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7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66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93篇
内科学   50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20篇
预防医学   10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2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目的 探讨翻转课堂在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参加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40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试验组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活动,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活动,比较两组的临床技能考核和理论知识成绩以及教学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学员理论及技能操作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学员对自主学习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学习融会贯通效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翻转课堂应用于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效果显著,可强化学员理论知识及提升临床技能,同时强化了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72.
本文旨在建立检测登革1型和2型病毒的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为登革热的诊断和预测提供技术支撑。依据登革1型和2型病毒的保守区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了同时检测两个血清型登革病毒的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检测出登1型和2型病毒,与登革3型、4型病毒、黄热病毒、流感H3N2病毒均无交叉反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对登革1型和登革2型的灵敏度均为102copies/μL。应用该方法,可检测出登革1型和2型病毒混合感染C6/36后不同时间点病毒复制动态。在两个血清型登革病毒混合感染C6/36细胞72~120 h登革2型病毒的拷贝数与单独感染时登革2型病毒的拷贝数相比显著下降。上述研究证实建立的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特点,能够用于登革型和2型病毒混合感染样本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3.
本研究利用结合到 BSA上的 deltorphin 肽 (DADT )免疫 Balb/c小鼠 ,成功地制备了特异性抗 DADT 单克隆抗体。交叉试验表明 ,所获抗体仅识别 DADT 和 DADT 而不识别其 L型同分异构体 L ADT ,也与其它 DADT 类似物无交叉反应。Epitope分析表明 ,该抗体识别 DADT 的 N末端特异氨基酸序列 ,其中包括对其活性有重要影响的第二位的 D-Ala-nine。利用这一抗体对成年大鼠脑组织和新生大鼠培养神经元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大鼠脑中有含量较低的 DADT 样免疫活性 ,主要分布在某些特定部位的神经纤维和神经元胞体 ,如终纹床核、杏仁核、海马、伏核、下丘脑外侧区、黑质、中央灰质等部位。然而在培养的大鼠脑神经元 ,DADT 样免疫活性的含量却很丰富 ,神经元的胞体和突起均呈较强的 DADT 样免疫活性。两项结果均提示哺乳动物脑神经元很可能产生一种与 DADT 在结构上极其类似的物质  相似文献   
174.
DNA条形码( DNA Barcoding )技术是一种新的物种识别方法,它是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相结合的产物。在最近几年里,该技术已成为生物分类学中引人注目的研究热点。这一概念认为,类似于商店里使用扫描仪读取条形码,对地球上每一种生物通过快速分析其DNA中的一段基因(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 mt COⅠ)加以识别。理论上, DNA条形码已被证明在生物分类鉴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推动了一系列相关学科的发展,但目前不同分类学家对其持的意见也不尽相同。本文综述了DNA条形码技术的产生、发展概况、原理与操作及其在分类中的应用,并概括了DNA条形码在应用于物种分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5.
PCR技术检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应用张素娟,赵洪宁,赵彤,朱梅刚,赵菲(第一军医大学病理教研室广州510515济南军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微小残留病(minimalresidualdisease,MRD)是白血病完全缓解(CR)后体内残留...  相似文献   
176.
儿童母细胞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儿童的7种母细胞瘤各有其特点,也有共同的特征,即在未分化阶段形态都为小圆形细胞。因母细胞具多极分化功能,故肿瘤间质多属于肿瘤成分。1髓母细胞瘤(简称髓母)原发于小儿后颅窝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发病年龄在生后数周至14岁之间。80%病例发生在5~9岁阶段...  相似文献   
177.
分裂象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鉴别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与掌LRH组织学改变特点及规律。方法显微镜下观察95例LRH的组织结构,核分裂,大细胞及浆细胞等的变化。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滤泡增多,滤泡外淋巴组织增生是LRH中最常见的淋巴结组织不结构紊乱,占65.2%。LRH中滤泡外淋巴组织内裂象比较常见,一个高倍视野核分裂象1-3个的出现率达54.7%(52/95),但均是正常核发裂,滤泡内核分裂与滤泡外核分裂有轻度相关。相关系数为r=0.  相似文献   
178.
目的探讨金因肽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金因肽1喷/次,3次/d;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半导体激光的照射治疗,照射6 min/次,1次/d,对两组疼痛消失、溃疡愈合和复发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疼痛消失的时间实验组(2.99±0.35)d,对照组(4.33±0.4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愈合时间实验组(4.60±0.75)d,对照组(6.38±0.7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溃疡的复发率实验组4.00%,对照组1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因肽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可以缩短疼痛和愈合时间,减少复发频率,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9.
目的鉴定OCI-Ly1、OCI-Ly8、OCI-Ly103株弥漫大B细胞(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并进行分子亚类分型及临床病理相关分析。方法采用细胞块切片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运用CD3、CD20、CD10、Bcl-6、MUM-1抗体进行免疫标记确定其分子亚类;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活力。结果 OCI-Ly1和OCI-Ly8细胞形态以中心母细胞为主,OCI-Ly10以免疫母细胞为主。3株细胞CD20和CD10均弥漫阳性,CD3阴性。OCI-Ly1个别细胞Bcl-6阳性,MUM-1阴性;OCI-Ly8细胞Bcl-6、MUM-1均阴性;OCI-Ly10个别细胞Bcl-6阳性,MUM-1散在或簇状阳性,CD10和MUM-1的表达具有互补现象,在36例DLBCL临床病理标本中发现有7例(19%)CD10和MUM-1表达互补。OCI-Ly10增殖能力显著高于OCI-Ly1、OCI-Ly8(P〈0.001)。结论 OCI-Ly1和OCI-Ly8属于GCB型,OCI-Ly10属于NC型(non-classfied);OCI-Ly10细胞系及组织标本CD10和MUM-1的表达互补现象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0.
  目的  论证传统经方珠黄散的复方制剂在促进软组织和骨组织创口愈合方面的有效性,同时探讨复方制剂中5类中药的数量效应关系,为中药古方新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推进方剂筛选与优化。  方法  以珠黄散为基本方,添加三七、接骨木、续断药材。采用均匀设计法配比药材用量,得到5种配方。将5组配方的药材制备水提物和醇提物干粉。用脂多糖(LPS)刺激RAW 309 Cr.1细胞后给予提取物检测炎症因子释放一氧化氮(NO)水平,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12)增殖和成骨细胞(UMR-106)增殖水平。  结果  5组复方中2、3、5号取物在1~5 μg/mL浓度下显示出44.3%~56.7%的NO的抑制作用,1、4号提取物在1~5 μg/mL浓度下对NO的抑制达46.7%~73.4%。4号提取物在3~4 μg/mL显示对HUVEC-12细胞有110%~128%的增殖作用,1号提取物在4 μg/mL显示110%~120%的增殖作用。5组复方提取物对UMR-106细胞增殖作用高于对照组的18%,浓度为4 μg/mL时增殖效果明显。  结论  5组配方制剂体外细胞实验表现出单一或多重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其中4号配方(珍珠8 g、牛磺8 g、三七6 g、断续15 g、接骨木9 g)显示出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成骨细胞增殖活性较强(P < 0.05)。传统经方珠黄散的复方制剂可能通过促进血管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增殖达到促进软组织和骨组织创口的愈合,4号配方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