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2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42篇 |
内科学 | 13篇 |
神经病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22篇 |
综合类 | 64篇 |
预防医学 | 26篇 |
药学 | 15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1篇 |
肿瘤学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01.
102.
目的评估多方位护理干预对减少肿瘤患者PICC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本院肿瘤内科实施PICC置入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随机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在本院肿瘤内科经多方位护理干预后实施PICC置入的4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PICC置入数据。多方位护理干预措施包括由多学科工作团队制定针对护士的继续教育;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移除导丝切断导管之前进行胸部X光射线检查;在PICC置入和后续护理期间保持最大程度的无菌屏障预防措施;设计制定PICC档案表为每位患者建立PICC档案。评估两组之间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和非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从54.76%下降至19.05%(P0.05);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从26.19%下降至9.52%(P0.05);非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从28.57%下降至9.52%(P0.05)。结论多方位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与PICC置入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 探讨评教评学双向教育评价在护理技术操作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为改进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本院2010-2011年度参加操作培训的护士和带教老师进行评价打分,包括护士对带教老师的评价、带教老师对护士的评价.比较运用单向评价与双向评价方法后考核成绩的差异性.结果 2个年度的护理技术操作考核结果2011年度效果优于2010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及时的评教评学调节教与学双向行为,可促进临床护士参加在职培训,保障临床带教老师水平,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系统评价刮痧对颈肩痛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推广刮痧疗法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BSco、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4个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网(CBM)3个中文数据库中关于刮痧干预颈肩痛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随机对照试验,涉及1 044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刮痧疗法可有效地改善颈肩痛疗效[Rr=1.14,95%CI(1.08,1.19),P0.000 01],提高颈部活动功能[MD=-6.11,95%CI(-10.44,-1.77),P=0.006],但在缓解病人疼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1.51,95%CI(-3.06,0.04),P=0.06]。[结论]刮痧治疗颈肩痛安全、有效,但是由于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均不高,其确切疗效还需要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 相似文献
106.
107.
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医院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7~2009年625例尿液培养阳性的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尿路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68.1%),革兰阳性球菌为17.3%,真菌为14.6%;检出率分别为产ESBLS细菌43.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83.3%、氨基糖苷类耐药肠球菌(HLAR)62.8%,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菌株。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是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病原菌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重视病原菌的监测和耐药性分析,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研究17-AAG对人NSCLC细胞系A549的放射增敏作用并简析其可能机制。方法 MTT实验检测17-AAG对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多靶单击拟合克隆存活曲线分析药物对细胞放射增敏作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实验观察药物对细胞衰老产生的影响。γ-H2AX免疫荧光染色分析药物对DNA损伤修复的影响。组间比较行成组t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 17-AAG对A549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0.01~0.05)。与单纯照射组相比加药照射组克隆形成率降低,50 nmol/L时的放射增敏比为1.79(D0值比)、2.30(Dq值比)。药物+4 GyX射线照射后72 h引发细胞衰老比例为30.48%,高于单纯用药组(9.18%,P=0.00)与单纯照射组(12.30%,P=0.00)。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到17-AAG使DNA损伤修复延迟。结论 17-AAG对人肺癌A549细胞有生长抑制及放射增敏作用,其增敏机制可能为与引发细胞衰老和延迟DNA损伤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检索并分析现有个案报道资料,为临床认识和预防治疗相关性白血病(TRL)并探索可能有效的治疗手段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检索1979-2015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相关个案文献94例,对患者初始疾病、使用化疗药物种类、剂量以及治疗相关性白血病类型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文献报道病例共94例,TRL常见类型主要为AML-M3、ML-M5和AML-M2。除遗传因素外,大剂量氮芥及类似物、亚硝基脲类、鬼臼毒素类和蒽环类药物是诱发TRL的高危化疗药物。骨髓移植、FLAG方案化疗和T细胞嵌合抗原受体治疗技术可用于TRL的治疗。结论:治疗相关性白血病应以预防为主,建议在治疗有效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高危化疗药物的累积剂量。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分析喝茶组与无喝茶组的生活饮食习惯、生育、疾病因素等基线情况可比性,观察喝茶与汉族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及骨折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随机调查福州常住汉族绝经后妇女623例,剔除30例,完成试验符合要求593例。分组:习惯喝茶(乌龙茶)组112例,无习惯喝茶组481例。专人调查受试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生育情况、疾病因素和对骨质疏松的认识等,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用双能X线(DXA)骨密度仪检测腰椎和髋部骨密度。结果 593例绝经后妇女中,喝茶组占18.89%,无喝茶组占81.11%。比较两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生育情况、疾病因素和骨质疏松认识等,只有体质量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喝茶组体质量明显高于无喝茶组;其他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体质量作为协变量,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骨密度,喝茶组大转子骨密度(0.807±0.117 kg/cm2)高于无喝茶组(0.778±0.117 kg/cm2,F=4.167,P=0.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喝茶组Ward’s三角骨密度(0.676±0.130 kg/cm2)高于无喝茶组(0.643±0.138 kg/cm2,F=5.269,P=0.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绝经后骨折发生率比较:喝茶组13.39%,无喝茶组12.0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喝茶与汉族绝经后妇女高骨密度明显相关,但与绝经后骨折无相关。结论喝乌龙茶有助于汉族绝经后妇女维持高骨密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