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7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总结脑干海绵状血管瘤(BSC)的临床特点、手术入路选择、显微外科切除技术要点,评价手术治疗BSCH的疗效。方法对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2003年1月-2011年4月行显微手术切除的41例BSC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手术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3例,女18例,年龄8~62岁。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头痛、头晕,脑神经功能障碍、肢体麻木、肌力减退等长束征以及共济失调等。根据病灶所在部位,遵循"最短距离"的原则选择手术入路,术中行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SEP)和听觉诱发电位(AEP)监测。结果 41例患者中35例获BSC全切除,6例巨大病变有少部分残留。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27例神经功能障碍得到改善,14例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失或原有神经障碍加重,其中2例呼吸功能受影响,人工辅助呼吸1周后恢复自主呼吸。平均随访38个月,有神经功能缺失的患者多数得到恢复,1例残余肿瘤再次出血,其余患者未见复发。结论根据病变部位和病灶突向的方式,选择个体化的手术入路,遵循"最短距离"原则,手术切除BSC能获得良好的预后,术中导航和脑干电生理学监测有助于减少手术损伤及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2.
皮质广泛性痫灶多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手术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目的:脑皮质的广泛性癫痫灶累及脑主要功能区,采用多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以阻断痫灶同步放电的扩散,达到消除临床发作。方法:共选择了80例皮层广泛性癫痫灶位于脑主要功能区者,其中左侧大脑半球45例,右侧26例,双侧弥漫性痫灶9例,均采用半球凸面多脑回软膜下神经细胞树突(横)纤维切断,同时保护轴突垂直柱不受损伤的方法,每次横切间距5mm,深4mm。结果:无任何功能障碍或其它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者,术后随访6~56个月者60例,其中优36例,良11例,发作消失50%或改型9例,无效(同术前)4例,总有效率93%,显效率达78%。结论:本文在讨论了癫痫的外科治疗及多软膜下横切术的机理及手术技术后,提出这一手术是治疗脑皮质主要功能区癫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3.
机器人辅助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应用机器人取代传统的定向仪框架,施行脑立体定向手术。方法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定位,计算机建立与靶点对应的三维坐标体系,智能机械臂按照手术规划为术提供导航和操作平台。结果临床成功完成无框架定位手术80例,无手术并发症,近期手术有效率92.5%。结论此方法与普通立体定向手术比较,具有减轻病人痛苦、扩大手术范围、方便术操作提高手术安全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4.
帕金森病术中电刺激对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1999年 3月~ 2 0 0 1年 5月 ,来我院进行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共 12 5例 ,我们对 76例作了术中血压监测 ,其中男性 4 9例 ,女性 2 7例。年龄 12~ 82岁 ,平均 5 8 9岁。对以震颤为主要症状而强直症状不明显的患者行丘脑中间核 (VIM)毁损术 ,强直明显者行苍白球内侧部 (GPI)毁损术 ,对震颤与强直均明显的病例行单侧双靶点 (VIM加GPI)毁损。靶点坐标首先在MRI上确定 ,再根据微电极探测及电刺激结果进行修正。电刺激分为高频 10 0Hz和低频2Hz两种 ,刺激强度相同 ,直接刺激靶点核…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活检术在颅内多发占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规范。方法采用CT、MRI与立体定向相结合,对90例颅内多发病变进行了活检手术,其中33例用AemTech有框立体定向手术计划系统定位,57例采用机器人辅助的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CAPN)工作站,自动计算靶点和规划活检手术。结果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为脑肿瘤71例,炎性疾病8例,寄生虫或囊肿样病变2例,脑变性性疾病4例,多发钙化1例,颅内金属异物1例,3例未能获得阳性病理学诊断,总阳性诊断率为96.67%。共发生并发症4例。无死亡发生。结论立体定向活检是一种明确颅内多发占位病变的组织学诊断的可靠方法,并能为其下一步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探讨医护人员如何有效进行脑立体定向内放疗手术中的放射线防护.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8年1月至2010年12月实施的2 852例脑肿瘤立体定向内放疗术中,针对放射性核素的性质、剂量及放射线暴露风险采取的手术配合方法,提出有效防护措施.结果 应用放射性核素32p和125I进行脑立体定向内放疗术20年,未发生核素泄漏事故,长期(5年)参与内放疗的医护人员体检血常规值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针对不同核素具有的β、γ射线物理特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可以安全实施脑立体定向内放疗术.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比较七氟醚在不同麻醉深度下对颞叶癫(痫)手术术中深部电极描记的EEG的影响.方法:颞叶癫(痫)行射频热凝毁损手术患者68例,在七氟醚吸入麻醉,最小肺泡浓度(MAC) =0.6时监测额叶皮质EEG和颞叶深部EEG,再加深麻醉至MAC=1.2时再监测.EEG数据应用快速傅里叶处理(FFT),计算额叶背景平均波幅,测量10个颞叶内侧棘波的波幅,取平均值后确定为该患者的棘波波幅,对MAC=0.6和MAC=1.2两组进行统计.结果:MAC=0.6时颞叶内侧棘波放电波幅平均为(426.2±63.1)μV,额叶10~12 Hz(80.3±16.4)μV背景波幅显著;MAC=1.2时颞叶内侧棘波放电波幅平均为(171.2±32.6)μV,额叶10~12 Hz(550.3±126.8)μV背景波幅显著,两组间的(痫)样放电波幅和额叶背景波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1.2时,七氟醚吸入麻醉影响背景节律和(痫)样放电的波幅,对频率和波形无明显影响.结论:七氟醚麻醉对深部电极EEG的影响呈剂量依赖性,麻醉过深则可能导致(痫)样放电鉴别困难.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探讨6-羟基多巴脑内注射建立稳定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方法.方法 将6-羟基多巴立体定向注入大鼠右侧前脑内侧束和中脑被盖腹侧区,观察大鼠的行为变化和中脑黑质区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注药后2周,动物经阿扑吗啡诱导即出现向健侧的旋转行为,注射效果稳定.在长达3个月的观察中,动物的旋转行为稳定,无明显的差异.形态学显示,毁损侧的黑质致密部和中脑被盖腰侧区的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减少.结论 通过6-羟基多巴脑内注射的方法可以建立起稳定、有效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29.
目的:在脑立体定向手术中,采用无框架定位及手术方法,取代传统定向仪框架。方法:CT/MR扫描确定脑内病变及头部标志点,计算机建立与靶点对应的三维坐标体系和手术规划,智能机械臂为术者提供准确导航和操作平台。结果:临床成功完成无框架定位乳房手术242例,手术种类包括脑肿瘤内放疗、脑内病变活检,小型脑瘤切除、脑脓肿抽吸、脑内血肿排空、金属异特取出,脑内核团毁损,神经细胞移植等,结论:采用无框架定位脑手术,具有减少病人安装框架的痛苦、方便术者操作、扩大手术范围,提高手术安全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0.
微侵袭立体定向活检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评价微侵袭立体定向活检术在确定脑深部的主要功能区病变的病理组织学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在近10年立体定向手术经验的基础上,将微侵袭观点引入立体定向活检手术并对155例脑深部或主要功能区病变进行了活检手术研究。其中男89例,女66例,年龄自6.5-68岁,平均31.3岁。行CT引导的立体定向活检43例,MRI引导112例。结果 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为脑肿瘤118例,炎性疾病15例,寄生虫或囊肿样病变10例,放射怀坏死6例,脑变性性疾病3例,3例未能获得阳性病理学诊断,总阳性诊断率为98.1%。共发生并发症4例。无死亡发生。结论 立体定向活检是一种明确颅内占位病变的组织学诊断的可靠方法,并能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微侵袭技术的引入则可提高活检的阳性率并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