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48篇
耳鼻咽喉   6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10篇
内科学   76篇
皮肤病学   100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81篇
综合类   213篇
预防医学   118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74篇
  4篇
中国医学   55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全麻甲状腺手术中的喉返神经实时监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术中实时监控技术在预防喉返神经医源性损伤中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前景.方法自2002年11月至2005年5月在40例全麻甲状腺手术中对喉返神经功能进行术中实时监控.全部采用气管插管式电极,同步进行全麻与术中监控.在7例腺叶切除手术中主动探测解剖喉返神经,搜寻探测到喉返神经5例,其他类型的手术中均没有解剖暴露喉返神经.结果39例患者术后喉返神经功能保持完好,1例术中即发生左侧喉返神经麻痹.40例均满意记录到声带非同步性自发喉肌肌电图波,刺激显露和探测到的12例喉返神经,均能诱发喉肌同步肌电图反应波.最小刺激电流强度阈值为0.08~0.35 mA,平均最小电刺激阈值为0.25 mA,适宜刺激电流范围为0.2~1.0 mA.结论喉返神经术中实时监控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强和稳定性好的特点,可以在术中提供神经受刺激的同步信息,起到早期预警的作用.该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医源性喉返神经损伤,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术中可以不用预先解剖喉返神经,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52.
产前检查孕妇的药物流产和手术流产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产前检查孕妇中人工流产史的情况。方法 :1 997年 3~ 7月对上海市城市和农村地区参加产前检查的 1 0 0 0例孕妇调查人口学特征和妊娠、人工流产史。结果 :研究对象中 3 5 9例(3 5 .9%)有既往妊娠史 ,3 2 2例 (3 2 .2 %)有既往人工流产史 ,其中 2 70例 (2 7.0 %)仅有 1次人工流产 ,5 2例 (5 .2 %)有多次人工流产。人工流产的种类包括药物流产 (46例 )和手术流产 (2 87例 ) ,其中1 3例为曾作了药流加术流的多次人工流产。城市和农村参加产前检查的孕妇人口学特征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但是既往妊娠史、妊娠次数、活产史、人工流产史、人工流产次数、人工流产种类构成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人口学特征孕妇药物流产史、手术流产史和合计人工流产史差别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产前检查孕妇中人工流产的比例较高 ,必须采取相应措施降低人工流产率 ,提高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3.
目的 利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分泌表达巨噬细胞激活剂Polytufisin.方法 化学法将编码Polytuftsin蛋白的重组质粒转入毕赤酵母菌中,甲醇诱导阳性转化子分泌表达Polytuftsin目的 蛋白;分别于体内外水平上检测纯化后的Polytuftsin对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 经SDS-PAGE、PCR法验证该Polytuftsin重组蛋白是正确的目的 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0×103;该重组蛋白能够体外刺激巨噬细胞分泌NO、TNF-α因子;提高巨噬细胞杀死L1210白血病细胞的能力,最大杀伤率达到40%;经小鼠白血病模型治疗实验发现:给予Polytufisin后小鼠出瘤时间延迟,小鼠生存期延长,平均达到21 d.结论 所得到的Polymftsin重组蛋白可激活巨噬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54.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或称胆固醇肉芽肿性中耳乳突炎 ,是发生于鼓室、鼓窦或乳突的一种含有胆固醇结晶和多核巨细胞的肉芽肿。 1992 2 0 0 0年我院共收治 11例 12耳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患者 ,全部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本文对其病因、诊断、临床特点和治疗等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1例 ( 12耳 )患者 ,男 2例 ,女 9例 ;年龄 10 5 0岁 ,平均 2 6.4岁。病程 15d2 0年 ,平均 2年 10个月 ,<1年者 7例。 4例于 10 2 0年前有化脓性中耳炎病史 ,均干耳 10年以上 ;5例 ( 5耳 )无明显诱因 ;2例有分泌性中耳炎病史 ,其中 1例鼓膜置管后感染 ,炎…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辨证分型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118例正常绝经后女性T12~L2椎体进行骨密度测量,从中筛选出91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患者.结果: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的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发现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肝肾阴虚型43例占47.25%,肾阴虚型15例占16.48%,肾阳虚型10例占10.99%,脾肾阳虚型9例占9.89%,脾胃虚弱型5例占5.49%,其他类型9例占9.89%,通过单因数方差分析,各型骨量减少程度无统计学差异.证候主要特征集中表现为腰膝酸软或疼痛79例占86.81%.结论:初步认为原发性骨质疏松这样一个涉及多脏腑的复杂病变,证型证候有一定规律可循,但其与骨密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可能与样本量较少和受试者职业的多样性等因素有一定关系,尚需在以后研究中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6.
摘要:目的 利用蛋白质芯片技术双盲监测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方法 采用弱阳离子交换芯片(WCX2)结合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大鼠血清中表达的免疫排斥反应相关的低分子量差异蛋白进行筛选,并通过双盲法利用蛋白质芯片技术监测筛选结果。结果 质荷比0-20 000范围内,共检测到58个蛋白峰,其中6个蛋白质峰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双盲法监测结果:血清中出现这6个蛋白质峰的大鼠角膜全部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结论 蛋白芯片技术能够筛选出灵敏度和特异性好的差异表达蛋白,为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病情的治疗监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7.
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的重点解决部位是窦口鼻道复合体(OMC),这一区域的处理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中鼻甲作为OMC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理功能逐渐被揭示,随着鼻内镜手术的发展,其手术处理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8.
目的 观察不同剪切力对体外培养的豚鼠耳蜗、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用自制的流体力学装置在不同时相点、以不同剪切力对豚鼠脑、耳蜗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力学作用,获得形态学图像并进行形状参数Pyx的测定分析.结果 通过胶原酶消化法可获得单层培养的豚鼠耳蜗、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对于耳蜗微血管内皮细胞,剪切力为0.883 dyn/cm2时作用24 h未发生细胞形态改变;当剪切力增加到1.184 dyn/cm2时,作用8 h后细胞形态即开始出现顺流体方向的顺应性变化,随时间延长,变化趋势更明显.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在剪切力0.267 dyn/cm2时作用24 h未发生细胞形态改变;当剪切力增加到1.069 dyn/cm2时,作用4 h后细胞形态即开始出现顺流体方向的顺应性变化.结论 耳蜗、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在受到剪切力作用后其形态学不同于静态培养的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59.
强制婚检取消前后出生缺陷发生率Meta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出生缺陷是指出生时就存在的人类胚胎(胎儿)在结构和功能(代谢)方面的异常.我国每年的出生人口中大约有4%~6%为先天畸形儿.婚前检查可以宣传优生知识,发现重大遗传性疾病、指定的传染性疾病和有关精神疾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保证下一代的健康.自2003年10月1日<婚姻管理登记条例>取消强制性婚前检查以来,各地的婚检率急剧下降,而取消强制性婚前检查对于出生缺陷发生率影响缺乏一致观点[1,2],尚无2者关系的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