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5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1篇
临床医学   109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445篇
综合类   108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秦煜  顾立强  裴国献  吴岚晓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6):2302-2303,T002
目的 对感觉性和运动性神经来源的神经膜细胞进行培养和鉴定,并通过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间接地研究两种细胞的差别,探讨对神经特异性再生的影响。方法 立体显微镜下对SD乳鼠后根神经和股神经运动支进行取材,经2.5g/L胰蛋白酶 0.3g/L1V型胶原酶联合消化,用高糖型DMEM/F12(含100g/LCS)对感觉神经源性和运动神经源性的神经膜细胞进行培养,并经抗S100荧光组织化学染色鉴定。双抗体夹心间接ELISA法测量两种神经膜细胞培养基中NGF的表达。结果 培养的两种神经膜细胞经荧光染色证明均为神经膜细胞,光镜观察并手工计数显示两种细胞纯度均超过95%,未见形态学差异,但NGF的表达量和表达模式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F=45.368l,P=0.000)。结论 本实验方法可以获得高纯度的感觉性和运动性神经源性神经膜细胞,两者的生物学功能有差异。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软骨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12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颌面外科实验室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组织工程中心完成。酶消化法从兔耳获取软骨细胞与12g/L藻酸钠混合,细胞浓度10^10L^-1,经注射器滴入125mmol/L的氯化钙溶液,形成软骨细胞/藻酸钙凝胶微球,用含体积分数为0.1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体外培养,培养液中分别加入0,10,50和100μg/L浓度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4d终止培养,进行生物化学分析。观察各组DNA总量、糖胺多糖总量、单位DNA的糖胺多糖含量。结果:①DNA总量:0,10,50和100μg/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组分别为(3.44&;#177;0.23),(4.70&;#177;0.22),(6.60&;#177;0.35)和(6.82&;#177;0.33)μg。②糖胺多糖总量:0,10,50和100μg/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组分别为(15.35&;#177;0.80),(20.63&;#177;0.72)。(29.72&;#177;2.08)和(31.11&;#177;2.39)μg。⑧单位DNA的糖胺多糖含量:0,10,50和100μg/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组分别为(4.47&;#177;0.09),(4.39&;#177;0.13),(4.50&;#177;0.13),(4.55&;#177;0.18)g/g。结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明显促进了软骨细胞的增殖,糖胺多糖合成总量也得到明显提高,但单位DNA的糖胺多糖合成量无明显变化,表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影响软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复合材料为支架的组织工程骨修复羊胫骨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利用聚乳酸与磷酸三钙复合材料复合经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形成组织工程化骨来修复羊胫骨3cm的骨缺损,并以X线,组织学切片进行观察。结果组织工程化骨表现出较强的成骨能力,在12周时以基本修复羊胫骨3cm的骨缺损。结论展示出复合材料在修复骨缺损过程中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式及术后早期康复干预对患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对3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中的2l例行Richard钉板内固定,15例行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术后进行康复治疗,包括持续被动运动(CPM)、主动抗引力运动、关节屈伸运动及关节抗阻力运动。过渡性部分负重行走,直至完全负重行走。结果:36例患者随访6个月~5年,患髋关节屈伸范围为伸至180&;#176;,屈至60&;#176;,骨折全部愈合,5例行走轻度跛行,Richard钉板固定组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行早期康复干预,可减轻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有利于患肢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5.
汤顺清  裴国献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4):3658-3659,T001
目的 进行β-磷酸三钙/聚乳酸叠层复合支架的应用评价。方法 在体外37℃生理盐水中降解过程中,观察该材料的重量,力学强度,聚乳酸分子量,材料周围环境的pH值,Ca^2 浓度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以及将该支架材料和骨髓基质细胞复合后,植入中国青山羊胫骨段缺损处进行修复实验。结果 对修复效果进行观察,发现其成骨能力较强。结论 此种材料在骨组织工程领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6.
成人骨髓源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背景:骨髓基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组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作为首选的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尽管目前对于动物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已不断深入,但对于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大量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目的:研究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及成骨能力,探讨简便易行的成人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为骨组织工程选择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设计:采用完全随机实验对照单盲设计进行横断面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全军创伤骨科中心完成,对象为健康成年志愿者骨髓组织。干预:抽取骨髓组织,在100mL/L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置于37℃,50mL/L CO2湿化空气孵箱中培养,传代后改用含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的条件培养基培养,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光镜(HE染色)、扫描与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和增殖分化情况,并测定培养细胞的生长曲线(MTT法)、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结节形成能力。主要观察指标:形态学观察和生物学特性检测。结果:原代和传代培养的细胞具有活跃的增殖能力,诱导培养2周后,细胞呈多角形或梭形,具有多个突起可互相联结,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核较为幼稚,细胞器丰富。诱导分化后的细胞可分泌碱性磷酸酶,改良钙钴法染色阳性率可达74.2%,并可形成钙结节,具有与典型的成骨细胞相似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功能。结论: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取材安全方便,易于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本实验方法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培养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77.
成人骨髓源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骨髓基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组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作为首选的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尽管目前对于动物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已不断深入,但对于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大量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目的研究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及成骨能力,探讨简便易行的成人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为骨组织工程选择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设计采用完全随机实验对照单盲设计进行横断面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全军创伤骨科中心完成,对象为健康成年志愿者骨髓组织.干预抽取骨髓组织,在100 mL/L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置于37℃,50 mL/L CO2湿化空气孵箱中培养,传代后改用含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的条件培养基培养,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光镜(HE染色)、扫描与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和增殖分化情况,并测定培养细胞的生长曲线(MTT法)、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结节形成能力.主要观察指标形态学观察和生物学特性检测.结果原代和传代培养的细胞具有活跃的增殖能力,诱导培养2周后,细胞呈多角形或梭形,具有多个突起可互相联结,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核较为幼稚,细胞器丰富.诱导分化后的细胞可分泌碱性磷酸酶,改良钙钴法染色阳性率可达74.2%,并可形成钙结节,具有与典型的成骨细胞相似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功能.结论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取材安全方便,易于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本实验方法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培养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78.
目的对感觉性和运动性神经来源的神经膜细胞进行培养和鉴定,并通过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间接地研究两种细胞的差别,探讨对神经特异性再生的影响。方法立体显微镜下对SD乳鼠后根神经和股神经运动支进行取材,经2.5g/L胰蛋白酶+0.3g/LIV型胶原酶联合消化,用高糖型DMEM/F12(含100g/LCS)对感觉神经源性和运动神经源性的神经膜细胞进行培养,并经抗S100荧光组织化学染色鉴定。双抗体夹心间接ELISA法测量两种神经膜细胞培养基中NGF的表达。结果培养的两种神经膜细胞经荧光染色证明均为神经膜细胞,光镜观察并手工计数显示两种细胞纯度均超过95%,未见形态学差异,但NGF的表达量和表达模式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F=45.3681,P=0.000)。结论本实验方法可以获得高纯度的感觉性和运动性神经源性神经膜细胞,两者的生物学功能有差异。  相似文献   
79.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results of the anterolateral thigh free flaps for the soft tissue coverage of Gustilo grade-Ⅲ B open bone fractures in lower extremities.Methods The anterolateral thigh free flaps were applied to treat 42 Gustilo grade-11Ⅲ B open fractures.Ten flaps were performed through an emergency procedure.Sixteen were performed at early stage and the other 16 were performed at later stage .The results of the therapy were analyzed after long time follow up. Results All limbs were salvaged and all the flaps survived without protracted course to obtain soft tissue coverage.The follow up ranged 11 to 47 months.The healing time of the bones were significant prolonged in the later stage therapy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emergency therapy group and the early stage therapy group.In the later stage therapy group,the incidences of the bone infection and nonunion were also higher than the other two groups,and the second stage bone transplantation to repair bone defect and nonunion were needed in 76% patients in this group.The lower limb functions of the later stage treated group were worse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two groups.Compared to the early stage treated group,better lower limb functions could be obtained in the emergency treated group. Conclusion Delayed soft tissue coverage resulted in higher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The immediate soft tissue coverage of severely injured limbs complicated by Gustilo grade-Ⅲ B open fractures and massive soft tissue defects had the advantages over traditional methods.Hard work though it was,one-stage soft tissue coverage using anterolateral thigh free flaps could obtain better lower limb function.  相似文献   
80.
目的 以新型可注射生物材料壳聚糖β-磷酸三钙为支架,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富血小板血浆(PRP)构建成新型可注射组织工程骨,观察其体内成骨效应.方法 采用中国青山羊双侧胫骨平台下腔穴型骨缺损模型.30只中国青山羊随机分为五组:空白组:骨缺损部不植入任何组织工程材料;单纯材料组:单纯植入组织工程材料壳聚糖β-磷酸三钙;PRP组:植入单纯复合PRP组织工程材料:MSCs组:植入单纯复合MSCs的组织工程材料;PRP/MSCs组:植入复合PRP、MSCs的组织工程材料.于术后第4、8周取出骨缺损区标本进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切片观察,图像分析骨缺损区域骨小梁的生成数量.结果 术后8周,大体观察显示PRP/MSC组骨缺损区域表面新生骨连续,外观类似正常骨.术后4、8周,组织学显示PRP/MSCs组骨缺损边缘区域类骨质数量明显增多,骨缺损部多为点片状新生骨组织,其中大的片状新生骨组织明显增多.术后4周空白组、单纯材料组、PRP组、MSCs组、PRP/MSCs组的成骨面积百分比分别为8.79±3.63、14.49±3.72、24.18±5.38、24.42±5.10、31.10±3.49:8周时分别为15.41±4.21、25.36±5.37、30.71±4.39、33.97±4.45、48.60±5.97,4周、8周PRP/MSCs组骨修复效果均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 负载PRP和MSCs的新型可注射组织工程骨具有良好的骨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