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0篇 |
免费 | 25篇 |
国内免费 | 3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8篇 |
临床医学 | 29篇 |
内科学 | 2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9篇 |
特种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165篇 |
综合类 | 81篇 |
药学 | 8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5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5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探讨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CIRI)时凝血功能的变化、意义及谷氨酰胺预处理对其影响.方法:采用Zivin法建立SCIRI模型,动态观察SCIRI及谷氨酰胺预处理时血液胛(凝血酶原时间),AVI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和FIB(纤维蛋白原)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PT,APTT,FIB逐渐升高(P〉0.05),TT逐渐降低至缺血45min时显著降低然后逐渐升高(P〈0.01);缺血再灌注组(I/R)凝血四项各项指标逐渐升高,2h达到最高峰后逐渐下降,12h降到缺血前水平,在这一过程中,除门外,45min,2h,6h时间点与缺血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谷氨酰胺预处理组凝血4项各项指标与I/R组比较仅有下降趋势(P〉0.05).结论:SCIRI引起凝血状态显著改变,可能为凝血因子水平、活性及功能改变导致,谷氨酰胺预处理没有改善SCI-RI引起凝血状态改变. 相似文献
62.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对健康的追求越来越高,对康复医学的认识和理解也有明显的转变,康复医学科已有明确的学术内容和技术体系。预防、保健、治疗、康复成为医院四大基柱,疾病治愈应该包括祛除病痛、器官或肢体功能的康复,以及生活能力、工作能力的恢复。综合医院病员多,疑难、危重病人多,康复需求多,因此如何做好康复医学科的建设和管理是医院领导层必须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内皮素受体阻断剂Bosentan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CIRI)后血管内皮因子(VEGF)及其两个受体表达的变化和意义。方法成年SD大鼠120只建立SCIRI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单纯缺血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Bosentan干预组(Bos),NS组和Bos组按照再灌注(IR)时间分为6、12、24h和3、5、7d组,测定血清VEGF含量,采用逆转录-Real-time 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osentan干预后Flk及Flt的表达变化。结果①IR后各时间点血浆VEGF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以24h最高(P<0.01),同时间点Bosentan干预组较IR血浆VEGF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②Bosentan干预后各时间点VEGF、FLK、FLT的蛋白表达均较NS组显著增强(P<0.05或P<0.01),以24h最明显(P<0.05或P<0.01)。VEGF不仅在脊髓前角神经元表达,在Bosen-tan干预12、24h和3d时胶质细胞中亦有表达。FLK、FLT的蛋白仅在神经元胞浆中表达。③Bosentan干预后各组VEGF mRNA、FLK mRNA(7d除外)、FLT mRNA(7d除外)含量均较IR生理盐水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或P<0.01),以24h最为显著(P<0.05或P<0.01)。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本身可诱导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内皮素受体阻断剂Bosentan可使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增加,改善脊髓病理形态,对SCIRI过程的改善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64.
目的:构建携带小鼠BMPRⅠb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并转染神经干细胞,为研究BM-PRⅠb在BMPs调控神经干细胞分化中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RT-PCR从小鼠脑组织中获得BMPRⅠb基因,然后定向插入慢病毒表达质粒,进行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将鉴定成功的重组慢病毒质粒和另外两种辅助质粒共转染包装细胞,收集、浓缩慢病毒并检测其滴度。利用获得的慢病毒载体转染NSCs,并观察目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RT-PCR产物经电泳及测序证实克隆成功BM-PRⅠb基因,酶切及测序鉴定成功构建重组慢病毒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72h后大部分细胞表达绿色荧光,病毒滴度为5×108 TU/ml。慢病毒感染后的NSCs表达绿色荧光且BMPRⅠb mRNA表达上升。结论:成功构建BMPRⅠb基因慢病毒载体,并成功转染NSCs。 相似文献
65.
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移植后供侧肢体并发症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预防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移植后供侧肢体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经小腿前外侧入路行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移植术 348例 ,对其中 336例患者进行了 1~ 8年随访。对远近期并发症进行了分析。结果 :近期并发症包括术中胫后血管损伤 5例。腓总神经分支损伤2 8例 ,术后自行恢复 2 6例 ,有 2例留有永久性损伤 ,占 0 .5 9%。术后供侧肢体切口感染 5例 ,占 1 .4% ,经抗生素及换药治疗痊愈。远期并发症包括部分患者外踝出现骨质疏松及轻度上移。但对踝关节影响不严重。运动后踝关节疼痛者 35例 ,占 1 0 .4%。但随访的本组病例中 ,供侧小腿各肌群肌力与对侧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尽管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移植可引起一些并发症 ,但目前腓骨仍被认为是治疗大块骨缺损的最佳供体 相似文献
66.
不同纯化方法体外培养人胚嗅球嗅鞘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不同纯化方法原代培养人胚嗅球嗅鞘细胞(OECs),探讨简单实用可获得高纯度人胚嗅球OECs的体外培养方法.方法 以差速贴壁法为基础结合阿糖胞苷法、无血清饥饿法和问断神经营养因子3(NT3)法纯化培养人胚嗅球OECs.观察不同纯化方法下OECs生长变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纯度鉴定.结果 体外培养的人胚嗅球OECs为双极、三极细胞.细胞突起细长,并可形成细胞突起网络.差速贴壁法培养3~6 d时纯度约为88%,以后成纤维细胞增殖,OECs纯度迅速下降.无血清饥饿法培养3~6 d时OECs纯度约为90%,但细胞状态差.间断NT3法培养3~9 d时OECs纯度约为95%,且细胞状态良好.经统计学处理,第6 d后差速贴壁 间断应用NT2法优于其他方法,细胞纯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差速贴壁结合同断NT3法可获得高纯度状态良好的OECs,是一种简单实用的OECs纯化培养方法 . 相似文献
67.
目的:用诱发电位学方法评价联合应用预变性周围神经移植(PPNG)和神经生长因子(NGF)治疗脊髓损伤(SCI)的作用。方法:将50只S-D大鼠分为5组,A组为PPNG和NGF组;B组为PPNG组;C组为NGF组;D组为单纯损伤组;E组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动物分别在手术后即刻、术后第1、4、8周诱发电位学检查,测量并比较各组的N1波幅值及N1波潜伏期。结果:术后8周,N1波幅值:A、E组N1波波幅比B、C组大;N1波潜伏期:A组较B、C组短,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诱发电位学观察结果表明联合应用PPNG及NGF可明显促进SCI后的再生。 相似文献
68.
目的 采用经我们改良的差速贴壁法结合神经营养因子3(NT3)和低浓度血清的培养方法对人胚嗅粘膜嗅鞘细胞进行分离和原代纯化培养,探讨建立嗅粘膜嗅鞘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方法 对差速贴壁后的人胚嗅粘膜嗅鞘细胞交替应用含10%胎牛血清和含2.5%胎牛血清、NT3的DMEM-F12培养基进行原代培养.观察嗅粘膜嗅鞘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采用p75NTR和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鉴定和纯度检测.结果 人胚嗅粘膜嗅鞘细胞形态多呈双极、三极,伴有细长的突起.p75NTR和GFAP染色均呈阳性反应,体外培养9 d时纯度可达83%.结论 差速贴壁法结合低浓度血清和NT3应用可以分离培养出人胚嗅粘膜嗅鞘细胞. 相似文献
69.
目的:对比采用经皮和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研究对象为68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成经皮组与经肌间隙组各34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并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测量两组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并行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 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术后1年随访。经皮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3个月、术后1年VAS和ODI评分方面,低于经肌间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经肌间隙组在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方面,低于经皮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相对高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两种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经皮入路更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功能恢复,适用于有一定微创手术经验的医师。 相似文献
70.
我们将1986~2005年19年间诊治的17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13~18岁,平均15.2岁。病史5天~2年。1.2临床特点有明显外伤史者12例,腰痛17例,下肢抽麻痛14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15例,椎旁压痛伴反射痛14例,代偿性脊柱侧弯11例,感觉异常9例,腱反射异常4例,肌力减弱4例。1.3影像学检查全部病例均行腰椎正侧位常规拍片,1990年以前病例均行脊髓造影,其后多选用CT或及MR I检查。17例均呈单个椎间隙病变,其中L4/L5 13例,L5/S14例,腰椎骶化3例,骶椎腰化2例,腰5隐裂1例。1.4治疗1例初…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