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39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未合并2型糖尿病的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糖及糖代谢相关成分水平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重度OSAHS患者232例,选取其中未被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161例进行研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CPAP治疗组(n=85)和传统方法治疗组(n=76),治疗3月后观察治疗前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等情况,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1)治疗后,CPAP治疗组患者HbA1c、服糖后2小时血糖(2h-PG)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OMA-IR及空腹血糖(FPG))也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传统方法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均无显著改善(P0.05)。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指标的变化,HbA1c及2h-P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分析也显示,在CPAP治疗组中,21例患者出现糖耐量减低好转,0例患者出现加重;而在传统治疗组中,有12例患者糖耐量减低好转,10例患者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P0.05)。结论 CPAP治疗纠正了间歇低氧、睡眠结构紊乱,从而改善了未合并2型糖尿病的重度OSAHS患者血糖调节,延缓了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技术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心肌整体和局部应变的价值。方法:收集医院60例确诊为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将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分别收集2组心尖位左室长轴3个切面高帧频二维动态图像,以自动功能成像软件(automated functional imaging,AFI)测量左室18节段峰值收缩期应变(S)、切面峰值收缩应变(GLS)及左室长轴平均总应变(GLS-Avg),分析GLS-Avg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的相关性;比较2组患者GLS-Avg。结果: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室18节段S值自基底段向心尖段逐渐增加,各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各节段壁应变绝对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GLS-Avg与LVEF具有良好相关性(r=0.93,P<0.05)。结论: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定量测定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和整体心肌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相关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血浆 C反应蛋白 (CRP)与冠心病 (CHD)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 CHD患者 (n=86 )的血浆 CRP浓度 ,并与 CAG结果正常组 (n=80 )的血浆 CRP浓度相比较 ,分析两组之间以及 CHD组中 ,冠状动脉 (冠脉 )病变支数与相应 CRP浓度的关系。结果 :CRP浓度在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依次增高 ,分别为 2 2 93± 198,5 12 6± 5 0 8和 12 96 9± 10 76 μg/ L。在 CHD组中 ,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以及三支病变组 ,其 CRP浓度也依次增高 ,分别为 5 131± 5 13,70 2 4± 6 89,11970± 2 0 75 μg/ L。结论 :CRP浓度与冠脉病变程度关联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脂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选取行多导睡眠监测诊断为OSAHS的绝经后女性患者112例(OSAHS组),按T值将该组患者再分为骨质疏松组35例(T值-2.5)、骨量减少组39例(T值-2.5~-1.0)和骨密度正常组38例(T值-1.0);选取同期体检的36例无OSAHS的绝经后女性作为对照组,同时检测该组患者的骨密度,并对血脂与骨密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骨密度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的TC、TG及LDL-C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骨密度正常组比较,骨量减少组及骨质疏松组TG、LDL-C显著升高,血磷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碱性磷酸酶、LDL-C与腰椎1~4骨密度(r=-0.145,P=0.041;r=-0.331,P=0.000)、双股骨颈骨密度(r=-0.239,P=0.000;r=-0.312,P=0.000)呈负相关;血磷、TG与腰椎1~4骨密度(r=0.290,P=0.000;r=0.085,P=0.031)、双股骨颈骨密度(r=0.310,P=0.000;r=0.160,P=0.029)呈正相关。结论绝经后女性OSAHS患者血清TG及LDL-C水平与骨密度具有一定相关性,通过血脂水平提示临床上早期检测骨质疏松,有助于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index,ABI)在老年下肢外周动脉病患者治疗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老年下肢外周动脉病患者142例,分为2组:A组(单纯药物治疗组)85例,B组(介入治疗+药物治疗组)57例。A组和B组所有病例联合使用瑞舒伐他汀(10mg/d)、福辛普利钠(10mg/d)、西洛他唑(200mg/d)、拜阿司匹林(100mg/d),连续用药至少12个月。详细记录每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3、6、12个月测ABI。【结果】老年下肢外周动脉病患者治疗前ABI〈0.90。B组治疗后1、3、6、12个月的ABI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O.05)。A组治疗后1、3、6、12个月的ABI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ABI是早期诊断老年下肢外周动脉病的无创检查方法,应成为治疗中的常规检查以评估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两组病例的对比研究,探讨控制患者检查前的心率和效果。方法: 基础心率大于70次/min的患者654例,分为药物干预组352例和心理干预组302例,进行不同的心率干预措施后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将两组患者的心率控制效果,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图像后处理的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口服倍他乐克减慢和稳定心率后, 340例(96.6%)心率降至70次/min以下,12例(3.4%)口服倍他乐克者未降至目标心率。352例患者中有347例(98.8%)的整体图像能满足诊断要求。心理干预组127例(42.0%)经过给予心理护理后心率降至70次/min 以下,154例(58.0%)未降至目标心率。302例患者中266例(88%)能满足诊断要求。控制组图像后处理的平均时间为(12±5)min,对照组图像后处理的平均时间为(18±6)min。结论: 倍他乐克可降低心率明显提高冠状动脉CTA的成像质量,药物控制心率优于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7.
分析网络教学与实践教学法相结合在心内科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及其与传统教学的区别,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重视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更新,网络教学+实践教学法学习效果比传统教学法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报导以心衰为主要表现的肾动脉狭窄。方法 自 1 991~ 1 997年间 ,在圣乔治医院血压病房 ,9例高血压监测对象 (男 5例 ,女 4例 ) ,平均年龄 6 7± 3岁 ,均有心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排除冠状动脉病变或心脏瓣膜病的患者。 8例患者行经皮血管成形术 ,1例患者行外科治疗。结果 在肾血管重建术后 2 d,血压即有很大程度的下降 ,由 2 5 .46± 0 .93/1 2 .5 3± 0 .39k Pa降至 1 9.99± 1 .0 6 /9.99± 0 .6 6 k Pa(P<0 .0 1 ) ,尿量增加 ,体重减轻。术后 1周体重平均下降 3.8± 0 .6 Kg。单侧肾脏发挥作用的肾动脉狭窄患者 ,体重减轻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 TMZ)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 PCI)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R)的保护作用。方法 266例初发ST段抬高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132例)和对照组(134例)。曲美他嗪组于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后即刻给予负荷剂量曲美他嗪(60 mg),术后继续应用曲美他嗪(20 mg,3/d)3个月。记录两组患者PCI术中TIMI血流分级和TIMI心肌组织灌注分级(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grade, TMPG)。术后24 h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在PCI术前及术后1、3个月分别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曲美他嗪组PCI术中血流达到TIMI-3级和TMPG-3级例数较多,术后24 h心肌酶TNI[(17.04±1.71)ng/ml vs(14.39±1.42)ng/ml,P=0.001]、CKMB[(90.32±9.26)U/L vs (82.55±8.04)U/L,P=0.001]较显著降低。PCI术后3个月,曲美他嗪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优于对照组[(54.81±3.27)%比(52.26±2.55)%,P=0.001]。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曲美他嗪能降低PCI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长期应用曲美他嗪能够改善远期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对43例经64排螺旋CT冠脉CTA检测出的粥样斑块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6个月后复查粥样斑块情况。结果:43例患者有119支冠状动脉存在132个粥样斑块,治疗后各种斑块大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脂质斑块下降幅度16.4%,纤维斑块下降幅度8.1%,混合斑块下降幅度10.7%,而钙化斑块下降幅度不明显。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逆转或稳定冠脉粥样斑块,从而降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64排螺旋CT可定量评价粥样斑块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