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5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9篇 |
内科学 | 83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10篇 |
综合类 | 31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3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右心系统肿瘤的特点和外科治疗疗效. 方法手术治疗52例右心肿瘤中,粘液瘤26例,非粘液性良性肿瘤5例,原发性肉瘤16例,转移癌5例.21例恶性肿瘤中,完整切除7例,大部分切除10例,活检术4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6例,三尖瓣生物瓣置换术3例,肺动脉根部同种肺动脉瓣置换术2例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 结果手术死亡3例,手术死亡率5.77%(3/52).平均随访38.5±17.3个月,1例右心房粘液瘤术后多次复发共手术3次;远期死亡5例,死亡率10.20%(5/49),均死于肿瘤复发或转移. 结论右心系统肿瘤临床上少见,恶性肿瘤比例高,部分为转移癌,手术疗效和预后差. 相似文献
82.
目的总结左心减压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的重症心衰患者中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1例ECMO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5例行股动、静脉插管ECMO辅助后,左房压仍然很高,循环仍然难以维持,故行左心房插管引流减压。结果121例ECMO中同时行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者11例,平均辅助时间为(128±28)h,82例(67%)顺利撤离ECMO,其中康复出院69例(57.0%)。5例结合左心减压患者均为心脏手术后低心排体外循环不能停机者,其中1例同时行IABP。3例顺利撤机,存活出院;2例因循环呼吸衰竭死亡。结论左心房插管引流减压有效减轻左心前负荷,有利于重症左心衰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83.
可溶性支架转染c-myc基因反义寡核苷酸对静脉桥c-myc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择c-myc为靶基因,在兔颈总动脉颈外静脉移植模型中采用可溶性支架将反义c-myc寡核苷酸转染静脉桥,旨在从核酸mRNA水平明确c-myc基因在静脉桥再狭窄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动物。①空白对照组;②单纯可溶性支架组;③正义寡核苷酸可溶性支架组;④反义寡核苷酸可溶性支架组;⑤不匹配寡核苷酸可溶性支架组。建立兔颈外静脉颈总动脉旁路移植术模型,合成c-myc寡核苷酸,处理可溶性支架,依组别不同,在静脉移植时静脉桥管腔内分别置入:①空白对照;②单纯可溶性支架;③反义寡核苷酸可溶性支架;④正义寡核苷酸可溶性支架;⑤不匹配寡核苷酸可溶性支架;于颈外静脉移植后7天、28天和90天取出静脉桥。采用原位杂交及NorthernBlot,半定量及定量地检测各组静脉桥中c-myc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原位杂交:同时间段反义寡核苷酸组细胞胞浆与胞核内c-myc基因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其他各组静脉桥c-myc基因mRNA强烈表达,斑点杂交及Northern杂交印迹扫描数值显示7天、28天、90天空白对照组、空白支架组、正义组、错配组RNA的表达显著强于同时间点的反义寡核苷酸组RNA表达水平,而同时间点除外反义寡核苷酸可溶性支架组的其他各组之间无差异。结论可溶性支架转染c-myc基因反义寡核苷酸可显著抑制移植物内c-myc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84.
重症缺血性心肌病病人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对重症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1991年至 1998年间共收治 44例重症缺血性心肌病病人 ,单纯左室射血分数 (LVEF)≤ 0 35 ,无室壁瘤和其他合并症。平均左室舒张末直径 (LVEDD)为 (6 1 0± 10 5 )mm。PET试验证明 ,缺血心肌部位仍有存活心肌。 35例应用左乳内动脉 (LIMA) ,均与前降支吻合 ;其余用大隐静脉 ,平均每例搭桥 2 5根。 1例术后第 4d死于室颤。 3例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平均随访 (4 2 5± 12 6 )个月 ,出院后 1周 1例死于严重心律失常。平均LVEF为 0 49± 0 11,较术前有显著提高 (P <0 0 5 )。平均LVEDD为 (5 6 5±7 3)mm ,较术前有所缩小。结论 CABG在重症缺血性心肌病中的疗效取决于存活心肌的多少和冠状动脉再血管化的程度。PET心肌显像是目前临床上判断存活心肌的主要诊断方法。围术期处理注意控制高危因素 ,术中加强心肌保护。尽可能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 ,停机困难者应尽早应用IABP ,是提高手术成功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85.
目的总结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病理解剖和胚胎学与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阜外医院1998年2月到2007年8月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并进行外科手术病例。其中24例患者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男13例。女11例;年龄3月到41岁。左冠状动脉起自肺动脉14例;右冠状动脉起自肺动脉10例。按Leiden冠状动脉分型方法进行冠状动脉分型。左冠状动脉起自肺动脉14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直接冠状动脉移植12例,肺动脉内隧道2例。右冠状动脉起自肺动脉10例中2例在非体外下进行冠状动脉移植,1例合并房间隔缺损进行房间隔封堵术,2例进行肺动脉内隧道,6例进行了直接移植。1997年10月--2007年8月共完成动脉掉转手术170例。采用Leiden冠状动脉分型方法,1LCx2R为冠状动脉正常分布,其余分类形式为冠状动脉异常分布。冠状动脉异常起源48例,有3例冠状动脉壁内走行;男28例,女20例,年龄4天~6岁;简单型大动脉转位中18倒冠状动脉异常起源,复杂型大动脉转位中15例冠状动脉异常起源,T-B中15例冠状动脉异常起源。冠状动脉吻合主要采用带片开门技术或吊窗技术。结果冠状动脉起源乎肺动脉病例中,左冠状动脉均起自肺动脉窦1,右冠状动脉均起自肺动脉窦2;异常肺动脉起源的冠状动脉冠状动脉再移植无手术死亡。动脉掉转手术冠状动脉异常起源48例中,其中1L2RCx占18例、1R2LCX7例、1LR2Cx6例、2LCx2R6例、2LCxR5例。异常主动脉起源的冠状动脉冠状动脉再移植死亡9例,死亡率为18.7%。其中2004年前死亡7例,死亡率29.2%(7/24),2004年后死亡2例,死亡率8.3%(2/24)。结论提高对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病理解剖,胚胎发生学的认识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86.
肺保护性机械通气在小儿心脏术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评价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治疗 2 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儿时对避免与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所起的作用。 方法 :对 2 8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单纯并发 ARDS患儿采用 1高呼吸频率 ;2低潮气量 ;3限制气道峰压 ;4早期使用高呼吸末正压等通气模式 ,并在血液动力学监测下适当允许高碳酸血症。 结果 :与以往病例的治疗结果比 ,全组患者并发症低 ,无死亡。住院天数减少。 结论 :本组患儿治疗结果较好 ,作者认为要更新对 ARDS病理改变的认识 ,使用有针对性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避免与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的再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法乐四联症合并肺动脉瓣缺如 (TOF/ APV)的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 :TOF/ APV患者 5例 ,临床上无明显呼吸道压迫症状 ,均在体外循环下矫治。用同种肺动脉 (4例用带单瓣主肺动脉片 ,1例用带瓣主肺动脉管道 )结合自体心包片重建右心室流出道。 结果 :无手术和住院死亡。平均随访 2 3± 13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瓣功能良好 ,无明显反流。右心室至肺动脉平均流速及压差均较术前明显下降 ,P均 <0 .0 1。 结论 :TOF/ APV的外科矫治应强调对扩张肺动脉的处理 ,彻底解除气道压迫。应用同种肺动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方法简单 ,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8.
目的总结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病理解剖和胚胎学与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阜外医院1998年2月到2007年8月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并进行外科手术病例,其中24例患者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男13例,女11例;年龄3月到41岁。左冠状动脉起自肺动脉14例;右冠状动脉起自肺动脉10例。按Leiden冠状动脉分型方法进行冠状动脉分型。左冠状动脉起自肺动脉14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直接冠状动脉移植12例,肺动脉内隧道2例。右冠状动脉起自肺动脉10例中2例在非体外下进行冠状动脉移植,1例合并房间隔缺损进行房间隔封堵术,2例进行肺动脉内隧道,6例进行了直接移植。1997年10月~2007年8月共完成动脉掉转手术170例,采用Leiden冠状动脉分型方法,1LCx2R为冠状动脉正常分布,其余分类形式为冠状动脉异常分布,冠状动脉异常起源48例,有3例冠状动脉壁内走行;男28例,女20例,年龄4天~6岁;简单型大动脉转位中18例冠状动脉异常起源,复杂型大动脉转位中15例冠状动脉异常起源,T-B中15例冠状动脉异常起源。冠状动脉吻合主要采用带片开门技术或吊窗技术。结果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病例中,左冠状动脉均起自肺动脉窦1,右冠状动脉均起自肺动脉窦2;异常肺动脉起源的冠状动脉冠状动脉再移植无手术死亡。动脉掉转手术冠状动脉异常起源48例中,其中1L2RCx占18例1、R2LCX 7例1、LR2Cx 6例、2LCx2R 6例、2LCxR 5例。异常主动脉起源的冠状动脉冠状动脉再移植死亡9例,死亡率为18.7%。其中2004年前死亡7例,死亡率29.2%(7/24),2004年后死亡2例,死亡率8.3%(2/24)。结论提高对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病理解剖,胚胎发生学的认识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外伤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3年9月收治的10例外伤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病例.10例中,车祸6例,胸部钝器伤3例,刺伤1例.其中三尖瓣前叶撕裂1例,前乳头肌撕脱3例,腱索断裂6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行三尖瓣成形术.无手术死亡.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三尖瓣血流正常2例,微量反流7例,少量反流1例.术后随访8例,随访时间8~36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三尖瓣血流正常1例,微量反流6例,少量反流1例.结论:外伤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应当尽早明确诊断,尽早治疗.综合性三尖瓣成形术,多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0.
心脏恶性肿瘤1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恶性肿瘤较少见,自1998年1月至2002年7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共收治心脏恶性肿瘤患者10 例,占同期心脏手术患者的0.066%(10/15 124),占同期心脏肿瘤患者的9.17%(10/109).其中原发性肿瘤7例,转移瘤3例.现就其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