甲状腺结节手术决策中的作用  目的  检索北京协和医院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甲状腺结节而行手术切除的病例, 按10%~15%的比例分别对2004、2006、2008、2010、2012、2014年手术病例进行随机抽样, 查阅抽样的门诊及住院病历, 记录是否行术前超声检查, 超声报告是否给予诊断提示, 如提示则与病理结果对照判断提示是否正确。计算术前超声检查比例、超声提示诊断比例、提示诊断正确率和超声诊断正确率  结果  2004年至2014年甲状腺结节手术例数逐年上升, 其中恶性结节的比例逐年增高, 由2004年的15.65%上升至2014年的69.91%。抽样结果显示, 术前超声检查比例范围为80.65%~96.65%;超声提示诊断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范围为46.94%~92.36%;超声提示诊断正确率在78.26%~93.62%范围内; 超声诊断正确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范围为36.73%~81.40%  结论  近年来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患者急剧增加, 超声诊断水平逐年提高, 在甲状腺结节的外科决策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有创呼吸机管路系统更换时间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为医护人员临床实际操作提供参考。方法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和呼吸科ICU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189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1组59例,对照2组64例,观察组66例;对照组7d更换1次呼吸机管路,观察组仅在管路肉眼可见明显污染或功能障碍时予以更换。结果观察组和对照1组、2组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路仅在出现肉眼可见污染或功能障碍时予以更换并不增加VAP发生率,同时可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和人力、物力资源的消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Von-Hippel-Lindau(VHL)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探讨腹部超声在诊断VHL综合征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35例VHL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首诊年龄、症状、体征、受累脏器、手术次数、检查方法等,分析腹部超声对诊断VHL综合征的作用。 结果 35例患者中,嗜铬细胞瘤(14例)及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13例)为常见的首发肿瘤,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21例)、嗜铬细胞瘤(19例)、肾癌(17例)及胰腺占位(15例)为常见的肿瘤。主要手术原因为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22例次)、嗜铬细胞瘤(23例次)及肾癌(13例次)。33例患者腹部脏器受累,20例(60.6%)首次被腹部超声发现,其中6例为健康体检时发现。行肾上腺超声33次,27次诊断准确。行胰腺超声16次,13次诊断准确。行肾脏超声19次,8次诊断准确。结论 当超声发现肾脏、肾上腺、胰腺等部位的多发肿瘤时,超声医师要仔细询问家族史和神经系统疾病史,考虑VHL综合征的可能性。当临床提示存在VHL综合征时,超声能够发现及诊断腹部肿瘤,同时可以用于长期随访观察肿瘤的变化。超声是VHL综合征腹部疾病筛查和随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定性指标及定量参数对常规超声诊断困难的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在2011年11月~2015年12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的甲状腺结节患者中,前瞻性纳入常规超声诊断困难结节,65例患者共71个结节,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前均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造影灌注模式及时间强度曲线指标在良恶性鉴别中的意义。结果 恶性组10个(14.1%)结节,其中5个乳头状癌,5个滤泡癌;良性组61个(85.9%)结节,其中44个(72.1%)结节性甲状腺肿,14个(23.0%)腺瘤,3个(4.9%)桥本甲状腺炎。恶性组最大径2.80±1.48cm,良性组最大径2.89±1.35c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灌注增强模式在良恶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均匀增强的模式更易发生于恶性病变,诊断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0.0%、95.1%、62.5%、92.1%。余超声造影定性指标(增强方向、增强程度)和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增强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峰值降半时间和相对达峰时间、相对达峰强度)在良恶性病变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有助于鉴别常规超声诊断困难的甲状腺结节,其他指标均无法有效鉴别良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