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目的 探讨125I粒子持续性低剂量率照射下肿瘤细胞的凋亡和周期改变。方法 采用CL187人结肠癌细胞系体外培养,分为空白对照组、60Co单次高剂量率照射组、125I低剂量率照射组。单次高剂量率组以2 Gy/min给予细胞1、2、4、6、8和10 Gy的照射,低剂量率组以2.77cGy/h的初始剂量率给予相同剂量照射,照射后24 h根据肿瘤细胞死亡率和14 d克隆形成率评价不同照射方式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同时,用放射性125I粒子以2.77 cGy/h的剂量率,给予细胞2、5和10 Gy的照射,应用流式细胞术测量其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低剂量率组照射后细胞死亡率在1 Gy时低于60Co单次高剂量率组,随着剂量的上升,2 Gy后,超过单次高剂量率组,但整体上125I粒子照射后细胞死亡率高于60Co组(P=0.011)。125I持续性低剂量率照射组的克隆增殖率明显低于60Co单次高剂量率组(P=0.0021)。低剂量率照射下,2 Gy时仅能引起G2/M期阻滞和凋亡,5 Gy时达到峰值,10 Gy时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的比率依然很高,但相对于5 Gy有所下降;同时G2/M期阻滞和凋亡变化呈现出相同的趋势。结论 在相同剂量条件下,125I粒子持续照射低剂量率照射比60Co单次高剂量照射对CL187肿瘤细胞具有更强的杀伤效应;G2/M期阻滞引起的凋亡是低剂量率照射杀伤肿瘤细胞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例1男性,49岁,因频繁抽搐4d,于2000年1月10日入院。该患者平素健康,无癫痫病史。于4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先抽搐,继而意识不清全身抽搐。在当地医院做头颅CT检查见右额叶直回内近中线旁有一略高密病灶,未能明确诊断,给予抗炎、激素及对症治疗,病情无好转。发病第3天,患者30min左右抽搐一次,给予5%葡萄糖500ml加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坎地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坎地沙坦酯片,1片/次,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4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检测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VST)、最大管腔内膜界面与中层外膜界面之间的距离(IMT值)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33%、9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VDd、LVPWT、VST、IMT值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治疗前后这些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LVDd、LVPWT、VST、IMT值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坎地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可显著降低患者血压,同时还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和左心室肥大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公认的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而气象条件也是诱发这类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全球气候急剧变化的今天,温室效应、空气质量下降、雾霾等天气状况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各种气象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关注。本文综述了自2000年以来国内相关方面的研究,总结我国不同地区在不同气象条件下,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并讨论了现有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我院1988年6月~1999年6月对285例咯血患者进行了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探讨纤支镜检对咯血患者的病因。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85例咯血患者中,男性213例(74.7%),女性72例(25.3%)。年龄14岁~81岁,平均50.4岁,其中44岁~65岁最多,占157例(55.0%)。病程最短2天,最长14年。咯血量:小量(≤50ml/天)265例(93.0%),中量(50ml~300ml/天)14例(4.9%),大量(>300ml/天)6例(2.1%)。  相似文献   
16.
常志田  宋佩春  赵军峰 《吉林医学》2003,24(4):304-304,300
1病历摘要病例1,男性,58岁。左侧颞枕部肿物8个月,逐渐增大。于2000年8月入院。该患于入院前8个月发现左颞枕部肿物,近期明显长大。当地医院诊断为头皮血管瘤,行切除术,术中发现肿瘤根部颅骨有破坏,而终止手术转入我院。查体所见:一般状态良好,左颞部可见一3cm×5cm×5cm大小肿物,表面有一长约5cm已缝合切口。质地中等硬,无波动感,活动度差,基底部触诊不满意。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其他阳性体征。头CT检查,见左颞部一以颅骨为中心略高密度近于哑铃形肿物,大小约4.5cm×4.5cm×6.0cm,中心部位颅骨缺损,范围约4cm×4cm。待原切口愈合拆线后,于200…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煤矿作业工人肺功能状况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改善煤矿接尘工人的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80名煤矿接尘工人和162名非接尘人员,进行肺功能指标FVC(用力肺活量)、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VC%(FVC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FVC%)的测定。结果接尘组的肺功能指标FVC(3.77±0.697)、FEV1(3.21±0.666)、FVC%(87.85±9.553)和FEV1%(91.34±13.031)明显低于对照组(4.39±0.654;3.87±0.540;88.97±8.776;93.68±9.782);随着工龄和年龄增长,接尘组和对照组工人的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年龄大于50岁和工龄大于20年的煤矿工人,其肺功能下降最为明显。年龄、工龄、身高、体重因素被选入肺功能指标FVC和FEV1的回归模型。结论煤矿工人的肺功能下降与接触粉尘、年龄,接尘工龄相关,随着年龄和工龄增加,肺功能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硝酸消解滤膜中的锡、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的检测方法。方法用硝酸消解滤膜,并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溶液中的锡。结果 1.5mL硝酸消解滤膜测得滤膜中的锡质控样在范围内。结论将采过样的滤膜置于消解管中,加入硝酸消解处理样品,操作简单易于控制,用此方法测定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中毒控制所制作的滤膜中的锡成分分析质量控制样品,参加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中毒控制所组织的全国职业卫生检测能力考核滤膜中的锡盲样检测,结果均满意。硝酸消解样品,样品前处理简单省时,干扰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工作场所空气中磷酸的测定方法.方法 用氯化亚锡代替硫酸肼作为还原剂.对工作场所空气中磷酸的标准方法进行了改进.结果 磷酸含量在0~50 μg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0.017 4x+0.018 7,r=0.999,当采集的空气样品体积为75 L时,最低检出浓度0.005 mg/m3,回收率97.4%~104.0%,相对标准偏差(RSD)=1.4%~3.0%.结论 方法灵敏可靠,准确度高,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目前工作场所空气中磷酸的标准测定方法进行改进,使之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方法改变溶液的酸度及还原剂的配制方法,找出最佳分析条件。结果磷酸含量在2.5~70μg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0095X+0.0058,r=0.9998,检出限为1.5μg/5 ml。当采集的空气样品体积为75 L时,最低检出浓度为0.1 mg/m3。回收率为98.4%~106.0%,RSD为2.0%~4.5%。结论改进后的方法可用于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