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克隆人高血糖素原基因(proglucagon cDNA,PG cDNA),构建其真核表达质粒载体.方法 从人切除脑组织中提取总RNA,并分离mRNA,经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出PG cDNA,并将其插入经BamH Ⅰ和EcoR Ⅰ双酶切的真核表达质粒载体pVITRO3中,构建重组质粒载体pVITRO3-PG cDNA.结果 经过限制性酶切鉴定和测序证明,PG cDNA全长543bp,编码181个氨基酸,并已插入到pVITRO3中.结论 成功获得了PG cDNA,构建了含PG cDNA 的真核表达质粒载体,为研究重组PG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42例麻醉期间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与救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麻醉期间心跳、呼吸骤停的常见原因与抢救方案.方法 对麻醉期间42例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的可能原因和复苏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心跳、呼吸骤停的主要原因依次为缺氧(19.1%),失血性休克、低血压(16.7%),高血压心肌缺血(11.9%),迷走神经反射(9.5%),低血钾(7.1%);42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12例早期死亡,30例心脏复苏,24例脑复苏未留任何后遗症,抢救成功率为57.1%;在抢救过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18例,呼吸衰竭7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4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结论 麻醉期间缺氧和大出血是心跳、呼吸骤停的重要原因,正确的复苏方法加上并发症的防治可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蜂王浆类制剂SK初乳素R-1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蜂王浆类制剂SK初乳素R-1对正常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SK初乳素R-1连续灌胃给药15d,测定小鼠增强小鼠炭末廓清能力、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血清IL-2含量、抗体生成细胞数、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等。结果:SK初乳素R-1各剂量组能增强小鼠炭末廓清率和廓清指数,各剂量组均能明显升高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P〈0.01),提高小鼠血清IL-2含量(P〈0.01),促进小鼠抗体细胞形成(P〈0.01),增强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P〈0.01)。结论:蜂王浆类制剂SK初乳素R-1具有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肺大泡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总结和分析10例择期电视胸腔镜下肺大泡手术的麻醉、监测和单肺通气管理的情况。结果本组病例全部采用静吸复合全麻,麻醉平稳,双腔气管导管插管顺利,左右肺分隔满意。麻醉期间血流动力指标稳定。手术时间100~240min〔平均(162±46)min〕,单肺通气时间60~200min〔平均(102±42)min〕,超过2h有3例,超过3h者1例。单肺通气期间绝大多数患者SpO2维持在98%~100%。术毕均顺利苏醒拔管,无苏醒延迟、复张性肺水肿及其他麻醉并发症。结论电视胸腔镜下肺大泡手术的麻醉管理应着重强调麻醉平稳、防治张力性气胸、正确定位双腔气管导管、加强单肺通气的呼吸管理和防治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适于影像学研究的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 方法 家猪10只,开胸手术游离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在左旋支近段放置塑料Ameroid 缩窄环,以建立左旋支慢性狭窄的心肌缺血模型.模型建立后5~6周内每周1次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心脏MRI、超声及SPECT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标准. 结果 10只家猪中2只术后早期死亡,8只成功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并存活至实验完成,共计行影像检查38例次,其中35例次满足图像分析.术后第1周,冠脉造影见左回旋支轻度狭窄,随术后时间延长,狭窄程度逐渐加重.术后第3周1只动物回旋支狭窄达90%,术后第5周4只动物狭窄达90%,第6周其余3只动物达90%.MRI扫描可见左室侧壁和后壁变薄,延迟灌注扫描见明显强化,超声及SPECT可见左室运动减弱,功能降低,缺血节段室壁灌注量降低甚至缺损. 结论 应用塑料Ameroid 缩窄环可以成功制备慢性心肌缺血的动物模型,并适用于各种影像学方法观察冠状动脉渐进性狭窄过程中左室结构及心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麻醉系学员临床麻醉实习计划改革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新的带教方法,提高麻醉系学员临床实习的带教质量。方法结合麻醉专业的特殊性,建立了一套适合麻醉系学员临床麻醉实习的实习计划。本文从实习的目标,计划的制订与实施,教员及考核四个方面分别加以阐述。结果学生反应良好,为毕业后独立进入临床工作打好了良好的基础。结论临床麻醉实习是麻醉系学员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其工作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实习计划。 相似文献
8.
降主动脉缩窄手术病人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和探讨降主动脉缩窄手术的麻醉处理特点。方法 13例降主动脉缩窄患者在控制性低温及降压麻醉下行降主动脉缩窄矫正术。麻醉采用芬太尼为主的静吸复合全麻。麻醉成功并建立各种监测后行体表降温(鼻咽温33~34℃)。术中同时监测上肢及下肢血压,并应用微量泵静注硝酸甘油以控制血压在适当范围内。结果 麻醉诱导及阻断主动脉前上肢收缩压维持在90~120mm Hg(1mm Hg=0.133kPa),下肢收缩压80~100mmHg。阻断主动脉时间15~42min。阻断主动脉期阃上肢收缩压波动在110~130mmHg之间,下肢收缩压40~49mm Hg(1mm Hg=0.133kPa)。开放主动脉后上肢血压无明显降低,下肢血压迅速回升,但较上肢血压低7.5~11mmHg。结论 降主动脉缩窄矫正手术的麻醉处理重点在于适当的低温和控制性低压,并应注意防止急性心衰、心跳骤停、截瘫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咪唑安定麻醉前用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麻醉前用药的剂量、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择期手术病人75例,分成鲁米那钠组(L组)和4种剂量咪唑安定组(M1-M4)等5组,观察用药前后RR、SPO2以及镇静、抗焦虑评分。结果:注药后30min,M2-M4组SPO2均有所下降,仅M4组与其余各组相比有明显差别(P<0.05);镇静、抗焦虑评分提示L组、M1组达到镇静要求的病人有50%,M2-M4组则有73%-75%。结论:咪唑晏定麻醉前用药剂量在0.10-0.15mg/kg较理想,但要注意病人的呼吸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先心痛婴儿心内直视术的麻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60例先心病婴儿的麻醉前用药、麻醉诱导、循环管理、重要器官保护和并发症防治等问题。结果 本组患儿膜式氧合器的比例为67.5%,喉头水肿需再次插管11例(占6.875%),3例法乐四联症患儿麻醉前出现缺氧发作(1.875%)、占法乐四联症患儿的11.1%,术后早期死亡的9例患儿(5.625%,9/160)外,术后仅2例患儿出现RDS(1.25%,2/160)。结论 合理麻醉术前用药、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的选择,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和血流动力学稳定,重要脏器功能的维护,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紊乱的纠正是麻醉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