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39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观察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 TMZ)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 PCI)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R)的保护作用。方法 266例初发ST段抬高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132例)和对照组(134例)。曲美他嗪组于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后即刻给予负荷剂量曲美他嗪(60 mg),术后继续应用曲美他嗪(20 mg,3/d)3个月。记录两组患者PCI术中TIMI血流分级和TIMI心肌组织灌注分级(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grade, TMPG)。术后24 h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在PCI术前及术后1、3个月分别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曲美他嗪组PCI术中血流达到TIMI-3级和TMPG-3级例数较多,术后24 h心肌酶TNI[(17.04±1.71)ng/ml vs(14.39±1.42)ng/ml,P=0.001]、CKMB[(90.32±9.26)U/L vs (82.55±8.04)U/L,P=0.001]较显著降低。PCI术后3个月,曲美他嗪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优于对照组[(54.81±3.27)%比(52.26±2.55)%,P=0.001]。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曲美他嗪能降低PCI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长期应用曲美他嗪能够改善远期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22.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对43例经64排螺旋CT冠脉CTA检测出的粥样斑块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6个月后复查粥样斑块情况。结果:43例患者有119支冠状动脉存在132个粥样斑块,治疗后各种斑块大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脂质斑块下降幅度16.4%,纤维斑块下降幅度8.1%,混合斑块下降幅度10.7%,而钙化斑块下降幅度不明显。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逆转或稳定冠脉粥样斑块,从而降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64排螺旋CT可定量评价粥样斑块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17节段时间容积曲线参数对早期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的价值.方法 (1)冠心病组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3782岁,冠脉造影至少1支血管狭窄≧50% (2)对照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39~75岁,为冠脉造影正常者.所有入选者行实时三维超声检查.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17节段容积-时间曲线参数指标-左室16节段、12节段、6节段达最小收缩容积的时间标准差(Tmsv l6-SD、Tmsv l2-SD、Tmsv 6-SD)、最大时间差值(Tmsv l6-Dif、Tmsv l2-Dif、Tmsv 6-Dif)及各自的经心动周期的校正值(Tmsv 16-SD%、Tmsv 12-SD% 、Tmsv 6-SD%)、(Tmsv 16-Dif%、Tmsv 12-Dif%、Tmsv 6-Dif%)显著增加(P<0.05).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17节段容积一时间曲线参数对早期诊断冠心病能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24.
目的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联合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显像(OCT)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分析二者在判断冠状动脉有功能意义缺血上的相关性,探讨OCT指导介入治疗的合理标准。方法 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96例冠状动脉造影管径狭窄率为40%~70%的患者,先后进行FFR和OCT检查,以FFR数值0.75为界,分为FFR正常组(67例)和FFR异常组(29例)。分析两组OCT参数和FFR的相关性。结果 FFR正常组和FFR异常组病变处最小管腔面积分别为(3.45±1.74)mm2和(2.33±1.62)mm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面积狭窄率分别为(58.44±13.52)%和(65.71±17.16)%,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核面积百分比分别为(23.72±9.26)%和(29.84±12.3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小管腔面积、面积狭窄率和脂核面积百分比与FFR有统计学相关(P<0.05或<0.01)。以最小管腔面积<2.3 mm2预测FFR<0.75的敏感度为92.51%,特异度为78.43%,以面积狭窄率>70%预测FFR<0.75的敏感度为90.64%,特异度为82.35%。以脂核面积百分比大于25%预测FFR<0.75的敏感度为70.18%,特异度为62.74%。结论 OCT参数(最小管腔面积、面积狭窄率和脂核面积百分比)和FFR有很好的相关性,选取合适的OCT参数指导临界病变介入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5.
运动试验是临床诊断冠心病的常用辅助检查,但其漏诊率很高,因此运动试验结果阴性不能完全排除冠心病可能。通过测量运动试验阴性患者运动前及运动后QT离散度(QTd),并结合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评价运动试验阴性患者QTd对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和方法 病例选择:随机选择130例可疑冠心病的患者,在排除运动试验禁忌证后,进行运动试验。运动试验采用次极量活动平板试验,以无运动中诱发典型心绞痛,无运动后心电图2个导联以上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斜大于或等于1mm及ST段上斜型压低大于或…  相似文献   
26.
1.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7岁。因反复晕厥和阿-斯综合征发作半年,于2004年12月25日入院。患者于2004年6月和10月有2次晕厥发作,当时心电图证实为持续性室速,患者有大汗、低血压和抽搐,很快室速演变成室颤,经胸200J电击除颤抢救成功。既往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病史。入院查体:血压110/80mmHg,双肺无啰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92次/min,心尖区Ⅱ/6级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UCG):左室大(61mm),室壁弥漫性运动减弱,EF38%。冠状动脉造影(CAG):冠状动脉未见明显异常。入院诊断: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同意植入埋藏式心内除颤器(ICD),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调脂治疗前后,血浆C反应蛋白(CRP)及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变化。方法 选择UAP患者6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35)给予辛伐他汀和常规治疗,对照组(n=32)仅给予常规治疗,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CRP水平、FIB水平。结果 (1)治疗6周后,治疗组血浆CRP水平、FIB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81±3.97)mg/L对(9.73±4.86)mg/L,P<0.01和(2.86±0.98)mg/L对(4.15±1.03)mg/L,P<0.01;(2)治疗组血浆CRP水平、FIB水平的降低与胆固醇(TC)水平的降低不相关。结论 UAP调脂治疗具有抗血管内皮炎症反应的作用,并独立于降脂之外。  相似文献   
28.
目的:对比观察急性心肌梗死自发性再通和无再通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探索血管内皮功能在自发性再通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2008年1-6月入住我院的急性ST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63例,根据急诊PCI时TIMI血流分级,分为自发性再通组2l例和无再通组42例.PCI之前,Rentrop法评价侧支循环情况,QCA软件测量血栓体积,然后导入ZEEK抽吸导管到梗死病变,抽吸冠状动脉血,集中用放免法测定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水平.PCI之后,床边检测内皮舒张功能(FMD).术后6个月门诊随访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和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以及左室射血分数(EF)值.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和EF值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无再通组年龄更高,高血压、吸烟、糖尿病人数较自发性再通组多,自发性再通组梗死前心绞痛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再通组(P<0.01).两组间侧支循环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发性再通组和无再通组的血栓负荷[(14.21±2.37)mm3 vs(31.45±4.66)mm3]、冠状动脉血NO和ET水平[(50.65±13.67)μmol/mL vs(28.83 ±9.26)μmol/mL、(63.49±10.58)pg/mL vs(92.51±16.45)pg/mL]、FMD[(8.42±2.36)%vs(4.68±1.75)%]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术后6个月随访,总不良心血管事件自发性再通组1例(4.8%),无再通组3例(7.1%),EF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0.54±0.12 vs 0.35±0.08,P<0.05).结论:血管内皮功能与急性心肌梗死自发性再通有关,自发性再通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9.
辛伐他汀和氟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和氟伐他汀对冠心病 (CHD)患者血浆 C反应蛋白 (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 15 6例CHD患者随机分为 3组 ,分别给予口服安慰剂 (A组 )、辛伐他汀 (B组 )、氟伐他汀 (C组 ) ,采用散射光比浊法测定 3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 4 ,6 ,8周血浆的 CRP浓度、总胆固醇 (TC)浓度。结果 :1B组及 C组患者用药后 4 ,6 ,8周 ,血浆 CRP水平均明显低于 A组 (P<0 .0 5 ,P<0 .0 1,P<0 .0 1)。 2 B组及 C组患者血浆 CRP水平在用药后 4 ,6 ,8周呈逐渐下降趋势 ,与用药前相比 ,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P<0 .0 1,P<0 .0 1)。 3B组及 C组患者血浆 TC水平在用药后 4 ,6 ,8周呈逐渐下降趋势 ,与用药前相比 ,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P<0 .0 5 ,P<0 .0 1)。 4 B组及 C组患者的血浆 CRP水平的降低与血浆 TC水平的降低不相关 (P>0 .0 5 )。结论 :辛伐他汀和氟伐他汀降低 CHD患者血脂的同时 ,具有抗炎症反应作用  相似文献   
30.
近年来,国内外的大量研究已证明,脉压(PP)和脉压指数(PPI)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预测价值大于各自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