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
目的探讨肺挫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8年来收治的79例肺挫伤患者。结果76例治愈,死亡3例,其中2例死于ARDS,1例死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结论X线及CT检查可明确诊断,为治疗提供有效信息。保持呼吸道通畅、止痛、合理应用呼吸机、激素和抗生素等是治疗肺挫伤的有效方法,可降低ARD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3.
44.
患者女,18岁。左前胸壁包块切除术后2个月,局部隆起2周入院,入院查体:左前胸壁乳腺下缘可见长约4 cm的愈合手术切口,局部见约5 cm×5 cm的隆起,质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无明显压痛;胸部CT示:左前胸壁有肿块,肋骨无改变(图1)。2个月前曾在外院行左前胸壁包块切除术。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创伤性血气胸的临床疗效及其优点。方法将2007-12~2012-3 62例创伤性血气胸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即VAMT组)、传统标准后外侧切口(即开胸组)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二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止痛剂用量、手术切口长度、住院天数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具有创伤性小,术后恢复快,手术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治疗创伤性血气胸的较佳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ⅢA-N 2 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原发瘤体、N 2 淋巴结及外周血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突变状况是否存在差异性,从基因层面为目前所提倡的“个体化医疗”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指标。方法:用突变富集—液相芯片法检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及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49例病理分期为ⅢA-N 2 期的NSCLC 原发瘤体、N 2 淋巴结及外周血中EGFR 基因19号及21号外显子突变状况,并对检测结果整理分析。结果:49例患者中,有18例(36.7%)从原发瘤体中检测出EGFR 基因突变,11例(22.4%)从N 2淋巴结中检测出EGFR 基因突变,而从外周血中仅有2 例(4.1%)检测出EGFR 基因突变;其中9 例仅有原发瘤体中EGFR 基因突变,2 例仅有N 2 淋巴结中EGFR 基因突变;而外周血中检测出EGFR 基因突变的2 例,同时也在原发瘤体及N 2 淋巴结中检测出EGFR 基因突变。结论:在NSCLC 原发瘤体及转移淋巴结中EGFR 基因突变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ⅢA-N 2 期NSCLC 患者外周血中,EGFR 基因突变检出率较低。以上结果提示肿瘤在转移过程中从分子水平上可能已经发生改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今后EGFR-TKIs 治疗NSCLC 乃至于其他针对基因靶点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