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4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神经生长因子对坐骨神经挤压伤后的促再生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肌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坐骨神经挤压伤后的促再生作用。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成NGF高、中、低剂量组,正常对照和模型对照组。距坐骨切迹远端6mm处钳夹坐骨神经,使产生-4mm宽的挤压伤。NGF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8,4和2μg·kg~(-1)(1.6×10~3,8×10~2和4×10~2IU·kg~(-1)NGF,im,qd,连续56d。手术后不同时间,检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以及进行组织形态学评价。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在d35和d56,中剂量组在d35的MNCV均显著加快;高、中、低3个剂量组在术后d14后的SFI与模型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且高剂量组恢复较明显,至d56各剂量组SFI均无明显差异;组织形态学显示,NGF治疗组神经髓鞘、轴索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而模型组髓鞘出现脱失,细微结构不清晰,许旺氏细胞变性坏死。结论:肌注神经生长因子能明显促进大鼠坐骨神经纤维的再生,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2.
重组巴曲酶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重组巴曲酶(rBAT)对凝血系统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研究rBAT对实验动物的凝血4项: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g)含量的影响;rBAT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以及rBAT对纤维蛋白原的作用,来考察rBAT对凝血系统的作用机制。结果rBAT对实验动物的PT、TT、APTT和血小板功能无显著影响,但是能降低血中Fig的含量,并能释放Fig分子中的纤维蛋白肽A(FpA),促进Fig分子发生不完全的聚合反应,同时rBAT能缓慢的降解Fig的α肽链。结论rBAT的作用机制在于能够释放Fig分子的FpA,使Fig聚合成为不完全的纤维蛋白单体和纤维蛋白聚合物。  相似文献   
63.
目的:调研我院急诊科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处方,探讨患者年龄与药物使用评价的相关性,为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依据合理用药国际指标。利用自行编制的处方评价系统对我院急诊科2008年全年不同年龄患者的处方进行评价。结果:急诊患者因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外伤就诊居多,18~45岁年龄段为我院急诊患者的主体。患者年龄与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平均每张处方金额及注射剂使用百分率呈正相关,与抗茵药物使用率和OTC药物使用率基本呈负相关。结论:采用国际指标评价用药合理性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加强对急诊科患者用药教育,有利于降低抗茵药及注射剂的使用频率。  相似文献   
64.
目的:分析我院近5年来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及变化的原因。方法:利用DDD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7年我院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麻醉药品的用量呈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芬太尼注射液和阿片类缓控释制剂用量上升最明显。结论: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使用管理政策的调整对麻醉药品的使用量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5.
目的:依据<处方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参考国际合理用药指标,评价我院处方药物应用的合理性与规范性.方法:利用自行研究编制的处方评价系统对我院2008年全年处方进行评价.结果: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2.51;抗菌药使用百分率为32.50%;注射剂使用百分率为17.78%;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为57.36%;药品通用名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为100%,开具中成药的处方占总处方的44.75%,开具非处方药(OTC)的处方占总处方的27.43%.结论:我院处方药物基奉合理,但还存在抗菌药使用率高及基本药物使用率低问题.  相似文献   
66.
目的:调研我院门诊2008年小剂量阿司匹林使用处方.探讨其使用情况,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自行编制的处方评价系统对我院门诊2008年全年使用阿司匹林的处方进行分析.结果:小剂量阿司匹林位置在院药物使用的第二位,并且以老年人及门诊内科使用最多.结论:我院小剂量阿司匹林使用量较大,因此应提高我院医师使用阿司匹林的防范意识,有助于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7.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麦考酚酸(MPA)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并用该方法对肾移植患者血浆中的浓度进行测定。方法: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三氟乙酸(40∶60),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5℃,紫外检测波长为215 nm,血样用乙腈沉淀蛋白法进行处理。结果:麦考酚酸浓度在0.20~49.96μg.mL-1(r=0.999 6)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小检测浓度为0.20μg.mL-1,平均回收率均>90%,提取回收率>100%,批间和批内RSD<15%。结论:本方法准确、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麦考酚酸的血药浓度监测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68.
老年人用药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解放军第309医院门诊65岁以上老年人用药情况及存在的风险问题,为促进老年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我院自行编制的处方评价系统,对我院2009年10月1日—2010年9月30日年门诊老年人所有处方的用药信息进行评价,分析门诊老年人处方用药品种数及药物利用情况;参考我院自行编制的药学信息智能提示系统,统计分析老年人所用1 208种药品的说明书中有关老年人用药内容的标注情况、常用药品类别的处方数及其说明书对老年人用药的标注情况。结果:共统计患者170 251例,处方总计531 179张,老年人为14 934例,处方数为96 712张,占处方总数的18.21%。老年人处方药物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中成药、注射剂、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老年人用药种类繁多,平均每张处方用药3.03种,最少1种,最多21种。1 208种涉及药品中,581种药品说明书中标注了老年人用药(包括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占48.10%;256种药品说明书对老年人使用表达不明确,占21.19%;371种药品说明书无老年人用药项内容,占30.71%。使用率最高的中成药中,只有20种药品说明书标注了老年人用药,仅占5.70%。根据药理作用划分药物类型,循环系统用药处方32 498张,占老年人处方总数的33.6%,涉及药品94种,仅66种药品说明书标注了老年人用药,标注率为70.21%。结论:老年人用药种类繁多,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关注。同时,部分药品说明书中老年人用药项目仍存在缺失,给老年人用药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需要药品监督部门及生产部门进一步将药品说明书规范化、合理化、准确化,药师也应做好药学服务,保障老年人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9.
目的:调研2008年我院急诊科处方,探讨其处方药物的合理性。方法:利用自行编制的处方评价系统对我院急诊科2008年全年处方进行分析。结果:我院急诊科就诊患者以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外伤者居多,18~45岁年龄段为我院急诊患者的主体,抗菌药物的使用较高。结论:针对急诊科收治患者及用药特点,应建立流行病学监测网络且进行抗菌药物的流行病学调研,并加强急诊科医师的培养及学习,有利于抗菌等药物的使用更加合理,有利于提高我院急诊的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70.
申健  彭明丽  赵冠人  杨华 《海峡药学》2014,26(1):140-142
目的 建立人血浆中胺碘酮含量测定的HPLC法.方法 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01mol·mL-1醋酸铵溶液(82:18),醋酸调pH至4.00;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5℃,紫外检测波长为240nm,内标物为苯丙酸诺龙,血样用乙腈沉淀蛋白法进行处理.结果 胺碘酮浓度在0.21~4.26μg·mL-1(r=0.999 6)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为0.21μg·mL-1,平均回收率均>90%,提取回收率>90%,批间和批内RSD<15%.结论 本方法准确、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胺碘酮的常规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