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38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风为临床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多发于中老年人,具有发病急、病程长、预后差且病情复杂多变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风恢复期是指中风后,经救治度过危险期,病情相对稳定的时期。恢复期病程较长,且病情复杂,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和并发症,因此治疗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患者后期的康复疗效和生活质量。在基本护理基础上,结合中医特色护理方法,能够改善患者病情,降低致残率,有助于患者的康复。中风恢复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护理人员有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情志、饮食、临症和功能锻炼等各方面的护理。在恢复期除了临床常规治疗外,日常护理工作亦非常重要。在护理过程中,积极发挥中医的优势,熟练并善于应用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同时根据患者个体差异,为其制定具体的中医护理计划,并协助患者共同完成,从而达到预期效果。通过应用合理、适当、科学的中医护理方法,将基本护理和中医特色护理相结合,不仅能改善中风后遗症,且能减少并发症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病情的恢复,有效地改善中风恢复期病情,增加康复疗效,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从而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文章对现有环境之下中风恢复期的中医特色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尤其是对中风恢复期中存在的基本的护理措施进行细致深入的叙述,以提升基础性中医康复护理措施的水平。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治疗慢性乙肝的5种方案的临床疗效及所产生的经济效果。方法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对慢性乙肝的5种治疗方案(A组:α1b-干扰素;B组:拉米夫定;C:上两种药联合使用;D组:α1b-干扰素联合胸腺五肽;E组:α1胸腺因子)进行评价。结果HBeAg阴转率方面,B组即拉米夫定组最低,仅为10.94%,而其他4个组均>50%;在HBV-DNA阴转率方面,拉米夫定组和α1b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组最高,分别为85.94%和8 7.93%;在ALT复常率方面,C、D、E三组复常率明显高于A、B两组,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从成本效果比看,在获得相同效果时所花费的成本中α1b干扰素组、拉米夫定组和α1b-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组较其他2组明显降低,其中α1b-干扰素组8156.7元;拉米夫定组6935元;α1b-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组15091.7元;α1b-干扰素联合胸腺五肽组26033.4元;α1b-干扰素联合α1胸腺因子组89978.4元。结论在慢性乙肝病人的药物选择上应首先考虑以单用α1b-干扰素、单用拉米夫定或α1b-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为最佳治疗方案,而这3组当中α1b-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略好于另外2组。经济条件允许下、上述治疗效果确实不佳者可考虑联合使用胸腺五肽及α1胸腺因子免疫调节药。  相似文献   
53.
某院门诊药房管理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门诊药房是医院药学服务的窗口。承担着药品调剂的重要任务,门诊药房的质量管理和药学服务水平在医疗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方法 2008年初,为了降低差错,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药房窗口服务形象,解放军第302医院门诊药房开展一系列管理模式改革与实践。结果两年来,门诊量不断增加,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差错率不断降低。笔者现将解放军第302医院门诊药房改革实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4.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在各种关节炎中最常见,也是患者就诊的常见原因。对膝关节的骨性关节炎而言,其疼痛原因并不十分清楚,由于关节软骨并无神经末梢支配,因此关节周围组织可能与疼痛有关。本文综述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药物缓解疼痛主要的3类方法:局部给药、关节腔内给药及口服类药物的治疗。  相似文献   
55.
10多年来,选择性小分子激酶抑制剂作为一种重要的抗癌药,在临床用于治疗常见的恶性肿瘤,如乳腺癌、肺癌等,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是,接受治疗的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差异很大,这是由于肿瘤的个体基因组、药物基因组学、肿瘤生长的微环境和快速获得性耐药等因素所致。本文综述了小分子激酶抑制剂治疗肿瘤的影响因素,讨论了个性化治疗以及研发新激酶抑制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软肝消水巴布剂的体外透皮吸收。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法,建立HPLC法测定接受池中人参皂苷Rg1含量,计算累积渗透量Q,以此评价药物透过大鼠腹皮的能力,并筛选透皮促进剂的最佳配比。结果当氮酮浓度为3%,且氮酮-丙二醇-薄荷醇为1:1:2时,人参皂苷Rg1体外累计渗透量最高,渗透速率最大(0.430μg·cm^-2·h^-1),促透效果最佳。结论加入适宜透皮促进剂,可有效提高软肝消水巴布剂的透皮吸收。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骨科术后汗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骨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骨科术后予当归六黄汤基本方加减和阿托品治疗术后汗证,观察1疗程(6 d)中两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等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93.33%;治疗组在总体疗效与症状积分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当归六黄汤是治疗骨科术后汗证有效的中药基础方剂。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不同血管重建方式对无保护左主干(ULMCA)末端病变患者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意义。方法连续收录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ULMCA末端病变的22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06例置入药物洗脱支架(PCI组),116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组),观察两组患者在12个月及3年发生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研究不同血管重建方式对ULMCA末端病变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12个月期间,主要终点事件如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1.05,P=0.32和χ2=1.04,P=0.38),靶血管重建以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5.45,P=0.02和χ2=6.63,P=0.01)。累积3年随访,PCI组与CABG组相比全因死亡率降低33%(10.38%比12.07%,χ2=0.47,P=0.45),但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是后者的1.87倍(2.1%比0,χ2=1.04,P=0.38)。PCI组靶血管重建率是CABG组4.17倍(20.76%比8.62%,χ2=6.63,P〈0.01),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02%比20.68%,χ2=4.78,P=0.03)。结论 ULMCA末端病变采用PCI或CABG进行血管重建是安全有效的。对解剖结构适合PCI且患者拒绝或不宜行CABG的ULMCA末端病变患者来说,药物洗脱支架PCI术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替代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9.
目的评价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左心室重建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左心室室壁瘤的效果。方法左心室室壁瘤患者103例,在非体外循环下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80例,大隐静脉-前降支或其他血管吻合21例,2例未搭桥,然后用2-0聚丙烯线围绕前间壁及心尖部室壁瘤基底部全层荷包缝合室壁瘤及室壁瘤的游离壁以消除死腔。结果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10例,脑卒中2例,开胸止血2例,室性心律失常3例,死亡3例;手术前左心室舒张末内径(66.59±9.76)mm,术后减少到(50.00±5.30)mm(P〈0.05);左心室舒张末容积由术前(165.20±59.48)mL减少到(85.60±23.70)mL(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由术前(35.70±0.05)%增加到(50.00±0.04)%(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左心室重建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左心室室壁瘤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缬沙坦治疗,两组患者均稳定剂量治疗6个月,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变化,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收集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经6个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改善程度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未收集到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缓心衰进程,减慢心肌的重塑,其作用优于单纯使用缬沙坦治疗,具有安全、疗效确切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