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83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含1g/L透明质酸钠的F12培养基能否提高成肌细胞移植效率和促进组织修复。方法:实验于2003-9/2004-10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修复重建实验室完成。①选取5月龄SD大鼠84只,建立胫前肌的深度冻伤的动物模型。②术后第10天,再次手术暴露冻伤肌组织。随机分为4组:取42只,左侧胫前肌注射以含1g/L透明质酸钠的F12培养基为载体的成肌细胞为左侧成肌细胞组;右侧胫前肌注射以F12培养基为载体的成肌细胞为右侧成肌细胞组;另42只,左侧注射含1g/L透明质酸钠的F12培养基溶液为培养液组;右侧不予注射为空白组。③各组分别于术后第2,5,9天,2,4,8,12周取材观察肌质量变化及组织学改变;于术后第2,5,9天进行磷酸肌酸激酶及同工酶测试。结果:84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胫前肌肌质量变化:术后第2天和第5天,空白组肌质量最轻(P<0.05),其余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9天及第2,4,8,12周,左、右侧成肌细胞组肌质量明显高于培养液组和空白组(P<0.05),而左、右侧成肌细胞组之间、培养液组和空白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组织学观察:两组移植细胞均分化形成肌纤维,参与组织修复。透明质酸钠还促进早期小血管的再生。③磷酸肌酸激酶及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含量:运用两种载体的成肌细胞移植,冻伤组织中的磷酸肌酸激酶及同工酶活性明显增高(P<0.05),显示移植细胞在冻伤局部增殖、分化参与受损组织的修复,以含透明质酸钠溶液为载体的移植组成肌细胞参与修复的总体活性较高。结论:成肌细胞移植对冻伤的肌肉组织有明显的修复作用,以透明质酸钠的溶液为载体可以提高成肌细胞移植效率。  相似文献   
62.
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的体外细胞相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38,自引:18,他引:20  
目的 评价不同处理方法制备的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的细胞相容性。方法 将支架材料,即复合型完全脱蛋白骨(CFDB)、部分脱蛋白骨(PDPB)和部分脱钙骨(PDCB)与人胚骨膜来源的成骨细胞体外复合培养,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流式细胞仪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观察支架材料的细胞相容性。结果 三种材料上皆有细胞附着生长,三种材料对细胞增殖影响大小为PDCB>PDPB>CFDB;三种材料对成骨细胞的细胞周期影响较小,未见异倍体细胞;三种材料对成骨细胞ALP活性的影响大小依次为PDCB>PDPB>CFDB。结论 CFDB、PDPB及PDCB无细胞毒性、无致瘤性,皆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以CFDB为最好。三种材料皆可用于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63.
组织工程化肌腱对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化肌腱对T淋巴细胞亚群及受体的影响。明确其组织相容性,方法:采用3月龄法国罗曼鸡75只,随机分成五组,每组15只,手术造成足第3趾屈深肌腱2.5cm缺损后,分组。A组:未手术组,B组:自体肌腱移植组;C组:新鲜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组;D组:梯度降解材料复合腱细胞移植组;E组、;衍生肌腱材料复合腱细胞移植组,检测CD4+,CD8+,CD28细胞阳性率及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受体(TCR)密度变化,通过刀豆蛋白(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直接淋巴细胞混合培养试验及间接淋巴细胞混合培养试验,了解机体对肌腱细胞的免疫反应水平。结果:D,E组与B组比较,早期CD4+,CD8+TCR轻度增高,2周后下降,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CD4+,CD8+,CD28及TCR阳性率与D,E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肌腱细胞为弱抗原细胞,抗原脱落或可溶性抗原分泌较少,组织工程化肌腱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64.
应用无支架离心管培养技术构建组织工程化关节软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索应用离心管培养技术进行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关节软骨组织的可行性,并研究其结构和功能。方法 分离培养人胚胎关节表层软骨细胞,在无支架材料条件下,用离心管培养技术构建关节软骨,通过组织学、生物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技术,对离心管内构建的软骨组织进行形态学和细胞功能状态研究。结果 在体外培养第 2周时,组织切片可见软骨样组织结构;第 3周时软骨发育趋于成熟,经阿新蓝染色基质丰富;第 16周时,组织形态无明显变化,未见钙化。 DNA含量在体外培养第 2周时达最高峰,其硫酸化糖胺多糖 (GAG)含量在第 4周时达最高峰,维持至第 8周。 GAG与 DNA含量之比于第 8周时达最高峰。 RT-PCR检测结果显示,体外培养至第 16周时,Ⅱ 型胶原蛋白 mRNA呈阳性表达,其扩增片段为 160 bp,与正常人的胚胎关节软骨一致。结论 在无支架材料条件下,采用离心管培养技术培养的人胚胎关节表面软骨细胞可以构建组织工程化关节软骨,而且接近正常关节软骨的形态和功能。  相似文献   
65.
显微外科技术在组织工程学研究中的地位与应用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Langer和Vacanti[1]提出“组织工程学”概念以来的10多年时间里,组织工程学研究已在世界各国蓬勃开展。我国的组织工程学研究始于90年代初。在1997年旅美学者曹谊林发表鼠背复制人形耳成功后逐渐热起来,并于1997年、1998年先后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似文献   
66.
周围神经组织工程材料的预构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 研究具有雪旺细胞 (SC)活性的组织工程周围神经修复材料的构建方法。方法  1采用干 /湿相转化纺丝法 ,将分子量为 730 k D的聚乳酸 (PL A)制成外径为 2 .3m m、内径为 1.9m m、壁厚 0 .4mm、长4cm、孔隙率为 70 %、孔径为 2 0~ 40 μm的中空纤维管和孔径为 10 0~ 2 0 0 μm、孔隙率为 85 %的 PL A无纺纤维布。2将 SC置入细胞外基质 (ECM)凝胶中 ,观察 SC在 ECM凝胶中的生长。 3SC/ ECM悬液浸入 PL A无纺纤维布中 ,观察 SC在 PL A支架材料中的生长。 4将 SC、SC/ ECM和 SC/ ECM/ PL A置入 PL A中空纤维管中 ,桥接大鼠坐骨神经长 10 mm缺损 ,观察 SC移植后存活情况。结果  1SC在 ECM凝胶中 ,细胞生长良好 ,1天后开始有细胞伸出两极 ,形态开始展开 ,3天后几乎全部细胞恢复成双极梭形状细胞 ,并开始分裂、增殖 ,直到 14天后随着凝胶的溃解 ,SC开始死亡 ,降解成碎片 ;当 ECM凝胶溃解后 ,加入 DMEM培养基 ,SC游出 ,贴壁生长。2 SC/ ECM悬液浸入 PL A无纺纤维布后 ,大部分细胞随 ECM凝胶状态的形成 ,滞留于 PL A纤维网孔中 ,1天后开始伸出两极 ,3天后可见网孔中大量双极梭形细胞 ,部分细胞沿着纤维生长 ,仅少数细胞脱落于培养瓶底贴壁生长。 3SC移植术后2 1天 ,Brd 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大量 SC细胞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兔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PMSCs)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能力.方法 取24只大耳白兔,于兔双侧桡骨中下段制造1.5cm的节段性骨缺损,左侧骨缺损用PMSCs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桥接(实验组),右侧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桥接(对照组).实验动物双侧于术后2、4、8、...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在超声声场作用下,微泡是否可能有助于更多地向局部输送氧。方法依据菲克第一定律、玻意耳定律及道尔顿气体分压定律,建立超声声场作用下的微泡气体交换方程和计算机模拟程序。结果超声辐照加速了微泡内外的气体交换,促进了微泡内O2的快速向外释放。理论分析说明,在超声声场中,微泡的体积收缩和膨胀将加速其内外气体压力的变化和气体交换。结论在高频率交变压力的作用下,超声将加速平衡微泡与周围组织的O2/CO2分压的差异,有助于向局部输送更多氧。  相似文献   
69.
组织工程学的医学伦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组织工程学研究与临床应用的医学伦理学问题。方法 从组织工程学研究的基本技术路线,包括种子细胞、人工材料、体内植入等方面阐述存在的伦理学问题及其对策。结果 异种与异体细胞和人工材料体内植入需要充分保护病人的知情权,保障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论 需尽快制定相关标准,完善政策法规。  相似文献   
70.
膀胱平滑肌细胞与小肠黏膜下层体外复合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体外快速培养犬膀胱平滑肌细胞的方法及观察膀胱平滑肌细胞在脱细胞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上的生长状况,为构建组织工程膀胱平滑肌组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采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培养法分离、获取和原代培养犬膀胱平滑肌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细胞鉴定。将犬膀胱平滑肌细胞接种到SIS支架材料上,于复合培养5、7及9d取材,行苏木素染色、石蜡切片HE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膀胱平滑肌细胞在SIS上的生长状况。以细胞-SIS复合培养组为实验组,以膀胱平滑肌细胞为对照组,每组各设9孔,分别于接种后3、5及7d取材,酶消化后收集细胞并计数。结果酶消化法原代培养获取犬膀胱平滑肌细胞数量多,细胞生长速度快,形态良好,培养5d细胞在培养瓶底生长汇合。组织块培养法接种3d见长梭形的膀胱平滑肌细胞从植块边缘萌出,获取的细胞数量较少。透射电镜下见膀胱平滑肌细胞胞质中有特征性细肌丝和细胞膜的密斑。抗α-肌动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胞浆呈棕黄色阳性反应。膀胱平滑肌细胞在SIS表面能黏附、生长和增殖。体外复合培养5d后,膀胱平滑肌细胞铺满SIS表面,呈单层细胞结构。7、9d细胞形态与5d相似。实验组3、5及7d的细胞计数分别为(16.85±0.79)×105、(39.74±2.16)×105及(37.15±2.02)×105个,对照组分别为(19.43±0.54)×105、(34.50±1.85)×105及(33.07±1.31)×105个。两组5d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酶消化法原代培养膀胱平滑肌细胞可提供大量活性良好的种子细胞。SIS支持膀胱平滑肌细胞黏附和生长,可为构建组织工程膀胱平滑肌组织提供良好支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