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32篇 |
神经病学 | 5篇 |
特种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6篇 |
综合类 | 12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5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早在磁共振影像系统应用于临床之前,Singer等学者就指出MRI在血流领域内的研究应用具有潜在的优势。磁共振在诊断血管疾病方面优于CT。但早期主要应用传统的自旋回波(SE)序列,由于它受到血液流速、血液方面及血管横截面积的影响,产生许多复杂信号,在图像上难以解释,使该技术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基于上述原因,人们又研究出新的成像技术:如二维及三维梯度回流脉冲序列(GRE),流动代偿及RF预饱和技术,极 相似文献
12.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同介入疗法的选择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相关问题。方法:对48例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其病情不同实施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其中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24例,化学溶核术6例,二者结合的双介入疗法18例,前两种方法主要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后种方法用于腰椎间盘脱出、脱垂或双节突出的患者。结果:介入治疗成功率100%,经术后3个月~5年随访,显效35例(72.92%);有效11例(22.91%);无效2例(4.17%),总有效率为95.83%.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是治疗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所合并的一般内科疾病不影响治疗。建议除正规的保守治疗外,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可首选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经小切口负压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0例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小切口负压引流治疗,对照组给予广泛切开引流术.比较两组术后愈合时间、皮肤瘢痕长度及宽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瘢痕长度及宽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小切口负压引流治疗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缩短术后愈合时间,缩小瘢痕范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percutaneous
lumber discectomy,PLD)已成为治疗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治疗手段.临床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过程中,部分患者表现出抑郁情绪的特点.但伴发抑郁情绪是否对PLD疗效及术后康复产生影响尚无报道.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伴发抑郁情绪对PLD疗效的影响,以及PLD术后有效的康复干预手段.设计病例对照研究.单位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精神科.对象2001-07/2002-12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行PLD治疗的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选取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采用PLD治疗、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50、既往无精神病史及精神病家族史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发抑郁情绪患者26例为抑郁组.每一病例选配本院自1997-06/2002-03经PLD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一例加以对照,即对照组.干预采用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于术前、术后在病房安静环境下,被调查者独立完成;随访6个月,评定SDS和疗效.主要观察指标①术前、术后SDS评分.②随访6个月时的SDS评分和疗效.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35%(26/74);抑郁组显效率46%(14/26)与对照组显效率81%(21/26)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282,P=0.039);抑郁组总有效率85%(22/26)与对照组总有效率92%(23/2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754,P=0.385).两组患者的疗效的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4.339,P=0.114).同期74例患者PLD疗效总有效率92%.术后6个月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发抑郁情绪患者SDS评分(56.29±10.27)与术前(61.37±9.6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701,P<0.001),抑郁情绪的缓解比例为3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并且其PLD的疗效显效率低于无伴发抑郁情绪人群,但提高对抑郁情绪的认识能够提高PLD的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15.
作者分析了20例正常人的脑磁共振血管造影的表现,研究了17例脑血管疾病的磁共振血管造影表现及临床资料,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磁共振血管造影用于筛选脑血管疾病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17.
左旋咪唑致脱髓鞘脑病的临床与CT表现在国内已有报道,现将 1995年8月~2002年8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32例本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脑AVM的影像学表现,探讨不同成像手段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报告14例经DSA或临床确诊的AVM,行CT、MR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结果:5例CT提示AVM,MRI不能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MRA可显示AVM的供血动脉,部分显示引流静脉,有利于观察病变的内部细节。结论:MRA是一种无创性血管显像技术,对于制订AVM的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具有指导意义,优于CT及MRI。 相似文献
19.
量化疗效评估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和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percutaneous lumbar diskectomy,PLD)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操作方法的选择以及疗效评价。方法:2002—03/2004—01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收治的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6例,通过对临床症状、体征与影像学资料分析,根据包含型突出与否选择不同的联合治疗方式治疗,分析其即时与远期疗效。结果:66例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临床症状体征积分为(4.75&;#177;2.62)分,术后为(12.84&;#177;2.30)分,平均改善指数为0.64&;#177;0.32,改善率为(0.80&;#177;0.21)%;联合介入治疗的总有效率98.5%,显效率为81.8%。有效率16.7%,无效1.5%;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典型的临床特点,X射线多见广泛的腰椎退行性改变,CT或MRI表现以L4—5,L5-S1双节段突出多见。PLD适合于包含型突出,盘内、盘外胶原酶溶解术适合于非包含性突出。联合介入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腰椎间盘脱垂双介入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PLD)及盘外胶原酶化学溶核术(CCNL)相结合的双介入方法治疗腰椎间盘脱垂的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对29例经临床及CT证实的腰椎间盘脱垂患者实施双介入方法治疗,其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23~72岁,平均41岁:结果经术后连续6月~23月的随访,显效51.72%(15例),有效37.93%(11例),无效10、35%(3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双介入方法是治疗腰椎问盘脱垂的一种有效手段,有助于提高介入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