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目的 利用fMRI视网膜皮层映射(fMRIretinotopicmapping)技术研究V1区皮层功能变化,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可能存在的中枢皮层机制及该技术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SiemensTrio3.0T MR全身扫描仪采集15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5名正常志愿者对视网膜皮层映射分区刺激和圆形黑白翻转棋盘格刺激的功能数据。比较患者青光眼与对侧眼、患者对侧眼与匹配的正常人眼V1区fMRI反应,采用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 检验进行分析;患者青光眼和对侧眼单独刺激时的V1皮层功能差异与视功能差异做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①青光眼接受刺激时V1区fMRI反应明显较对侧眼弱(t=4.757,P<0.001)。患者的青光眼、对侧眼分别与其年龄、性别、眼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眼V1区fMRI反应进行比较:青光眼较正常人眼反应弱(t=-3.011,P=0.006);对侧眼和匹配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2,P=0.465)。②青光眼与对侧眼单独刺激的V1皮层功能差异与视功能差异存在线性负相关(r=-0.887,P<0.001)。③患者的对侧眼与其年龄、性别、眼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眼比较,患者对侧眼V1激活较匹配的正常人眼小(t=-3.801,P=0.001)。结论 青光眼患者存在皮层功能损害,且与视觉功能损害存在相关性;基于fMRI视网膜皮层映射分区的定位、定量测量是一种对青光眼视觉皮层功能变化临床随访、评估测量的有用方法,也是活体人青光眼视觉通路跨突触退变研究的潜在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42.
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枕叶面积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寒剑  王健  谢兵  陈利 《眼科》2007,16(5):315-318
目的探索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枕叶面积改变及其规律。设计非随机化的临床试验。研究对象10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及10例视力正常的儿童。方法以1.5T磁共振对10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及10例视力正常儿童进行全脑扫描,应用三维磁化准备快速梯度回波(MPRAGE)序列采集三维解剖数据,采用FreeSurfer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观察弱视患儿双侧半球枕叶面积有无改变。主要指标双侧半球枕叶的楔叶、舌回、枕外侧叶和距状沟周边区四个部分的面积。结果两组被试的年龄没有统计学差异。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双侧半球楔叶、舌回和距状沟周边区,左侧半球枕外侧叶与对照组相比范围明显变小(P均<0.05);右侧半球枕外侧叶没有发生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MRI技术可以无创性评估皮层形态结构改变,该技术在临床随访研究及治疗评估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相关视觉皮层面积发生了改变,提示皮层形态及功能改变与弱视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眼科,2007,16:315-318)  相似文献   
43.
弥散张量成像量化分析脑胶质瘤侵袭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胶质瘤侵袭能力的量化对于指导治疗或筛检肿瘤侵袭因子均有重要意义.在实验研究中有较为成熟的方法进行量化,但尚无很好的临床量化胶质瘤侵袭力的方法.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量化分析脑胶质瘤的侵袭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量化分析,于2005-10/2007-01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放射科、病理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放射科完成.对象:选择幕上脑胶质瘤患者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19~73岁,平均51.3岁.方法:全部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术中行内减压,获取瘤周水肿区的组织标本,病理检查作肿瘤细胞计数和细胞密度分析,建立肿瘤脑浸润程度的病理标准.主要观察指标: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测量肿瘤实体区、瘤周水肿区、水肿外区、相对正常白质区和对侧白质区5个兴趣区的分量各向异性值和表观平均弥散系数值:将不同兴趣区的分量各向异性值和表观平均弥散系数值与肿瘤病理脑浸润程度作相关分析.结果:①肿瘤分量各向异性值由瘤体区向外呈递增趋势,依次为0.055±0.017,0.107±0.037,0.255±0.064,0.376±0.070,0.396±0.099,其中最大增幅出现在瘤周水肿区和水肿外区之间.②瘤周水肿区的分量各向异性值与胶质瘤病理脑浸润程度呈负相关性,表观平均弥散系数值在瘤周水肿区明显增高,但在其他区域的增减变化无规律.结论:瘤周水肿区分量各向异性值可作为脑胶质瘤侵袭性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44.
目的 26例临床确诊为Eales病的遵义市汉族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与研究组患者年龄、性别、民族等因素无差异的10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抽取外周静脉血,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特异序列引物法(PCR-SSP)检测HLA-A/B,HLA-DRB/DQB等位基因频率分布,计算两组优势比(OR)。结果 Eales病患者HLA-A*01 (P=0.041,OR=20.5)A*02(P=0.00;OR=54.667;OR95%CI为11.837-252.473)、B*55(P=0.047;OR=4.524;OR95%CI为1.200-17.047),HLA-DRB*01(P=0.048;OR=5.879;OR95%CI为1.227-28.169),DQB*05(P=0.021,OR=2.769,OR95%CI为1.145-6.692)其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A-A*11(P=0.031,OR=0.383,OR95%CI为0.158-0.93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ales病可能存在遗传易感性,HLA-A*01,-A*02,-B*55,-DRB*01,-DQB*05可能是遵义市汉族Eales病患者的遗传易感基因,而HLA-A*11可能是该病的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45.
人脑皮质脊髓束三维概率图及其可重复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应用DTI成像及纤维概率追踪显示技术探索人脑皮质脊髓束的三维空间形态及个体变异,确定皮质脊髓束的空间位置,为皮质脊髓束功能解剖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选择15例健康自愿者进行3T MRI扫描,获取T1和DTI图像(12个方向, b=1000 s/mm2).应用FSL软件FDT工具包处理数据并完成全脑白质纤维概率追踪,在彩色FA图上根据不同纤维方向轮廓勾画出皮质脊髓束的轮廓(在大脑脚以及内囊后肢的蓝色区域),将其作为ROI进行纤维概率追踪得到皮质脊髓束概率图.将各受试者T1图像配准到ICBM152-T1模板,然后根据其配准参数文件将各个体皮质脊髓束转换到标准空间,定量分析皮质脊髓束的可重复性及个体变异 .结果 皮质脊髓束在MNI标准空间中的空间分布广,左侧皮质脊髓束X坐标为-58 到 1, Y坐标为 20 到 -56,Z坐标为 -20 到 80; 右侧皮质脊髓束X坐标为 2 到 54,Y坐标为12到-51, Z坐标为 -20 到 76.皮质脊髓束可重复性在内囊处最高,右侧皮质脊髓束可重复性高于左侧,但无显著性差异.左侧皮质脊髓束平均体积 (57 416.67±1944.56)mm3,右侧平均体积(54 421.58±1232.43)mm3.结论 应用 DTI成像及纤维概率追踪显示技术可以更准确地分析皮质脊髓束的三维形态及空间坐标,为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和功能神经外科手术定位提供直观可信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46.
屈光参差性弱视Brodmann17、18、19区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性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level dependent-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技术,探索屈光参差性弱视对不同级别大脑视觉皮层功能的影响.方法以1.5 T磁共振成像系统采集10例屈光参差性弱视及8例正常志愿者枕叶视皮层兴趣区BOLD-fMRI数据,比较屈光参差性弱视组弱视眼与对侧眼,及弱视眼屈光矫正前后皮层神经元活动范围的不同,并与正常组对比,分析其改变特点及机制.结果弱视眼皮层神经元的活动范围在Brodmann17、18、19区均明显小于对侧眼.弱视眼矫正屈光不正后皮层活动水平明显增高,激活范围明显增大.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矫正屈光不正可部分提高弱视眼所属视觉皮层的活动能力,但其应高级别纹周皮层、纹旁皮层及低级别纹状皮层仍存在明显的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47.
目的阐明腰椎间盘及腰神经根的影像学特征,比较CT和MRI的价值和限度。方法在53例正常腰椎间盘的CT图像、40例正常腰椎间盘的MRI图像上,对腰椎间盘主要结构及腰神经根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影像学观察和测量。结果获得腰椎间盘及腰神经根的影像学特征和相关测量参数,左、右侧之间腰神经长度及宽度无显著性差异。CT对穿刺线的骨性标志点上关节突显示优于MRI,MRI对软组织密度分辨力较CT高。结论CT、MRI是确定经皮腰椎间盘穿刺路径的重要手段,能显示腰椎间盘及腰神经根。应首先选择CT检查,对疑似软组织病变者再联合MRI检查,以提高穿刺水平。  相似文献   
48.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MRI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回顾性研究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MRI分级、分型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3 0 6例临床可疑半月板损伤患者的MRI表现进行研究 ,并将其中 80例与关节镜检查进行了对照研究。根据半月板内部MR信号特征将半月板损伤分为 0~Ⅲ级、按照形态分型和按照损伤部位划分。结果 在 3 0 6例患者 612个内外侧半月板中 ,呈典型的 0级表现 195个( 3 1.9% ) ,Ⅰ级 5 3个 ( 8.7% ) ,Ⅱ级 2 0 7个 ( 3 3 .8% ) ,Ⅲ级 15 7个 ( 2 5 .6% ) ,水平撕裂 95个半月板 ,纵行撕裂 5 7个半月板 ,5个半月板结构破碎。撕裂部位仅为半月板外 1 3内 3 5个半月板 ,其余撕裂半月板超出 1 3或位于内侧 2 3 ,5 5例 62个半月板Ⅰ级和Ⅱ级信号病例以及 8例 9个半月板在MRI分级为ⅢA ,撕裂部位半月板外侧 1 3水平撕裂 ,经临床保守治疗 ,随访复查MRI信号正常。结论 MRI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将逐渐成为骨科膝关节镜检查前必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9.
Iodogen法标记磁共振单克隆抗体靶向对比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Iodogen法^131I标记磁共振单克隆抗体靶向对比剂McAb-PMP的方法。方法 采用Iodogen法^131I标记McAb-PMP,并测定标记率,放化纯度,比活度和免疫活性,进行动物免疫显像;结果 标记率为89.7%。放化纯度为3.16mCi/ml,经RM905活度计测定的比活度为89.6μCi/μg。在注射^131I-McAb-PMP后,在结肠癌裸鼠动物模型显像时,24h出现特异性聚集,48h和168h仍然保持聚集。结论 ^131I-McAb-PMP在Iodogen碘化标记后能较好地保持其免疫活性,特异性聚集在肿瘤部位,提示McAb-PMP能够应用于MR成像。  相似文献   
50.
膝关节交叉韧带低场强MRI表现及其损伤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膝关节正常交叉韧带MRI特点和交叉韧带损伤的的MRI表现。方法 :对 2 0 0例正常膝关节交叉韧带的MRI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 2 5例临床可疑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MRI资料和关节镜检查行对比研究。结果 :正常膝关节矢状位MRI上显示交叉韧带最佳 ,冠状位和横断位作为补充 ,交叉韧带损伤的MRI表现为韧带连续性中断、局灶性或弥漫性肿胀、信号强度增高及断端移位 ;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标准 ,MRI诊断交叉韧带损伤的敏感度为 91.3 % ,特异度为 91.6% ,符合率为 91.4%。结论 :MRI多方位扫描是一种准确诊断交叉韧带损伤的方法 ,矢状位显示交叉韧带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