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103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1.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 2 0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 0例均经手术治疗。腹痛、消瘦、贫血及腹部包块为常见表现 ;肿瘤部位最多见于胃及回盲部 ;术前确诊 8例均为内镜下确诊。病理类型均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其中T细胞型 4例 ,B细胞型 16例。 17例行辅助CHOP化疗 ,有效率 90 %。结论 早期诊断困难 ,手术方式与其它癌肿术式相似 ,手术与术后化疗为主要治疗措施 ,病理类型与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2.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浆一氧化氮及内皮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枫  赵艳芳 《河北医学》2002,8(9):814-815
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表明 ,血管内皮功能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血管内皮细胞生成的一氧化氮 (NO)及内皮素(ET)与高血压的发生关系密切 ,它们一起参与高血压的病理过程。本文测定了高血压患者的血浆NO及ET含量 ,旨在探讨其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老年高血压组均为心内科住院病人 (按WHO高血压诊断标准 ) ,所有研究对象检查前一周停服硝酸酯类药 ,共 4 0 (男 2 4 ,女 16 )例 ,年龄 6 5~ 82 (平均 6 9.3± 10 .5 )岁。其中Ⅰ级高血压 13例 ,Ⅱ级高血压 17例 ,…  相似文献   
33.
赵枫 《国际眼科纵览》1989,13(3):152-155
本文复习了右旋噻吗心安的理化性质,降眼压作用,房水药物动力学,安全性及噻吗心安降眼压作用机理的新观点。右旋噻吗心安能抑制房水分泌并降低眼压的作用已得到证实,其降眼压作用基本与β-受体阻滞作用无关。虽已提出用抑制多巴胺功能来解释噻吗心安的降眼压作用机理,并取得了一些证据,但此学说目前尚未得到公认,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尽管如此,根据现有的资料来看,右旋噻吗心安似乎是一个很有潜力的抗青光眼药物。  相似文献   
34.
为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CABG)术后早期心房颤动 (AF)的易患危险因素 ,回顾分析 81例单纯CABG病人的年龄、合并症、左房和左室大小、术前心功能、手术方式、血管桥数目及术后并发症等因素与术后AF发生的关系 ,并总结药物及电复律转复AF的效果。结果 :术后早期AF发生率为 2 3.5 % ,AF病人术后ICU监护时间延长 ;单因素分析表明高龄 (≥ 6 5岁 )、移植血管桥数目及术后并发症与AF发生密切相关 (P =0 .0 1,0 .0 0 2 ,0 .0 0 1)。Logistic回归表明术后并发症是A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 .0 0 9,B =1.73,OR值为 5 .6 5 )AF总转复率为 81.3% ,电转复 2例 ,药物转复 11例 (78.6 % )。结论 :增龄、移植血管桥数目增多及出现术后并发症是CABG术后早期AF的易患危险因素 ,药物及电复律能有效转复术后AF。  相似文献   
35.
赵枫 《河北医学》2014,(1):154-156
目的:探讨分析儿童广泛鲍曼不动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9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4例鲍曼不动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感染的鲍曼不动杆菌是否为广泛耐药组(28例)与对照组(56例),将所有患者分为广泛耐药组(29)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项目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找出感染儿童广泛鲍曼不动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结果:共33.3%(28/84)的患儿为广泛鲍曼不动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前在PICU的住院天数(β=1.187 OR=3.277)、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前机械通气天数(β=1.351 OR=3.861)、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前药物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β=1.430 OR=4.179)及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前使用抗生素种类≥3种(β=1.462 OR=4.315)是感染儿童广泛鲍曼不动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在患儿全身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减少患儿在PICU的住院天数及机械通气天数,并谨慎、规范使用各类广谱抗生素,尽可能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6.
赵枫 《临床医学》2013,(12):64-65
目的研究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具体原因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140例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一时间段内普通呼吸道感染的140例患儿为对照组,对其感染情况以及相关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观察组剖宫产、早产儿以及非母乳喂养的几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血清内的钙、铁、锌等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早产以及非母乳喂养是引起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在对反复呼吸道感染进行治疗时还应该注意增加患儿的机体免疫力,适当补充钙、铁、锌等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37.
赵枫  徐志云  邹良建  梅举 《上海医学》2004,27(10):710-712
目的 比较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后应用双相正压气道通气 (BiPAP)模式和周期性同步强制式通气 (S IMV)模式对血流动力学和呼吸氧合参数的影响。方法  2 6例术前无其他合并症及手术顺利的CABG患者随机均分为先实施BiPAP模式组和先实施S IMV模式组 ,在术后早期镇静未醒情况下 ,分别在原有呼吸模式和改换相应呼吸模式的 1h后 ,以及再次更换回原有呼吸模式 1h后 ,监测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及其他呼吸参数。结果 两组患者中 ,用BiPAP模式时气道吸气峰压均明显低于用S IMV模式 (P <0 .0 5 ) ,但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及其他呼吸参数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与S IMV模式相比 ,BiPAP模式可显著降低气道吸气峰压 ,对血流动力学和血气无影响 ,这种模式在CABG术后应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8.
自 1995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 ,我们采用改良Manouguian方法对 11例病人施行细小主动脉根部拓宽和主动脉瓣置换术 ,手术效果满意。资料和方法  11例中男 4例 ,女 7例 ;年龄 6~ 6 2岁 ,平均 ( 2 5 7± 11 6 )岁。小儿先天性主动脉瓣二叶瓣畸形合并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主动脉瓣下管样狭窄 5例 ,其中 3例合并单支左冠状动脉 ,1例曾行球囊扩张术 ;儿童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伴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 4例 ,合并室间隔缺损 2例、动脉导管未闭 1例 ;老年性主动脉瓣钙化伴主动脉瓣重度狭窄 2例。心功能 (NYHA)III级 7例 ,II级 4例。心电图示…  相似文献   
39.
感染性疾病一直是国内新生儿发病和死亡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在我国发生率及病死率占新生儿疾病的首位。自世界卫生组织在全体创建“爱婴医院”以来 ,母婴同室在全国进行逐步推广。我院于 1994年 8月通过爱婴医院评比 ,开始实行母婴同室 ,本研究对实行母婴同室后新生儿主要感染性  相似文献   
40.
目的比较可注射型人工骨与异体松质骨治疗骨质疏松性胫骨平台Schatzker Ⅱ型骨折的植骨效果。方法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解放军第180医院骨科共收治43例骨质疏松性胫骨平台Schatzker Ⅱ型骨折患者。所有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17例,应用Genex-S慢凝型可注射型人工骨进行胫骨平台关节面下注射植骨;对照组26例,应用异体松质骨关节面下填压植骨。分别在术后1周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进行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植骨区域骨密度检查,记录胫骨外髁关节面塌陷高度、膝关节外侧间隙高度、外侧间隙角、植骨区域骨密度。结果治疗组术后12个月胫骨外髁关节面总体塌陷高度(1.8 mm±0.7 mm)、外侧间隙总体丢失高度(0.20 mm±0.10 mm)与外侧间隙角总体增加角度(4.62°±0.41°)均小于对照组(8.4 mm±1.7 mm,0.20 mm±0.10 mm,4.62°±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各时间点植骨区域骨密度T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骨质疏松性胫骨平台Schatkzer Ⅱ型骨折的治疗中,可注射型人工骨的植骨强度与稳定性优于异体松质骨,可能是一种适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支撑植骨的良好生物填充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