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性肾性血尿7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性肾性血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单纯性肾性血尿患者1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2例,治疗组予复方肾炎片,厄贝沙坦,双嘧达莫进行治疗,对照组予芦丁、碳酸氢钠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尿沉渣红细胞计数及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减少和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中西医治疗后头晕乏力、腰脊酸痛、小腹坠胀、耳鸣、小便清长、面足轻度浮肿等症状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复方肾炎片联合,厄贝沙坦,双嘧达莫治疗单纯性肾性血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对庆大霉素导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 取雄性SD大鼠骨髓,体外分离、扩增培养MSCs,DAPI标记.60只雌性SD大鼠建立中毒性ARF动物模型(颈部皮下注射庆大霉素150 mg·kg-1·d-1,连续5 d)随机分为2组:(1)MSCs组(M组,n=30):每次给予庆大霉素的同时经尾静脉静注MSCs细胞悬液0.5 ml(5×106 /只);(2)DMEM-F12组(D组,n=30):方法同上,注入无血清DMEM-F12 0.5 ml.分别在实验第6、8和12天各取10只处死动物取得血液和肾脏标本,测定血BUN和Scr,进行肾脏组织学评分(HSK),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TUNEL染色)、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和Bax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并观察DAPI标记的MSCs在受体大鼠肾脏的分布情况.另取10只雌性大鼠作为对照(C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One Way ANOVA)和Dunnett-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各观察时间点,M组的BUN、Scr和HSK评分均明显低于D组;肾组织内PCNA+细胞数在实验第6天高于D组,在实验第8天和第12天则低于D组;M组各时间点Bcl-2表达均高于D组,Bax表达、Bax/Bcl-2比值和细胞凋亡指数均低于D组.整个实验期间未发现MSCs定位于肾组织中.结论 外源性MSCs可以促进ARF损伤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减少细胞凋亡,增加Bcl-2和抑制Bax表达,从而有利于肾小管损伤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53.
目的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易感因素、致病菌谱、药敏情况及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中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患者及未发生腹膜炎的腹膜透析患者的透析龄(<1年组,1~3年组,>3年组)、文化程度(初中以下组、初中及初中以上组)、培训者工龄(<5年组,5~10年组,>10年组)及血清白蛋白水平等临床资料;同时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致病菌谱、药敏等临床资料及转归情况。 结果501例CAPD患者中,87例患者发生106例次腹膜炎,平均腹膜炎发生率为1次/66.8病人月。透析龄<1年组,1~3年组,>3年组的腹膜炎发生率分别为18.8%(21/112)、24.0%(56/233)、6.4%(10/156),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2,P<0.001);初中以下文化水平患者腹膜炎发生率(29.1%,59/203)显著高于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患者(12.4%,37/298)(χ2=21.60, P<0.001);培训护士的工龄<5年,5~10年和>10年组,腹膜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5.4%(51/201)、15.4%(23/148)、8.6%(13/152),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5,P<0.001)。腹膜炎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26.89±5.16)g/L]显著低于非腹膜炎组[(34.58±6.27)g/L;t=-8.8,P<0.001]。腹膜炎患者透出液病原菌培养阳性率为58.3%(56/96),革兰阳性菌比例为78.6%(44/56)。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占45.5%(5/11)。头孢唑林钠、头孢他啶的经验用药有效率为65.9%(70/106)。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共21例次,66.7%(14/21)复发,33.3%(7/21)拔管。 结论本中心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与患者透析龄、文化程度、培训者工龄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密切相关。腹膜炎致病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高,且复发率和拔管率高。  相似文献   
54.
复杂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是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论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初发的衰竭器官抑或其他器官衰竭后的后果,患者的病死率均明显增高,治疗也更趋复杂,我科自1999年开展(contin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技术以来,巳成功地救治了42/8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伴多脏器衰竭的患者,其中2脏器衰竭成功1/9例,我们认为CRRT能较好地控制ARF伴MODS患者的病情,大大提高该类患者的生存率,我们建议伴ART的MODS患者应首选CRRT。  相似文献   
55.
霉盼酸醋治疗IgA肾病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吗替麦考霉盼酸醋 (MMF)治疗IgA肾病的疗效 .方法 :IgA肾病患者 9例均经肾活检证实 ,病理为重度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 ,采用激素联合MMF(1.0~ 1.5 g·d-1)治疗 ,随访6~ 12mo ,观察全血细胞记数、2 4h尿蛋白定量、尿沉渣红细胞 (RBC)记数、血肌酐 (Scr)、尿素氮 (BUN)、肝功能及血脂 .结果 :患者 9例中 4例尿蛋白、尿红细胞获得完全缓解 ,5例为部分缓解 ,其中 1例肾功能轻度损害治疗后恢复正常 .结论 :MMF对病理改变较重的IgA肾病近期有较好疗效 .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片联合缬沙坦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60例IgA肾病患者,病理表现为LeeⅢ级以下、24 h尿蛋白定量1.0 g、血肌酐正常,随机分为3组:治疗Ⅰ组口服甲泼尼龙片1 mg/(kg·d),8~12 wk后开始减量,每2 wk减5 mg,缬沙坦80 mg/d;治疗Ⅱ组口服强的松1 mg/(kg·d),8~12 wk后开始减量,每2 wk减5 mg,当强的松减至20 mg/d时,改用甲泼尼龙片,总疗程1a,缬沙坦80 mg/d;对照组口服强的松1 mg/(kg·d),8~12 Wk后开始减量,每2 wk减5 mg,总疗程1 a,缬沙坦80 mg/d,每组20例.3组患者基础病情无显著差异,随访时间≥18 mo,疗效指标包括临床缓解率、24 h尿蛋白定量和血脂变化.比较观察3组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结果:①临床缓解率:治疗12mo时临床总有效率3组均70%(P<0.05),3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异;②24 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3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均显著降低(P<0.05),3组间无显著差异;③血脂变化:3组治疗后血脂均明显降低(P<0.05),3组间无显著差异;④副作用:治疗Ⅰ组发生5例明显水肿而被迫改为强的松口服,治疗Ⅱ组及对照组无明显副作用.对照组停药后复发5例,而治疗Ⅰ,Ⅱ组停药半年内未见复发,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治疗Ⅰ,Ⅱ组(P<0.05).结论:激素联合缬沙坦治疗IgA肾病有效.开始使用强的松,待维持剂量时改用甲泼尼龙组副作用及复发率均最低.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以人体新鲜冷冻血浆作透析液的血液透析(HD-PBD)后继续进行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的血液净化方法对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清胆红素和血浆细胞因子的清除效果。方法15例肝功能衰竭患者行HD-PBD治疗6h后,应用同一滤器(AV600)继续行HVHF治疗24h(观察组)。另选取6例行HVHF治疗24h的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在HD-PBD治疗初始(0h)及开始后2h、4h和6h取滤器动脉端和静脉端血液、流入端和流出端透析液,两组患者在HVHF治疗0h、6h、12h和24h取滤器前及滤器后血液,同时留取滤液。测定血清胆红素、TNF-α、IL-1β、IL-6和IL-8水平的下降率、溶质清除率(Kd)、筛选系数(SC)和吸附系数(AC)。结果(1)HD-PBD对胆红素的清除较HVHF明显(P<0.05)。(2)HD-PBD和HVHF对血浆TNF-α、IL-6和IL-8均有良好的清除作用,对照组HVHF对细胞因子的清除较观察组HD-PBD和HVHF明显(P<0.05)。(3)仅胆红素可以被透析,HD-PBD治疗初始血清总胆红素(TB)的Kd为(23.0±3.4)ml/min,滤器使用4~6h后弥散作用下降(P<0.05)。(4)在超滤液中TB与IL-1β、IL-6和IL-8的SC均值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5)4种细胞因子均能被滤器吸附,滤器使用12h后AC显著降低(P<0.05)。结论(1)HD-PBD清除胆红素的机制主要为弥散和吸附作用。HVHF清除胆红素的机制为对流和吸附,但清除效果低于HD-PBD。(2)HD-PBD和HVHF清除细胞因子的机制主要为吸附作用,其能力在治疗12h后降低。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胆红素吸附治疗心脏术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应用胆红素吸附治疗的11例心脏术后急性肝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数据。记录患者基础疾病、心脏手术名称、术后胆红素升高时间及治疗前后肝功能、胆红素、凝血功能等指标变化。 结果 患者11(男7,女4)例,年龄(45±13)岁,体外循环时间(226±104)min。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409±137)μmol/L,直接胆红素(321±100)μmol/L,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298±107)μmol/L,直接胆红素(166±111)μmol/L,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P<0.01)。转氨酶、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尿素氮、肌酐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例患者胆红素吸附共治疗22次,8例患者治疗1次,其余3例患者分别治疗2次、5次、7次。血清总胆红素下降率2.8%~47.6%。4例存活,7例死亡,生存率36%。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治疗相关副作用。 结论 胆红素吸附治疗心脏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是一种安全较为有效的降低胆红素及肝脏支持系统技术。  相似文献   
59.
人源性汉坦病毒噬菌体抗体基因的筛选、测序和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获取人源性HFRS基因工程抗体。方法直接从人体PBL构建人全套ScFv、VH噬菌体表面呈现文库,以panning方法筛至四级文库,以ELISA方法鉴定各克隆抗汉坦病毒活性。结果获得了14个ScFv阳性克隆和11个VH阳性克隆。其中ScFv最高阳性克隆A410值为0.44,VH最高阳性克隆A410值为0.50。对最高阳性克隆进行了测序分析,证明连接和克隆正确,获得了抗HTV人源性ScFv和VH抗体的基因片段。克隆再转化于HB2151菌株,成功地进行了分泌型抗体片段的表达。结论采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直接从人体克隆人源性汉坦病毒噬菌体抗体可行,对HFRS的防治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0.
小鼠抗人Nanog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基因免疫方法制备小鼠抗人Nanog多克隆抗体并进行鉴定。方法应用Accelrys软件分析Nanog抗原表位,选择其中免疫原性较强的抗原表位(A16-V101),从Nanog cDNA全长质粒中扩增其cDNA(258bp)序列,克隆到pBQAP-TT构建基因免疫载体,鉴定正确后与辅助载体pCMVi-GMCSF和pCMVi-Fh31。同时免疫小鼠,12周后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抗体滴度,Western blot方法鉴定抗体对人肾组织的特异性。同时将Nanog-AAV2病毒转染到HKC细胞,免疫荧光定位Nanog在细胞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Nanog基因免疫载体,经酶切及序列分析鉴定完全正确。ELISA结果显示抗体滴度为1:32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小鼠抗Nanog多克隆抗体识别人肾组织34kD的Nanog蛋白。免疫荧光结果表明转染的Nanog基因主要表达在HKC细胞细胞核。结论用基因免疫的方法可以成功制备高效价和高特异性抗Nanog多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