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大鼠两侧脑半球顶叶、额叶和枕叶皮质脑电互近似熵(C-ApEn)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300~350 g,随机分为3组(n=12),分别于左右顶叶(Ⅰ组)、额叶(Ⅱ组)和枕叶(Ⅲ组)埋置硬膜外电极,连续监测自发腩电.于大鼠清醒状态下连续记录20 min脑电图,取最后2 min的脑电图进行后期分析并记为基础值;然后静脉输注异丙酚,初始输注速率为400μg·kg~(-1)·min~(-1),每次递增100 μg·kg~(-1)·min~(-1),直至900μg·kg~(-1)·min~(-1),每个速率持续输注10 min,取最后2 min的脑电图进行后期分析,计算不同异丙酚输注速率时两侧脑半球的C-ApEn.于埋置电极前1周时测定不同异丙酚输注速率时大鼠翻正反射和夹尾反射消失情况.结果 所有大鼠异丙酚500~600μg·kg~(-1)·min~(-1)时翻正反射消失,800~900 μg·kg~(-1)·min~(-1)时夹尾反射消失.各组给予异丙酚后的C-ApEn均低于清醒状态时,且随异丙酚剂量的增加C-ApEn逐渐降低(P<0.05).结论 异丙酚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两侧脑半球顶叶、额叶和枕叶皮质的信息交流和联系.C-ApEn是与异丙酚麻醉效应相关的敏感的非线性腩电参数.  相似文献   
12.
熵指数监测在静吸复合全麻恢复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熵指数在静吸复合全麻恢复期中的应用,并与双频谱指数(BIS)比较.方法 ASA Ⅰ~Ⅱ级择期腹部手术患者15例,入室后常规监测生命体征,然后静注异丙酚、维库溴铵、芬太尼进行快诱导气管插管,持续吸入异氟烷,间断推注维库溴铵和芬太尼维持麻醉.采用自身对照试验设计,对每例患者同时监测熵指数(包括反应熵和状态熵)和BIS,以呼唤有反应作为意识恢复时点,分别于入室后,意识恢复前60、45、30s,意识恢复即刻,意识恢复后30、45、60s记录数据.结果 反应熵、状态熵和BIS预测意识恢复的概率分别为0.937 6、0.925 2和0.901 9,三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预测概率与反应熵、状态熵和BIS的Logistic回归方程分别为ln[Pk/(1-Pk]=-19.825 0.243x、ln[Pk/(1-Pk)]=-18.012 0.236x和ln[Pk/(1-Pk)]=-21.780 0.316x:三者判断意识恢复的界值分别为83、76和71,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0/0.85、0.89/0.80和0.88/0.78;反应熵预测意识恢复比双频谱指数早30s.结论 熵指数是较BIS更准确、更灵敏的新型脑电监护指标,可用于临床预测麻醉恢复.  相似文献   
13.
熵指数监测在全凭静脉麻醉诱导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全凭静脉麻醉中新型麻醉深度监测仪熵指数在全麻诱导期的应用并与双频谱指数比较。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腹部手术患者20例,入室后常规监测,然后异丙酚、维库溴铵、芬太尼快诱导气管插管,持续泵入异丙酚,间断推注维库溴铵和芬太尼维持麻醉。采用自身对照试验设计,对每例患者同时行熵指数(包括反应熵和状态熵)和双频谱指数监测,以睫毛反射消失、大声呼名和轻推肩膀无反应作为意识消失时点,于入室,睫毛反射消失前60s、前45s、前30s,睫毛反射消失即刻,后30s、后45s、后60s记录数据。结果:反应熵、状态熵和双频谱指数预测全麻诱导期意识消失的概率分别为0.938 6、0.931 2和0.914 9,三者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预测概率与相应的脑电指数的Logistic回归方程分别为:ln Pk/(1-Pk)=20.724-0.267x、ln Pk/(1-Pk)=19.278-0.26x和ln Pk/(1-Pk)=23.865-0.348x;意识消失后反应熵和状态熵值继续下降并趋向等值23.4±6.5和23.9±6.4,最低值可达11~18,同时脑电波形出现抑制模式,而此时双频谱指数却无明显变化,维持于48.3±3.5之间。结论:在判断从有意识到无意识的转变上熵指数似乎比双频谱指数更灵敏,并且可以反映爆发抑制,监测麻醉过深。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围术期吸入麻醉药在脑区的作用分布和对记忆的影响。方法45例患者分为异氟醚组、七氟醚组、地氟醚组(n=15),三种吸入麻醉药的呼末浓度均为1.0MAC。记录围术期近似熵脑电地形图。术后调查患者围术期的记忆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三组患者术中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成绩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无差异。异氟醚脑区作用分布为:额叶区、颞叶区→枕叶区、顶叶区→全脑区抑制。七氟醚脑区作用分布为:颞叶区→顶叶区→额叶区→枕叶区→全脑区抑制。地氟醚脑区作用分布为:枕叶区、顶叶区→颞叶区、额叶区→全脑区抑制。吸入药脑区作用消除顺序异氟醚为:顶叶区→额叶区和颞叶区→枕叶区→全脑区兴奋,七氟醚与地氟醚为:额叶区和颞叶区→枕叶区与顶叶区→全脑区兴奋。结论静吸复合麻醉下,吸入麻醉药脑区分布不尽相同,但消除相似。静吸复合麻醉下,吸入麻醉药呼末浓度为1.0MAC时,可以消除患者术中的内隐记忆。  相似文献   
15.
麻醉过程中意识记忆变化的脑电非线性分析监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麻醉药物作用下脑电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及术中意识记忆变化情况。方法 40例手术患者分为3组:异丙酚静脉麻醉组(20例)、硬膜外麻醉复合异丙酚镇静5mg和6mg组(每组10例)。结合基于加工分离程序的手术中记忆测验,利用关联维数(D2)和近似熵(ApEn)非线性指数对所有患者进行了全程脑电实时监测。结果 硬膜外麻醉5mg组术中存在内隐记忆(术前和术中命中率分别为0 06和0 05,P>0 05),无外显记忆,而其他各组术中无明显外显和内隐记忆。非线性指数在入室清醒状态最高,在术中维持在较低的稳定水平。5mg组记忆测验阶段和术中阶段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D2和ApEn非线性指数分别为4 07和3 30、0 67和0 53,P<0 01)。结论 非线性指数能够准确反映镇静水平、手术中记忆信息情况和麻醉深度的变化情况。脑电非线性动力学分析能够提供更多有关于麻醉状态下意识和记忆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静吸复合磷酸肌酸钠麻醉下老年患者围术期脑氧饱和度(rSO2)与术后认知功能变化的关系,为临床麻醉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行择期腹部及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6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磷酸肌酸钠组1(C1组,气管插管开始后15min内静脉滴定1g磷酸肌酸钠)、磷酸肌酸钠组2(C2组,气管插管开始后15min内静脉滴定2g磷酸肌酸钠)和空白对照组(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组20例.麻醉前均不用术前药,入室后给予阿托品0.5mg,缓慢静注异丙酚、芬太尼、顺阿曲库铵快速诱导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维持呼气末CO2在正常范围,监测术中脑氧饱和度的变化.术中采用1MAC的七氟醚复合静脉泵注异丙酚6~8mg/(kg.min)和瑞芬太尼0.2~0.4μμg/(kg.min)维持麻醉,间断静注顺阿曲库铵0.07~0.10mg/kg维持肌松.应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连线测试(Trailmaking Test)及凹槽拼板测试(Grooved Pegboard Test)评定3组患者术前24h及术后4、8、12、24h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 三组患者一般情况及术前MMSE、连线测试、凹槽拼板测试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C2和C1组患者术后认知测试评分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3组患者脑氧饱和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静吸复合麻醉中应用磷酸肌酸钠可降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围术期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saturation of oxygenation,rSO2)与全凭静脉应用磷酸肌酸钠麻醉下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变化的关系,为临床麻醉提供指导. 方法 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60岁的患者,行择期腹部及下肢手术.以患者就诊顺序进行编号,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3组:磷酸肌酸钠组1(C1组)、磷酸肌酸钠组2(C2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每组20例.麻醉前均不用术前药,入室后给予阿托品0.5 mg,缓慢静脉注射异丙酚、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快速诱导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xpiration carbon dioxide pressure,PErCO2)在正常范围,监测术中的rSO2变化.术中采用靶控输注模式(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泵入异丙酚(3μg)及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2μg·kg-1·min-1~0.4 μg·kg-1·min-1)维持麻醉,间断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07 mg/kg~0.10 mg/kg)维持肌松.应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cale examination,MMSE)、连线测试及凹槽拼板测试来评定3组患者术前24 h及术后4、8、12、24 h的认知功能变化.结果 ①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3组患者术前MMSE、连线测试及凹槽拼板测试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入室时MMSE比较,所有患者术后4、8、12 h的MMSE均明显降低(P<0.05).3组患者连线测试与凹槽拼板测试实验的测试时间比较发现:术前测试时间与术后测试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1组和C2组患者任务完成的时间明显缩短(其中C2组要比C1组完成任务的时间更短些),C组患者完成任务的时间延长.术后认知功能变化比较,术后4h,发生认知功能变化的C组中患者有3例(15%),C2组中患者有1例(5%),C1组患者有2例(10%);术后8h,C组中患者有2例(10%),C1组中患者有1例(5%),C2组患者认知功能基本恢复;术后12h,仅C组患者中有1例(5%),C1组和C2组患者认知功能基本恢复;术后24 h,所有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均恢复,所有进入研究的患者均未发生谵妄.③C2组和C1组患者术后认知测试评分均明显高于C组(P<0.01),术中3组患者的rSO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磷酸肌酸钠在麻醉中的应用,能降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可能与其独特的神经保护、提供外源性能量、提高中枢对于缺血/缺氧的耐受力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比较两种方法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老年软组织肉瘤患者化疗引起白细胞下降的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选择解放军总医院骨科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经由我院病理科确诊的原发性软组织肉瘤老年患者82例,全部采用MAID(美司钠、多柔比星、异环磷酰胺及达卡巴嗪)化疗方案,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在全部化疗给药结束后24 h内应用rhG-CSF注射液2.5μg/kg,1次/d,连续应用14 d至白细胞≥4.0×10~9/L停药。B组患者于全部化疗给药结束后监测血常规,当达到Ⅱ级骨髓抑制时应用rhG-CSF注射液5μg/kg,1次/d,连续应用7 d或白细胞≥4.0×10~9/L停药。观察患者化疗后白细胞最低值、恢复到的最高值及恢复时间、用药时间及次数。结果 (1)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的白细胞最低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白细胞最高值及恢复时间略低于A组(P0.05)。(3)B组患者在用药时间及用药次数方面明显低于A组患者(P0.05)。结论 B组患者采用的高剂量短时间给药方法可确切提高外周血白细胞数目,同时减轻患者所受痛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围术期吸入麻醉药对脑区的作用。方法45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异氟醚组、七氟醚组、地氟醚组。记录围术期近似熵与关联维数。常规监测MAP,HR,SpO2。结果与入室后相比,3组患者在麻醉后表现为额叶与颞叶区的脑电抑制程度较高。3组患者入室后与麻醉后相比较,关联维数、近似熵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术中与复苏、觉醒相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O.05)。在复苏与觉醒后,患者各个脑区的脑电变化表现为:额叶、枕叶、颞叶的脑电活动度较高。结论静吸复合麻醉下,吸人麻醉药对各个脑区的抑制程度不同,以额叶、颞叶的抑制程度较高,额叶、枕叶、颞叶区在复苏、觉醒时兴奋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全凭静脉靶控输注麻醉不同的镇静深度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90例,年龄18~60岁,BMI 19~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30例。术中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间断静脉注射罗库溴铵维持麻醉,调控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血药浓度维持BIS值水平,Ⅰ组:30<BIS值≤40,Ⅱ组:40<BIS值≤50,Ⅲ组:50<BIS值≤60。麻醉前1 d及术后1 d,记录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及连线试验(TMT)完成时间。结果3组患者麻醉前1 d和术后1 d MMSE评分均>24分,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1 d相比,Ⅰ组和Ⅱ组患者术后1 d TMT完成时间缩短,Ⅲ组延长(P﹤0.05);其中Ⅱ组和Ⅲ组术后1 d时TMT完成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组和Ⅲ组比较,Ⅰ组术后1 d TMT完成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全凭静脉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维持30<BIS值≤40镇静深度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