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47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患者男,58岁,2年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右颞头皮肿块,质软,无压痛,无红肿化脓,大小0.5 cm×1.0 cm×2.0cm,一直未予重视,后肿块逐渐增大,1年前大小4 cm×3cm×2 cm,超声检查示右颞头皮肿块,未予治疗;肿块继续有所增大,3 d前再行超声复查示"右颞部占位性病变:神经鞘瘤?".查体:右颞头皮肿块,大小5 cm×4 cm×2 cm,质韧,无压痛,边界不清楚,表面未见回流血管;头颅CT(图1)示右侧颞肌明显肿大呈肿块样改变,最厚层约2.5 cm,邻近肌间隙消失,邻近骨质未见明显异常改变.于2008年3月26 日在全麻下行右颞肌肿块切除术.  相似文献   
312.
传代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增生、凋亡和分化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传代对胚胎神经干细胞的增生、分化和凋亡等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后(P0)和经过两次传代后(P2)的神经干细胞用BrdU细胞增生检测试剂盒检测增生能力;用Annexin V-FITC凋亡试剂盒检测早期凋亡率;诱导分化7天后,分别进行MAP2和GFAP免疫荧光标记和Hoechst 33342核染色,计算MAP2 细胞和GFAP 细胞占Hoechst 细胞的各自比例。结果P0神经干细胞的OD值是:1.1899±0.0485(n=13),P2为0.3526±0.1053(n=11,P=0.000);P0的早期凋亡率为40.91%±12.74%(n=8),P2为24.31%±13.01%(n=9,P=0.018);P0和P2的神经元细胞比例分别为:58.81%±9.69%(n=10)和27.84%±5.70%(n=10,P=0.000),星形胶质细胞比例分别为22.85%±4.36%(n=10)和49.32%±6.95%(n=10,P=0.000)。结论传代后的神经干细胞的增生能力和早期凋亡率都会变弱,分化为神经元细胞的比例会降低,而星形胶质细胞的比例增大。  相似文献   
313.
经单侧额部纵裂入路显微外科切除鞍结节和鞍膈脑膜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经单侧额部纵裂入路切除鞍结节和鞍隔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手术效果。方法;11例鞍结节和7例鞍膈脑膜瘤经单侧额部纵裂入路切除;肿瘤大小;最大径小于3cm4例,3-6cm13例,大于6cm1例。结果:肿瘤全切除(Simpson Ⅰ、Ⅱ级切除)16例,近全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术后视力视野改善11例,无变化5例,恶化2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尿崩7例。结论:鞍结节和向前生长的鞍膈脑膜瘤经单侧额部纵裂入路能获得较好暴露和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14.
目的 探讨侵袭性催乳素(PRL)腺瘤经治疗后海绵窦残留伴空蝶鞍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策略.方法 18例侵袭性PRL腺瘤(Knosp分级Ⅲ或Ⅳ级)经治疗后出现海绵窦肿瘤持续残留,首选药物治疗者9例,首选手术治疗结合药物和(或)放疗9例.结果 平均随访55个月,8例PRL水平正常,7例视力改善.14例因鞍内肿瘤吸收遗留空蝶鞍,7例PRL仍升高,其中5例有不同程度的视交叉下疝(P<0.05).PRL水平正常、无临床症状的7例患者采用低剂量溴隐亭治疗达到PRL水平和肿瘤体积的长期控制.结论 PRL腺瘤治疗后海绵窦肿瘤残留伴发空蝶鞍,这一现象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尤其对伴有视交叉下疝的病例,长期的密切随访是必需的.无内分泌和压迫症状的海绵窦残留病例可以采用低剂量的药物治疗达到长期的肿瘤控制和内分泌控制.  相似文献   
315.
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的时机和术中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对64例71枚动脉瘤进行的直视手术及其疗效。结果 8枚动脉瘤夹闭后切除,1枚梭型动脉瘤作包裹术,其余均作夹闭术。术中动脉瘤破裂13例。Hunt Ⅱ级以内动脉瘤的良好率为94.7%(36/38),无死亡,Ⅲ级以内动脉瘤的良好率为88.1%(52/59),死亡率为3.4%(2/59)。结论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是颅内动脉瘤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但应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  相似文献   
316.
显微硬脊膜减压治疗ChiariⅠ型伴脊髓空洞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自 1997年~ 2 0 0 1年收治 2 5例Chiari畸形Ⅰ型伴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 ,SM)的患者 ,行颅颈区减压、显微镜下硬膜外层剥除、枕大池重建的手术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手术方法 :本组男 7例 ,女 18例 ;年龄 2 8~ 5 8岁 ;病程2个月~ 2 0 0年 ,平均 5 7年。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头、颈、上胸段MRI检查 ,证实为Chiari畸形Ⅰ型 ,小脑扁桃体下疝超过枕大孔后缘 6~ 15mm ,平均 12mm ;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SM ;2例伴轻至中度脑积水 ,1例伴脊柱侧弯。临床表现 :2 0例躯干及肢体麻木、…  相似文献   
317.
目的 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列线图鉴别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与结节性甲状腺肿(NG)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图像。术前2周内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PTC 113例,NG 119例;以7∶3的比例随机分层抽样划分成训练集(n=162)和测试集(n=70)。从CT平扫及双期增强图像中提取甲状腺结节相关征象和影像组学特征,通过临床影像征象和影像组学特征筛选,训练集与测试集均构建4个独立模型并计算影像组学评分,基于影像组学评分和临床模型构建联合模型,并基于联合模型绘制列线图。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AUC)、连续净重分类改善度(NRI)及综合判别改善度(IDI)等多个指标评估各模型对PTC与NG的鉴别诊断效能,利用校准曲线直观的评估列线图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使用决策曲线评估列线图的临床实用价值。结果 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分别保留了6、4、3个影像组学特征,分别构建单期相影像组学模型。单期相中,平扫模型鉴别诊断效能最优,6个独立预测因子用于构建临床模型,基于联合模型的列线图对PTC与NG具有最高的鉴别诊断效能(训练集:AUC为0.980...  相似文献   
318.
疼痛是一种机体损伤或潜在损伤的防御性反应, 也是创伤骨科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在创伤骨科的临床诊疗中, 疼痛对明确损伤病因和确定诊治方案至关重要。创伤后的急慢性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 还可诱发多种并发症, 若评估管理不当, 极易造成漏诊和误治, 延长治疗周期, 影响生活质量。目前, 疼痛对明确创伤骨科疾病诊断和指导治疗的管理尚缺乏规范的标准。张英泽院士团队针对疼痛评估不充分、病因分析不全面、诊断思维不缜密等问题, 总结多种创伤骨科患者的疼痛特点, 追本溯源, 凝练出顺"疼"摸瓜这一创新理念, 从而达到快速精确诊断和早期治疗的目的。笔者对顺"疼"摸瓜创新理念的内涵及其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探讨这一创新理念的应用价值, 实现创伤骨科疾病的快速精确诊断, 为制订合理诊治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19.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微血管减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二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运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探查三叉神经并分离责任血管,在微血管与三叉神经间垫人Teflon涤纶绵。结果20例患者术后疼痛完全缓解19例,仅1例仍有轻微疼痛,无永久性并发症。结论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是三叉神经痛的一种病因性治疗,疗效确切,三叉神经功能可以得到保护,是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