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超选择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晚期直肠癌3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直肠癌是胃肠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治疗效果不佳,对晚期难以切除的直肠癌,更是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近年来,随着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实体肿瘤技术的不断开展,晚期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现将我院1995年12月-1998年4月38例难以切除的晚期直肠癌采用动脉置泵式灌注化疗的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2.
 目的:综述糖皮质激素(glycocorticoid.GC)引起骨去失的主要机理及防治对策。方法:检索近10年文献,综述评价。结果:GC的主要不良反应是骨质疏松。有效的检查、预防治疗可以避免或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结论:每例患者都要测定骨矿物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基线值及对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双光子X射线吸光测定法(Dual Photon X-ray Absorptiometry,DEXA)是测定BMD的黄金标准。饮食中的不足、性腺机能减退应予以纠正,临床可选择性应用二膦酸盐、骨化三醇、降钙素等药物。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对2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以32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对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及安慰剂组),进行16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干预试验,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hs-CRP水平升高显著(P<0.05);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治疗前后hs-CRP水平降低显著(P<0.05),安慰剂组治疗前后hs-CRP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长期应用小剂量的肠溶阿司匹林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24.
探讨透析液钙浓度变化对血液透析病人QT间期及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对15例慢性肾衰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先后应用钙浓度为1.25mmol/L(dCa^2 +1.25)、1.5mmol/L(dCa^2 +1.5)及1.75mmol/L(dCa^2 +1.75)的透析液各连续进行5次血液透析,分别于第5次透析时观察透析前后有关临床及实验室指标,测量并计算QT间期(QT)及QT间期离散度(QTd)。结果显示,采用dCa^2 +1.25血液透析时,血总钙血清Ca^2 明显下降(P<0.05),QT明显延长、QTd明显增大(P<0.05);采用dCa^2+1.5及dCa^2+1.75血液透析时,血总钙及血清Ca^2 明显升高(P<0.05),QT在dCa^2+1.5透析时有缩短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dCa^2+1.75透析时明显短(P<0.05),QTd在dCa^2+1.5及dCa^2+1.75透析时虽有增大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不同钙浓度的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引起QTd增大,但只有低钙血液透析时在引起QT明显延长的同时,QTd才明显增大,从而增加发生心律失常,尤其是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5.
奥复星 (Ofloxacin)属喹诺酮类药物 ,临床视其为高效、广谱及速效的一类较新合成的抗菌药 ,其不良反应少见 ,本院收治 1例奥复星致重症药疹 ,报道如下。1 病例 患者女性 ,2 7岁 ,因尿路感染口服奥复星片 0 1g1 5h后 ,依次在颜面、头部、颈部、躯干、四肢近端出现对称性红斑、皮疹、水疱 ,瘙痒微痛 ,轻度呼吸困难。当天下午 ,就诊于某院急诊科 ,静滴地塞米松 ,症状稍觉改善。患病第 4日 ,全身发热 ,体温 38℃ ,皮肤红斑、皮疹、水疱泛布全身 ,双侧膝关节对称性红肿 ,遂就诊于本院门诊。给予泼尼松10mg ,3/d ,口服 ,病情逐日…  相似文献   
26.
原发性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临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原发性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临床少见,多系统受累,解,肺部CT治疗后复查明显好转,抗MPO抗体滴度逐渐表现多样,误诊率高.本文分析1999年~2004年间6例病下降.人的临床资料,总结肺部表现特点及误诊原因.  相似文献   
27.
胃癌患者腹腔游离癌细胞的监测与腹腔灌注化疗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讨腹腔游离癌细胞的测定对术后温热灌注化疗的意义。方法:对我院102例胃癌患者在术中于探查前,关腹前和灌洗化疗后的腹腔液作游离癌细胞检查。结果:探查前游离癌细胞检出率为36.3%(37/102),关腹前游离癌细胞检出率为52.9%(54/102),腹腔热灌注化疗后有31例找到变性坏死的游离癌细胞,其有效率达57.4%(31/54),游离癌细胞检出阳性率与肿浸润深度,浆膜受侵面积及病理组织学类型有关。结论:胃癌患者腹腔内有游离癌细胞存在,且具有较高活性,手术过程中的创伤刺激可增加癌细胞的脱落,因此术中采取无瘤技术和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是必要的,腹腔热灌注化疗可有效杀伤癌细胞,所以对游离癌细胞阳性者术后应进行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  相似文献   
28.
目的:了解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血液透析的日间体温变化.方法:选择血液透析6个月以上的患者,测量6次血液透析前的非动静脉内瘘侧腋温,与健康志愿者的日间体温进行比较.结果:透析人群的日间体温明显低于健康志愿者体温.结论:透析人群的日间体温改变对于选择血液透析液温度,进行个体化治疗,避免并发症发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9.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综述了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病因及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治疗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0.
目的 了解颈内静脉插管的优点。方法 选择右侧颈内静脉穿刺 ,体表位置容易掌握。结果  2 14例患者穿刺 ,其中2 0 2例患者穿刺成功 ,成功率 94.5 % ,7例患者出现感染 ,占患者总数 3 .3 % ,6例穿刺针误入右颈总动脉 ,占患者总数 2 .8% ,须拔针 ,充分压迫止血。结论 颈内静脉插管操作简单 ,安全 ,成功率高 ,血管损伤小 ,留置时间长 ,尤其适用于慢性肾衰新建动静脉内瘘成熟前的初期血液透析阶段 ,也适用于危重患者建立静脉输液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