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对离体大鼠心脏灌流及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期间的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提示:(1)ET灌流离体大鼠心脏时冠脉血流明显减少,心脏组织MDA生成,LDH漏出显著升高。同时灌流CGRP时冠脉血流显著增加,MDA生成和LDH漏出量显著降低。(2)CPB病人术前ET水平明显高于术中与术后(P<0.01)心脏复苏后,体内ET含量达到了最低水平。回ICU及术后24小时体内ET开始回升。(3)CPB期间CGRP无明显变化,术后24小时,体内CGRP含量明显较术前及术中升高(P<0.05)。文章对上述变化的原因及临床意义进行了简要本文作者单位:100037海军总医院胸心外科、心脏内科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总结心外科术后机械通气的经验和教训,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心外科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510例。患者术后于ICU病房常规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成人呼吸模式多采用容量控制(CMV),潮气量按8~12 mL/kg体重计算,呼吸频率为12~18次/min,初始氧浓度为40%,吸呼比1∶1.5~2.0;儿童呼吸模式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潮气量按10 mL/kg体重计算,呼吸频率为18~26次/min,氧浓度40%,吸呼比1∶1.5~2.0;其他参数根据每例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设置。待患者完全清醒、血气值稳定后,便可撤机、拔管。结果 510例手术患者,上机时间为2~192 h,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55例,平均上机时间(6.0±3.6)h,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22例,平均上机时间为(11.0±8.3)h。结论心外科手术呼吸机使用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今后更好的掌握一般心外科手术后呼吸机的使用规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4.
右胸小切口瓣膜置换手术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右胸小切口行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3例在体外循环下经右胸小切口行瓣膜置换术患者,其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8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5例,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4例,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3例,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例。行二尖瓣置换术1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0例。13例同期行三尖瓣DeVega环缩术。手术切口长5~6cm,左端起自胸骨旁1cm,沿第3肋间。选择同期78例接受常规瓣膜置换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主动脉阻断时间40~86min,平均(55±8)min,体外循环时间60~115min,平均(80±9)min;体外循环及主动脉阻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38±4)min,(58±4)min,P﹤0.001]。术中平均失血(368.4±15.3)ml,显著少于对照组[(412.1±19.6)ml,P﹤0.001]。结论经右胸小切口行心脏手术安全可行,创伤小、美观、恢复时间短,但体外循环时间过长。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总结联合应用常规超滤、零平衡超滤与改良超滤在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的经验、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本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4~24个月,体重5~14 kg,体外循环术中根据灌注压、红细胞压积(Hct)行常规超滤+零平衡超滤,停机后行改良超滤.结果 60例患儿均顺利停机,无死亡,未出现超滤并发症.转中Hct 22%~28%,平均(25.2±2.2)%;停机改良超滤后Hct上升至33%~38%,平均(34.8±1.2)%.结论 在婴幼儿体外循环中将常规超滤、零平衡超滤与改良超滤联合应用,零平衡超滤能排除炎性因子,改良超滤能在ECC结束后排出多余的水分,提高红细胞压积,改善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经右胸小切口行心脏手术的可行性。方法总结518例经右胸小切口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室间隔缺损(VSD)256例,房间隔缺损(ASD)229例,肺动脉狭窄(PS)18例,法洛四联症(TOF)7例,主动脉瓣替换(AVR)5例,二尖瓣替换(MVR)2例,左房黏液瘤(LAM)1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二次开胸止血2例,肺不张3例。结论经右胸小切口行心脏手术具有出血少、关胸快、美观,且不破坏胸廓的连续性,防止术后鸡胸等优点,是患者及家属乐意接受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7.
目的评价经胸小切口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4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缺损长径12~36mm,全麻下经右胸骨旁第4肋间小切口入胸,在经食管超声心电图监测下,经右房放置封堵推送器,于房间隔缺损两侧释放封堵器将其封闭。结果14例全部封堵成功,无残余分流,封堵操作时间为25~45min,术后随访患者无并发症出现;合并肺动脉高压6例中,4例缺损大于30mm、3例年龄大于50岁封堵后肺动脉压下降,心功能明显提高。结论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有效方法,尤其对大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者操控性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8.
49.
三尖瓣闭锁术后右房-右室外管道毁损二次手术重建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儿 男 ,13岁。因三尖瓣闭锁、房、室间隔缺损于 8年前行右房 -右室外管道分流 ,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术后病情改善。术后 3年出现心悸、气短 ,近半年加重 ,伴肝大、腹水。查体 :血压 10 5 / 80mmHg(1mmHg =0 133kPa) ,全身青紫 ,端坐呼吸。颈静脉怒张 ,胸腹表浅静脉曲张。胸骨左缘第 3肋间闻及 2 /VI级双期杂音。腹部膨隆 ,重度腹水 ,肝肋下 10cm。血氧饱和度 0 87。X线胸片示双侧膈肌抬高。超声多普勒显示外管道腔内有少量血流。心室平面探及左向右分流频谱。诊断 :三尖瓣闭锁术后 ,右房 -右室外管道毁损、堵塞 ;… 相似文献
50.
例1 女,16岁.活动后心悸、气促14天.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左心房内有团块状回声,诊断左心房粘液瘤,于1992年6月26日入院.查体:心尖部闻及Ⅰ级收缩期杂音,不随体位而改变.于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经右心房切口,切除左心房粘液瘤.术中见瘤体大小为5.2 cm×3.7 cm×3.1 cm,呈葡萄状,基底部约3 cm×3 cm,位于卵圆窝左侧;瘤体远端坠向二尖瓣口,部分阻塞二尖瓣口.距瘤体约3mm将房间隔和粘液瘤做同心圆切除.手术过程顺利,恢复良好,术后第10天出院.病理诊断:左心房粘液瘤.随访10年,患者无症状,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肿瘤无复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