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科学   266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高血压性脑出血CT表现与预后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高血压性脑出血85例CT表现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血肿量、脑移位程度及闭塞型脑室内出血与预后明显相关。随着血肿量增加重残病死率亦增加,>50ml组与≤50ml组差异显著(P<0.01);脑移位>10mm组病死率明显高于≤10mm组(P<0.01);闭塞型脑室内出血者与非闭塞型者相比,重残病死率明显增加(P<0.01);侵入脑室系统血肿的物理状态是影响生命预后的决定因素;环池—四叠体池消失是提示预后不良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征象。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 分析比较经伤椎连续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8例胸腰段爆裂骨折分别采用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和经伤椎连续椎弓根螺钉固定,分析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Cobb角、后凸比率、ODI(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VAS(视觉模拟分级法).结果 随访12~18周,术前和术后2周两组...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螺旋CT三维重建测量人正常状态下寰椎椎弓根形态及其相关解剖学数据。方法:选取150例正常成人志愿者,年龄18—52岁(平均36.3岁),对其寰枢椎进行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后观察椎弓根形态,并测量其双侧椎弓根各主要解剖数值:椎弓根高度、宽度、进钉点距后正中矢状面距离、椎根弓内倾角及上倾角。结果:根据椎弓根高度分为正常型;相对狭窄型;狭窄型;无椎弓根型。正常寰椎椎弓高度(4.10±1.17)mm,上倾角(8.24±1.31)°,内倾角(6.53±2.35)°,椎弓根宽度(8.24±1.31)mm,长度(28.73±1.66)mm,进钉点距后正中矢状面距离(19.36±1.27)mm。结论:三维CT重建能够全面观察寰椎影像解剖的立体结构,准确提供寰椎椎弓根的解剖学形态、解剖学参数,为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55.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F)患者多为高龄人群、合并症多,大多采用镇痛、抗骨质疏松症及康复等非手术治疗和椎体成形微创手术治疗。但是当存在椎体失稳、神经功能损害或严重后凸畸形等情况时,必须采用开放手术治疗。笔者对OVF开放手术的指征和入路、效果及并发症等问题进行阐述,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Kümmell病的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Kümmell病患者,均行单侧或双侧椎体成形术,术前CT测量"真空样"改变的体积、位置;椎体椎弓根轴线与椎弓根骨性穿刺点与椎体"真空样"改变处连线的夹角,确定穿刺方向。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情况,应用X线片评价骨水泥以及骨折椎体情况。结果:随访1537个月,平均25.4个月,骨水泥位置良好,病变椎体无再骨折,骨水泥与椎体界面无透亮区。其中行单侧穿刺73.2%(41/56),双侧穿刺26.8%(15/56)。两组术后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显示,单侧穿刺组手术时间明显小于双侧穿刺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率两者无明显差别(P>0.05),骨水泥注入量两者无明显差别(P>0.05),各随访阶段VAS评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椎体Kümmell病,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经过术前详细的CT定位单侧穿刺可以获得很好的骨水泥分布,手术时间要明显短于双侧穿刺,但是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细胞电镜超微结构病理变化与核磁共振(MR I)信号强度的关系。方法:临床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8例行椎间盘切除术,术前进行MR I检测,术后取出的髓核组织,处理后于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108例患者,MR I信号强度Ⅰ级:其髓核组织中形态正常的髓核细胞数量较多,细胞周围胶原纤维排列规则。MR I信号强度Ⅱ级:髓核中细胞数量较Ⅰ级略有减少,部分胶原纤维出现扭曲、钙化。MR I信号强度Ⅲ级:髓核细胞数量稀少,多数呈现不同程度的退变或死亡,其周围胶原纤维短小、变性,排列紊乱,出现融合、钙化。结论:MR I髓核信号强度等级与椎间盘髓核细胞的超微结构具有相关性,可以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颈胸段脊柱疾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01—2014-12采用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83例颈胸段脊柱疾病。19例骨折、11例椎间盘病变、6例肿瘤、5例结核采用下颈椎低位前方入路手术;11例骨折、6例椎间盘病变、5例肿瘤、3例结核经颈前胸骨柄联合入路手术;6例骨折、3例后凸畸形采用颈胸段后方入路手术;6例骨折、2例结核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结果本组手术时间80~260 min,平均145 min;术中出血量100~3 100 ml,平均780 ml。75例术后获得随访9~62个月,平均2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植骨部位均达到骨性融合,骨性融合时间6~12个月,平均8.5个月。所有患者颈胸段脊柱生理力线恢复,无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颈胸段脊柱疾病发生率低,但手术风险大,手术入路的选择应根据病变的位置、患者的耐受能力以及手术医师的熟悉程度而定,以减少创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9.
目的初步分析在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中与后突骨折块复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因创伤导致的单个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患者的资料。在后路内固定撑开复位手术前使用CT进行扫描,测量椎体前、中、后的高度,正中椎管矢状径、横径,局部Cobb畸形角度,后突骨折块翻转角度、水平旋转角度,并计算椎管正中矢状径压缩比率,椎体前、中、后压缩比率。使用AO分类方法对骨折分型,ASIA分级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估。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因素与骨折块复位情况的相关性。结果总计有60名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符合入组标准,术后CT显示后突骨折块均复位。术前椎体前缘压缩比率(26.9%±15.8)%,中间压缩比率(27.1%±12.3)%,后缘压缩比率(14.3%±11.8)%,正中椎管矢状径压缩比率(46.2%±22.4)%,后突骨折块翻转角度(38.3±10.8)°,水平旋转角度(6.3±17.5)°,局部Cobb角(11.7±4.2)°,正中椎管矢状径(8.9±3.9)mm,横径(24.1±8.8)mm。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伤椎椎体前壁压缩比率(=0.027,OR=4.864)和椎管正中矢状径压缩比率(=0.025,OR=4.991)与后突骨折块复位明显相关。结论在胸腰段爆裂骨折中,椎体前壁压缩比率和伤椎椎管正中矢状径的压缩比率对术前判断骨折块能否复位有着明显的可预见性。  相似文献   
60.
患者男性 ,2 7岁。自觉右手小指有冰凉感 1年半 ,3个月后出现麻木、小指及环指僵硬 ,7个月后跑步时右腿活动不便 ,1年后右手手指不能屈伸 ,右腿抬腿困难。无大、小便功能障碍。查体 :右上肢屈肌肌力Ⅲ级 ,伸肌肌力Ⅱ级 ,右手屈伸障碍。左上肢屈肌肌力Ⅴ级 ,伸肌肌力Ⅲ级 ,手指活动灵活。双下肢肌力Ⅳ级 ,右下肢肌张力增高 ,踝阵挛阳性。腹壁反射、提睾反射未引出 ,肛门反射存在。双Hoffman′s征及双Babinski′s征阳性。右上肢尺侧痛觉减退。躯干、四肢两点辨别觉减退 ,位置觉存在。颈部MRI检查 :颈髓 4~ 6节段脊髓增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