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7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42.
在诸多无创性评估心室功能的检测手段和方法中,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正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房室瓣环组织多普勒波形改变对心室功能的提示意义也逐渐受到重视.房室瓣环的运动代表了心肌纤维由基底部向心尖的运动,瓣环运动速度的测定可提供心室收缩期到舒张早期运动状态的信息.DTI获得的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速度波形可反映心梗缺血壁段引起的左室壁不协调性,并可用这些参数评价左室的整体收缩功能.三尖瓣环的DTI运动速度可以用于评价与下壁心梗相关的右室功能.因受前负荷变化的影响小,二尖瓣环DTI有助于鉴别二尖瓣的假阴性血流频谱,有助于无创性评估左室充盈压.一些影响房室瓣环DTI运动速度测定的因素目前难以消除,需结合其他多普勒参数和临床表现来分析.  相似文献   
43.
人神经前体细胞移植治疗新生儿获得性脑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人神经前体细胞(human neural precursor cells,hNPCs)移植治疗新生儿获得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6例重度获得性脑损伤新生儿行人hNPCs移植.其中1例为生后5 d一氧化碳中毒导致的极重度脑损伤;1例是低血糖脑损伤;其余患儿均为出生前后窒息缺氧导致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Apgar评分5 min≤5分,临床表现、体征及辅助检查均符合重度HIE诊断.在医院伦理学委员会通过及患儿家长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于生后第4~20天行神经前体细胞移植治疗;神经前体细胞取自孕12周自然流产胚胎的前脑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为hNPCs球,并经侧脑室穿刺注入患儿脑室.结果 移植后第2天,所有患儿的吸吮、吞咽反射逐渐恢复,肌张力开始恢复,惊厥缓解;3例28 d时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恢复止常水平,术后12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4例恢复正常,2例出现后遗症表现,诊断脑性瘫痪.结论 人hNPCs移植对重度新生儿获得性脑损伤患儿有治疗作用,能明显减低其致残率.  相似文献   
44.
经皮穿刺氩氦超导靶向治疗头面部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氩氦超导靶向治疗头面部肿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在B超或CT引导下,依据影像学资料所提示的进针方向、进针角度、进针深度,将氩氦刀插入瘤体内,启动氩氦超低温手术系统,进行治疗.结果 5例头面部肿瘤(包括腮腺瘤2例,颌下腺癌、上颌窦癌和眼睛黑色素瘤各1例)接受氩氦超导靶向治疗,肿瘤冷冻面积均在90%以上.术中较安全,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头面部肿瘤表浅部位有2周左右的红肿期.3例患者发生面神经麻痹(面神经附近冷冻),持续1个月后渐缓解.3个月后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结论氩氦超导靶向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头面部肿瘤方法,特别适于侵犯大血管或术后复发的患者.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行CR静脉肾盂造影的26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CR图像与CT轴住以及在工作站进行MPR、VR等后处理图像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比,发现16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比CR静脉肾盂造影图像好,能充分显示肾实质、肾孟、输尿管、膀胱以及泌尿器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16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重建功能强大,后处理图像清晰,比CR静脉肾盂造影效果好,显示了CR静脉肾盂造影无法显示的细节病变。只是费用相对较高,若不考虑费用问题的话可取代CR静脉肾盂造影。  相似文献   
46.
三维超声为影像学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检查手段,它能提供形象逼真、立体感强的三维空间信息,弥补二维超声方面的不足,鉴于三维超声在肝脏肿瘤研究的报道不多,我们应用三维超声对85例肝脏肿瘤进行检查,与二维超声比较,就其临床应用价值及限度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患者85例,男5 6例,女2 9例,年龄2 0~76岁。肿瘤直径1 0~12 0cm ,平均5 6cm ,疾病分类见表1,其中17例转移性肝癌根据原发肿瘤病史及肝内多发肿瘤而诊断,2 8例肝血管瘤根据多年随访及典型超声征象而诊断,其余病例根据手术病理或活检而证实。表1 85例肝脏肿瘤二维图像回声情况统计  例疾病例数回声情况高回声低回声混合回声等回声肝血管瘤2 81 5 6 4 3原发性肝癌2 6 1 0 6 82转移性肝癌2 7 5 1 1 92肝门胆管癌3 3肝平滑肌瘤1 1合计85 31 2 3 2 1 1 0  使用的三维超声工作站为北京中科恒业科技公司研制,与Sequia 5 12超声机连接,凸阵探头频率3 0~5 0MHz。图象采集方法:首先对要检查的肿瘤进行常规二维扫查,选择最佳二维图像存储照相,然后采用扇形或平行自由扫查方式匀速...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法治疗兔肺心病模型的心脏形态变化.方法:将32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治疗组及卡托普利组.模型组、中药治疗组、卡托普利组三氯化铁复制肺心病模型,对中药治疗组、卡托普利组灌胃相应药物各20d,观察造模前、造模后、治疗后家兔全身状况,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脏形态变化.结果:造模后家兔的呼吸频率加快,右室及肺动脉内径增大,右室壁增厚,三尖瓣及肺动脉血流速度降低,超声各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中药治疗组的右室及肺动脉主干内径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应用益气活血法治疗兔肺心病模型,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减小右心室内径,降低肺动脉压力.  相似文献   
48.
腺性膀胱炎的声像图及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声像图及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征.方法本文10例病例均经超声和膀胱镜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结果超声所见如下①病损发生于黏膜层,基层不受损.②扁平、宽基底、表面不规则的实性回声型.③较大的病变中可有低回声或无回声显示.④后侧无回声增高征,无明显衰减.⑤并有肾积水,憩室或结石时,可表现相应的超声图像改变.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病变中血流信号稀少,RI>0.60.结论腺性膀胱炎的早期诊断及动态观察均为超声检查的适应情况,且具有超声声像图特征.  相似文献   
49.
目的 了解前负荷变化对多普勒组织成像二尖瓣环运动速度波形测量的影响。方法 利用多普勒 组织成像对21例肾透析患者透析前后二尖瓣环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后壁6个位点的运动速度波 形进行了测量。结果 与透析前比较,透析后21例患者的血压、左室内径、左室容量、左室射血分数值及左心 排血量均无明显改变,但患者的体重多有减轻[(59.34±11.08)/(56.00±9.77)kg,P<0.05],心率加快 [(78.95±14.36)/(84.33±10.26)bpm,P<0.05];反映左室舒张功能的二尖瓣口血流波形指标减低 [(1.08±0.63)/(0.88±0.59),P<0.05],其中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减低明显[(81.71±24.94)/ (70.25±18.77)cm/s,P<0.05]、二尖瓣口舒张晚期(房缩期)血流峰值变化不大[(76.95±23.18)/(79.19± 14.83)cm/s,P>0.05];二尖瓣环处平均e波波幅减低[(7.05±3.23)/(6.12±3.01)cm/s]、平均a波变化 甚小[(8.68±4.55)/(8.83±2.67)cm/s,P>0.05]、平均e/a比值减小[(0.86±0.46)/(0.75±0.54),P< 0.05);二尖瓣环处平均s波没有明显改变[(7.01±4.76)/(6.95±3.81)cm/s,P>0.05]。结论 由于透析 并不能显著改善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心肌收缩与舒张状况,考虑到心率、前负荷变化所带来的测量影响,肾功能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bone marrow cell,MBMC)移植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功能及血浆利钠肽的影响。方法:36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分为细胞移植组24例和常规治疗组12例。结果:治疗3d后移植组及对照组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均无明显变化,治疗7d后,移植组BNP下降了67.76%,对照组下降了24.1%;移植组ANP上升36.65%,而对照组下降14%,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移植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由(34.8±1.27)%升至(44.45±2.08)%(P<0.001),对照组LVEF由(36.20±3.80)%升至(38.97±2.76)%(P<0.05)。结论:MBMC经冠状动脉移植后早期(1周内)可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其机制之一可能为外源ANP生成而发挥的利钠、利尿、扩血管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