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2007年2月-2009年8月本文作者采用脂肪抽吸结合小切口腺体摘除治疗女性腋区副乳45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腋区副乳患者45例,均为女性.已婚38例,未婚7例.年龄18~46岁,平均28.4岁.双侧36例,单侧9例,共81个副乳,伴有副乳乳头者11例.病程为2周~26年,平均63.3个月.副乳均位于乳腺至腋窝部,直径3~11 cm,平均5 cm.有临床症状者30例(66.7%),其中表现为与月经周期相关的局部发胀不适者23例,不规律疼痛5例,疼痛伴乳头溢液3例.无症状但影响美观要求手术者15例.查体:站立位腋下腋前线部位呈半球形或不规则隆起,可触及质软或略韧、边界欠清的肿块,多与皮肤黏连,局部可有轻度压痛,无明显结节.术前B超检查42例,确认为副乳组织.45例术前均经过钼靶片检查排除良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32.
创面愈合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用药方法探讨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为了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不同用药方法对创面愈合的影响,以大鼠后背中厚断层皮创面愈合过程为模型,观察FGF小剂量持续用药法、大剂量早期用药法及大剂量晚期用药法对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和组织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相同的FGF应用总量,持续用药方法加速创面愈合速度最快;应用FGF后创面愈合比不用FGF创面愈合速度快;应用FGF创面内细胞DNA、细胞间质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明显增多。认为,FGF促进创面愈合以持续用药方法为最好,FGF促进创面愈合与促进细胞增殖和胞外基质有关  相似文献   
33.
我院自2004年12月至2008年5月共诊治了86例在外院行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HG)注射隆乳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4.
既往的研究表明,创面愈合过程中应用EGF可以明显增加创面内胶原和细胞内DNA含量,加速创面愈合[l幼。但EGF发挥作用需首先通过结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继之引起一系列反应,最终出现效应「3二。而目前对创面愈合过程中EGF:的研究报道尚较少,我们以大鼠断层供皮区创面愈合过程为模型,观察了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源性EGFr的变化,以探讨创面愈合的机理。材料与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50一300克)12只,于脊柱两侧取1.scmxl.scm中厚断层皮创面4个(0.4mm左右,组织学证实)。伤后1一4天每天涂四环素药膏一次。于伤后4,8,12和16天分别取材,对…  相似文献   
35.
36.
病例女,52岁。在当地医院行面额部除皱术,1周换约时,见双面颊部各有一个约鸭蛋大小的包块,有波动,无痛感。从包块内抽出白色液体,经化验证实为唾液。加压包扎1周后包块又起,如此反复数次不消,进食时包块增大伴酸胀感,约20分钟后渐趋缩小。伴双侧泪溢、下睑松驰和闭合下全,口干,龈颊沟内积食,张口困难。术后40天转入我科,检查所见:面部表情呆板。双下睑轻度外翻,左侧皱眉力弱。左口角下垂,用力张口时上下门齿间距1cm,龈颊沟内有积食,双颊鼓气  相似文献   
37.
为探讨创面愈合的机制,本实验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断层供皮区创面愈合过程中伤后4天,8天,12天和16天创面内源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GrowthFactor.FGF)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源性FGF有规律性变化,以伤后8天时相对含量最多,伤后早期和伤后晚期次之,创面愈合后其内源性含量进一步减少。结论: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源性FGF的变化促进了创面愈合,是创面愈合的机制之一,结合内源性FGF变化,合理外用FGF对促进创面愈合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8.
深度烧伤创面的修复谷廷敏,孙永华深度烧伤创面和浅Ⅱ度伤有重要不同,其表面为皮革样凝固状坏死物,除失去皮肤的屏障作用外,还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1]。坏死组织、细菌和毒素以及自身酵解时产生的降解产物对机体伤害极大,如达到一定面积,引起严重毒血症,可...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观测创面修复中 C-myc原癌基因的表达变化,探讨 C-myc原癌基因表达变化在创面修复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方法对临床患者断层供皮区创面愈合中 C-myc原癌基因表达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并进行了半定量分析. 结果 临床创面愈合中 C-myc原癌基因有明显的规律性的表达变化,伤后 4 d 时, C-myc原癌基因在创面内有明显的表达 ,表达强度+~.伤后 10 d 时, C-myc原癌基因在创面内表达较伤后 4d 时增强,除分布在创面浅层的成纤维细胞胞浆和创缘上皮基底细胞胞浆以外,尚可见分布在血管内皮细胞和皮肤附属上皮细胞中,创面的中层和深层也可见有表达,多较密集分布,表达强度~.伤后 16 d 时, C-myc原癌基因在创面内表达的强度较伤后 10 d 时明显减弱,表达强度接近伤后 4d 时的水平,表达强度+. 结论 C-myc原癌基因表达与临床创面修复的过程有明显相关 ,C-myc原癌基因表达变化参与了临床创面修复过程,合理调控其表达变化有助于临床创面修复.  相似文献   
40.
目的:总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的临床经验.方法:自2000年6月-2010年6月对8例足跟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的创面应用了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了修复.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38~67岁;肿瘤切除后创面大小:4.5 cm×5.0 cm~10.0 cm×12.0 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