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7篇 |
免费 | 21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28篇 |
内科学 | 15篇 |
神经病学 | 5篇 |
特种医学 | 47篇 |
外科学 | 13篇 |
综合类 | 99篇 |
预防医学 | 38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62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28篇 |
肿瘤学 | 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30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31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初步调查江西某地区母孕期饮酒的现状以及饮酒行为对其后代认知行为的影响。 【方法】 2009年12月-2010年3月以江西省某市育龄妇女为抽样调查人群,采用自编问卷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 【结果】 46.8%被调查妇女承认曾经在孕期中有饮酒行为。在饮酒的种类当中以酒精含量小于10%的酒类饮品为主;饮酒的频率以每周少于1~2次居多;每次饮酒的酒精摄入量大多低于5 g。在出生前有酒精接触(母亲在孕期饮酒)的儿童,问题行为发生的检出率增高,而且出生前酒精接触量大的儿童,其行为异常的检出率及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总分也增高。 【结论】 中国孕期妇女不论是在饮酒的频率还是每次饮酒的酒精摄入量都明显低于国外妇女;孕期饮酒即使是低剂量饮酒与日后儿童问题行为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2.
目的了解目前中学生饮酒现状及其与心理行为问题的关联。方法整群随机抽取江西省抚州市2所普通中学初一到高三4 94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修订的青少年危险行为问卷(YRBSS)评定饮酒行为,采用青少年自评量表(YSR)评定心理行为问题。结果半数以上(53.9%)中学生曾经饮酒,48.7%在12岁或更小年龄初次尝试饮酒,24.9%的学生在调查前30 d内至少有1 d喝过酒,9.3%的被调查者在调查前的30 d喝醉过。各饮酒行为均是男生高于女生,高中生高于初中生。饮酒的中学生YSR得分高于不饮酒的被调查者。饮酒行为对男、女生的影响以及初、高中生的影响有所不同。结论中学生饮酒行为较为普遍,饮酒的青少年学生各种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83.
某技术学院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为大学生进行营养健康教育和膳食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AB问卷调查方法,对某职业技术学院603名大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态度、饮食行为及营养状况调查.[结果]大学生对营养知识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92.3%的学生营养知识水平处于中低等水平,营养行为处于较差的水平:但表现出较好的营养态度.年级越高,营养知识越丰富,接受营养知识的态度越好.对饮食行为得分分类(Y)作多因素logisl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营养知识的态度(X1)、营养知识得分(X2)、父亲文化程度分级(X3)与饮食行为密切相关.[结论]被调查学生的营养知识缺乏,饮食行为不科学,营养态度普遍积极,学校应进存营养知识宣传和饮食行为引导. 相似文献
84.
医学生营养状况及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地区生源医学生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并调查其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为相关干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体质指数评价学生现时营养状况,对1 096名医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及营养状况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医学生营养不良率为15.3%;超重和肥胖率为3.5%。32.2%的城市学生、16.9%的农村学生营养态度及饮食行为较好。城市学生的营养态度普遍比农村学生积极,且饮食行为也比农村学生健康。城市和农村学生的营养知识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母亲文化程度、每天吃早餐、晚上加餐以及偏食是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其中性别、母亲文化程度、每天吃早餐为保护因素,晚上加餐、偏食为危险因素。结论 应加强农村学生饮食行为的正确引导,并帮助其端正营养态度。 相似文献
85.
肺癌组织中CTGF和WISP-1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肺癌中CTGF和WISP-1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染色法对60名肺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肺组织中CTGF和WISP-1表达水平进行测定。结果65%(39/60)的肺癌组织CTGF基因表达水平低于癌旁正常肺组织(t=-1.59,P=0.016);83%(50/60)的肺癌组织WISP-1基因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t=4.15,P=0.000),此结果得到免疫组化的证实。Pearson相关分析:WISP-1和CTGF基因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299;P=0.02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肿瘤位置和性别对癌组织CTGF基因表达有重要影响;病理类型、年龄和家族史对WISP-1基因表达有影响。结论CTGF和WISP-1基因中单个基因或两个基因相互作用对肺癌的进展均起重要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86.
87.
鼻咽癌放疗前后CT灌注成像及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 观察CTPI在鼻咽癌放疗前、后的价值,分析灌注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 对51例鼻咽癌放疗前、后患者行CTPI,将获得的340幅连续图像传人GE AW4.2工作站,利用Perfusion 3软件行后处理,软件自动生产灌注参数(BF、BV、PS、MTT),免疫组化标记MVD,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鼻咽部灌注BF、BV、PS、MTT值三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F、BV、PS以局部复发组最高,MTT以纤维化组最高;疗前组、复发组和纤维化组的MVD平均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BF、BV、PS,MTT值与肿瘤MVD呈正相关.结论 CTPI可提供关于鼻咽癌及其放疗前、后患者的定量信息,有助于鉴别鼻咽癌放疗后复发与纤维化.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评价桂枝麻黄各半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呼吸道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ns cough, PIC)的临床疗效, 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20年1月-2021年7月本院PIC患者100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疗法治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桂枝麻黄各半汤, 2组均治疗10 d。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 采用ELISA法检测神经激肽A(neurokinin A, NKA)、P物质(substance P, SP)、神经激肽B(neurokinin B, NKB)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 CGRP)水平, 记录不良反应, 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45/50)、对照组为68.0%(34/50),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9, P=0.007)。研究组治疗后咳嗽、咳痰、咽痒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8.04、6.30、9.03、9.71, P<0.01)。研究组治疗后NKA[(86.08±18.21)n...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MSCT双期增强扫描对腮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并总结各病种的双期增强CT表现特征。方法对病理证实的13例良性混合瘤、10例腺淋巴瘤、2例嗜酸性腺瘤、2例单纯性腺瘤、17例恶性肿瘤和6例慢性炎症共50例腮腺良恶性疾病病例进行腮腺MSCT平扫和注药后50秒、I20秒双期增强扫描,测量各期的病灶CT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不同性质腮腺病变的双期增强CT特征并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恶性肿瘤与良性混合瘤的双期增强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者与腺淋巴瘤的双期增强值均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包埋和/或破坏邻近血管、肿瘤内低密度区呈中央分布、肿瘤同时累及腮腺深浅叶三种CT征象对腮腺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8.24%、90.00%、76.47%和100%、87.50%、92.59%。延迟强化征象、延迟排空征象分别对良性混合瘤、腺淋巴瘤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0%、92.31%和88.24%、85.71%。结论MSCT双期增强扫描对腮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