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受体(FGFR)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就bFGF及其受体的结构、功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2.
血清尿酸检测在肝硬化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尿酸(UA)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对22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106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血UA检测。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组血UA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2.80,P〈0.01);肝硬化失代偿组UA水平较肝硬化代偿组降低更为明显。肝硬化伴有肾功能损害时U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4.28,P〈0.001)。肝硬化失代偿者UA降低比率(39.6%)明显高于肝硬化代偿者降低比率(25.0%,x2=4.18,P〈0.05)。肝硬化患者血UA水平与前白蛋白(PA)水平呈正相关(r=0.2704,P〈0.01)。研究表明,肾功能正常的肝硬化患者血UA水平降低,其降低程度与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检测UA对判断肝硬化患者病情、转归及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在判断肝脏合成功能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测定135例共5组慢性肝病及4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PA水平,同时测定血清白蛋白(ALB),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各组肝病患者血清PA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01).血清PA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同组ALB的异常率(P<0.05或P<0.01),这种差异在病情较轻的慢性肝病中表现更为明显.血清PA值随肝病病情加重,呈进行性下降,其幅度与肝病严重程度相平行.结论血清PA较ALB能更敏感地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应作为肝功能测定的常规项目.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尿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 (GPDA)与血清脂质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糖尿病患者 2 1 1例 ,正常对照组 98名 ,检测尿GPDA和血清脂质的水平 ,对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糖尿病患者组尿GPD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t=4 .2 5 5 5 ,P <0 .0 0 1 ) ,血清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TC/HDL C)、LDL C/HDL C比值、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 (a) [Lp(a) ]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 ,而HDL C、载脂蛋白Al(ApoAl)、ApoAl/ApoB比值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糖尿病患者分组比较 ,血清TC、TG、LDL C、TC/HDL C、LDL C/HDL C、ApoB、Lp(a)随尿GPDA排泄量增多呈增高趋势 ,而HDL C、ApoAl、ApoAl/ApoB比值呈下降趋势。 结论 糖尿病患者伴有脂代谢紊乱 ,并与尿GPDA的升高、肾功能的损害相平行 相似文献
65.
目的 观察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UFA)对创伤性休克(TS)大鼠肠道炎症反应及细菌移位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36只Wistar大鼠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随机(随机数字法)分成假手术组、TS模型组和ω-3 PUFA治疗组,每组12只.采用股骨创伤法制作TS模型,于造模前12 h及2h注射2 ml/kg ω-3 PUFA或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在120 min时间点抽血,并分离肠组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IL-10及8-iso-PGF2α的水平;光镜下观察小肠黏膜组织形态,计算小肠黏膜上皮损伤指数;检测肠系膜淋巴结等多器官的组织匀浆中标记大肠杆菌的检出率.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分别采用方差分析及X2检验,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TS模型组与PUFA治疗组血清TNF-α、IL-1β、IL-10及8-iso-PGF2α的水平,小肠黏膜上皮损伤指数及多脏器荧光标记大肠杆菌的检出率[TS组分别为:(325.14±21.17) ng/ml、(26.93±2.58) μg/L、(7.59±1.26)μg/L、(259.73±61.32) pg/ml、(4.15±0.37)及58.33%;PUFA组分别为:(251.47±19.16)ng/ml、(17.81±1.94) μg/L、(9.44±1.85) μg/L、(171.44+39.25) pg/ml、(3.28±0.43)及36.67%]均高于C组[(37.02±5.54) ng/nl、 (2.49±0.67) μg/L、 (2.93±0.74) μg/L、(81.26±15.18) pg/ml、(0.33±0.12)及6.67%,P<0.01].与TS模型组比较,PUFA治疗组血清TNF-a、IL-1β及8-iso-PGF2α的水平,小肠黏膜上皮损伤指数及多脏器荧光标记大肠杆菌的检出率均降低(P<0.01或P<0.05),IL-10水平升高(P<0.01).结论 ω-3 PUFA预处理可有效抑制TS大鼠肠道炎症因子的释放及细菌移位的发生,从而减轻肠黏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66.
着丝点蛋白B阳性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着丝点蛋白B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9例单独着丝点蛋白B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着丝点蛋白B阳性患者中类风湿关节炎(RA)5例(26.32%)、系统性红斑狼疮(SLE)3例(15.8%)、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3例(15.8%)、干燥综合征(SS)3例(15.8%)、混合型结缔组织病(MCTD)2例(10.5%)、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5.3%)、慢性肾功能不全1例(5.3%)、骨髓纤维化1例(5.3%)。结论着丝点蛋白B可出现在多种疾病中,以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主,应当加强对着丝点蛋白B的认识,结合临床判断,防止误诊。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血清α1-酸性糖蛋白和前白蛋白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各类肝病患者血清中α1-酸性糖蛋白和前白蛋白的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各类肝病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和α1-酸性糖蛋白的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且随病情的加重呈进行性降低;肝硬化失代偿期明显低于肝硬化代偿期(P<0.01)。结论血清α1-酸性糖蛋白和前白蛋白的检测对肝脏疾病病情的估计及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8.
<正>(1-3)-β-D葡聚糖是由D-葡聚糖合成的细胞壁多聚糖,占真菌细胞壁成分的50%以上[1]。研究表明,除结合菌外,所有真菌的细胞壁均含有(1-3)-β-D葡聚糖,而其他微生物、动物及人的细胞成分和细胞外液均不含有这种成分,因此在机体的体液或血液中检测(1-3)-β-D葡聚糖水平可以作为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依据[2]。本研究对98例疑似深部真菌感染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进行检测,同时对患者痰标本进行培养,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深部 相似文献
69.
目的 了解临床送检血培养标本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临床送检的3889份血培养标本。结果 3889份血培养标本共检出病原菌438株,阳性率为11.26%。其中革兰阴性菌共检出273株,占62.33%,革兰阳性菌共138株,占31.51%,真菌15株,占3.42%,革兰阳性菌12株,占2.74%,无专性厌氧菌的检出;阳性率前3位的科室分别是肾内科、ICU和肝病科;分离率前3位的细菌是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结论 定期对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一手资料,以降低血流感染的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0.
苦味酸试剂对己糖激酶法测定血糖的干扰及排除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肌酐测定试剂苦味酸对血糖己糖激酶法测定的交叉污染及排除方法。方法取混合血清10份,在OLYMPUS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调整血糖反应的检测时间前后先单独检测血糖,然后与肌酐组合检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调整检测时间前,与肌酐组合血糖测定值穴6.91mmol/L雪明显高于血糖单独测定值穴5.04mmol/L雪,差异非常显著穴P<0.001雪。调整检测时间后,与肌酐组合血糖检测值穴5.09mmol/L雪与血糖单独检测值穴5.06mmol/L雪无显著性差异穴P>0.05雪,且血糖单独检测值在调整检测时间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苦味酸试剂对己糖激酶法测定血糖存在明显正干扰,调整血糖的检测时间可有效地消除干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