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39篇 |
免费 | 138篇 |
国内免费 | 7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5篇 |
儿科学 | 10篇 |
妇产科学 | 20篇 |
基础医学 | 174篇 |
口腔科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329篇 |
内科学 | 141篇 |
皮肤病学 | 26篇 |
神经病学 | 36篇 |
特种医学 | 91篇 |
外科学 | 106篇 |
综合类 | 572篇 |
预防医学 | 303篇 |
眼科学 | 14篇 |
药学 | 221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247篇 |
肿瘤学 | 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2篇 |
2023年 | 65篇 |
2022年 | 73篇 |
2021年 | 114篇 |
2020年 | 86篇 |
2019年 | 69篇 |
2018年 | 71篇 |
2017年 | 47篇 |
2016年 | 37篇 |
2015年 | 54篇 |
2014年 | 98篇 |
2013年 | 76篇 |
2012年 | 111篇 |
2011年 | 123篇 |
2010年 | 105篇 |
2009年 | 102篇 |
2008年 | 100篇 |
2007年 | 87篇 |
2006年 | 86篇 |
2005年 | 77篇 |
2004年 | 70篇 |
2003年 | 64篇 |
2002年 | 71篇 |
2001年 | 70篇 |
2000年 | 62篇 |
1999年 | 44篇 |
1998年 | 44篇 |
1997年 | 44篇 |
1996年 | 33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3篇 |
1962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脑出血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死亡率、致残率高,尤其脑室系统出血病情危重,并发症多、死亡率、致残率更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脑室出血的治疗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死亡率也明显降低,但是由于存在着重治疗轻康复的倾向,使其致残率仍居高不下,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 相似文献
102.
褚建新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1978,(1)
关于恶性肿瘤病毒病因的理论研究已经取得某些进展。作者回顾了早年关于肿瘤病毒病因研究的历程,指出当时在许多实验室里,作为测定原因不明的疾病是否由于病毒所致的基本试验,是通过接种患病组织可滤过的提取物试图传递这种疾病来证明,这种疾病如果能通过滤过物传递,那末就推测它是由病毒引起的。但实际上有许多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并不能通过无细胞提取物传递。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胃镜下高频电凝联合幽门螺杆菌根除疗法治疗疣状胃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镜下高频电凝联合幽门螺杆菌(Hp)根除疗法治疗疣状胃炎(VG)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经胃镜诊断且Hp阳性的212例VG患者按胃镜检查先后顺序分为A、B两组,每组106例。A组在胃镜下对所有成熟型疣状病变行高频电凝治疗,术后予Hp根除治疗;B组仅予Hp根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4周时Hp根除率和疣状病变治愈率、6个月时疣状病变的治愈率和长期随访过程中的癌变率。结果A、B组分别有1例和2例因药物过敏反应退出试验。6个月时A、B两组各有5例和4例失访。两组Hp根除率分别为92.4%(97/105)和93.3%(97/104),差异无显著性(P>0.05)。A、B两组疗程结束后4周时成熟型疣状隆起的治愈率分别为95.4%(248/260)和6.9%(17/245)(P<0.001),6个月后成熟型疣状隆起的治愈率分别为87.1%(216/248)和19.6%(46/235)(P<0.001),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A、B两组分别随访(41.2±15.5)个月和(41.7±15.2)个月,A组癌变率为0,B组癌变率为6%(6/1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p根除疗法对成熟型疣状隆起的逆转疗效差,胃镜下高频电凝联合Hp根除疗法治疗成熟型疣状隆起近期和远期疗效显著。能否减少癌变的发生,还有待大样本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GE1)对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5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0例。两组均采用非透析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PGE1150~200μg入5%葡萄糖250 m l内静脉滴注,5周为一疗程。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24 h尿蛋白定量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清白蛋白(A lb)及血红蛋白(Hb)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对照组变化不明显;两组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观察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PGE1用于CRF患者可保护残余肾单位、延缓CRF进展。 相似文献
107.
卫生人才的成长关系到医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专业有效进阶,为探索卫生人才培养领域的研究进程及发展趋势,采用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内容分析软件,分析中国知网2000—2019年有关文献,发现我国卫生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总体发文量尚待增加,已形成以北京、江苏、上海为主的研究中心地域,但尚未形成多领域合作态势....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比较2014—2018年天津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情况,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经济学评价方法从人口、地理2个维度评价2014—2018年天津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及公平性.结果 2014—2018年,天津市卫生技术人员数量逐年上升,洛伦兹曲线在人口维度上弯曲度最小.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制备肿瘤靶向RGD多肽纳米纤维,研究其体内分布和肿瘤靶向性.方法 通过多肽固相合成法制备靶向多肽Nap-GFFYGRGD(RGD-肽)和对照多肽Nap-GFFYGRGE(RGE-肽),利用核磁和质谱对多肽的分子结构进行表征.多肽溶液经煮沸后冷却可自组装形成纳米纤维(RGD-纤维和RGE-纤维),通过透射电镜(TEM)对纳米纤维的微观形貌进行观察.采用氯胺-T法对多肽进行125I标记,利用放射性HPLC对标记多肽进行分离纯化.建立BALB/c小鼠皮下乳腺癌肿瘤模型,125I标记的多肽自组装形成纳米纤维后经尾静脉注射,分别于注射后1、3、6、12 h进行眼球取血并处死小鼠,取肿瘤、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肌肉和脑等,用γ计数仪测量各组织放射性信号强度.结果 RGD-肽和RGE-肽均可自组装形成直径约为10~ 20 nm的纳米纤维.RGD-纤维和RGE-纤维在注射后各个时间点在体内主要脏器的分布规律相似,主要分布于胃中,其次是肠.但2者在肿瘤组织的分布规律存在显著性差异,RGD-纤维注射后6h内在肿瘤组织中呈现出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而RGE-纤维在3h时达最高浓度,在6h2者差异达到最大,分别为6.25% ID/g和2.79% ID/g(P <0.01).结论 肿瘤靶向肽RGD能明显提高多肽纳米纤维在体内的肿瘤靶向分布,为该载体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用于肿瘤靶向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对比分析胃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21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中,根据不同手术方法随机分为两组,136例行单纯修补术组,76例行胃大部切除术(胃部分切除术组),比较分析术后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其他指标。结果:手术治疗后,单纯修补术组患者疗效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胃部分切除术组。术后单纯修补组并发症、住院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均优于胃部分切除组(P<0.05),并且平均手术时间明显少于胃部分切除术组(P<0.05)。结论:单纯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优于胃部分切除术,并且具有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