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60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生长激素联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效果。方法56例SAP患者随机分为生长抑素治疗组(予生长抑素十四肽治疗)和联合治疗组(予生长抑素十四肽、生长激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蛋白、细菌培养、二重感染及CD4~ /CD8~ 比值的变化。结果生长抑素治疗组治疗7 d后的血浆白蛋白水平为(26.0±1.5)g/L,与治疗前(24.0±1.3)g/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血浆白蛋白水平为(31.0±2.1)g/L,显著高于治疗前的(26.0±1.1)g/L(P<0.05)。生长抑素治疗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00.0%,显著高于联合治疗组的60.7%(P<0.05),以腹水或引流液较易有阳性结果;两组菌种鉴定主要以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为主。生长抑素治疗组二重感染发生率为57.1%(16/28),与联合治疗组50.0%(14/2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治疗组中真菌涂片为阳性的14例患者中,有真菌感染临床症状或体征者仅9例,而生长抑素治疗组中真菌涂片为阳性的16例患者均有轻重不一的临床表现。联合治疗组的CD4~ /CD8~ 比值呈上升趋势,但与生长抑素治疗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生长激素联合治疗SAP能降低细菌感染的发生率,减少肠道菌群移位,同时促进机体合成功能,保护肠黏膜屏障。  相似文献   
62.
马保金  殷保兵  蔡端  任惠民  张延龄 《上海医学》2006,29(12):869-872,F0002
目的观察脑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HIF-1)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脑损伤的相关性,及生长激素和生长抑制激素联合治疗SAP脑损伤的疗效。方法经胰胆管逆行注射3.5%牛磺胆酸钠(2.5 mL/kg体重)建立大鼠SAP模型,分成SAP模型组、生长抑制激素治疗组、生长激素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和0.9%氯化钠溶液组;另设假手术对照组。观察各组大鼠的血清炎性介质、内毒素和磷脂酶A2的变化,以及相应的脑组织电子显微镜下表现、脑损伤指标(脑水肿、血脑屏障和细胞凋亡)及脑组织HIF-1表达水平。结果SAP模型组大鼠血清的炎性介质、内毒素和磷脂酶A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值均<0.01),电子显微镜示脑组织超微结构损伤严重,脑损伤指标亦显著升高(P<0.01);联合治疗组大鼠血清炎性介质和脑组织HIF-1表达水平均较SAP模型组显著降低(P值均<0.01),脑损伤程度亦显著减轻(P<0.01)。结论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SAP模型组炎性介质显著升高,脑组织HIF-1表达过度增强,血脑屏障通透性、脑水肿和脑细胞凋亡均显著升高。生长激素和生长抑制激素联合治疗显著降低SAP大鼠炎性介质和脑组织HIF-1的表达,脑损伤程度亦相应减轻。  相似文献   
63.
陈进宏  马保金  蔡端 《上海医学》2005,28(2):107-109
目的 观察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rhTNF)- α和5- 氟尿嘧啶(5 FU)对人胃癌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作用前、后人胃癌细胞株中死亡相关蛋白(DAP)3 的表达情况,探讨 DAP3 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不同浓度的 rhTNF α(0、50、100、200 ng/ml)和5 FU(0、1×10-6、1×10-5、1×10-4 mmol/L)作用于人胃癌细胞株BGC 823和HGC 27,采用酸性磷酸酶法测定各组细胞株的生长情况,确定rhTNF α和5 FU的有效浓度。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经有效浓度的rhTNF α和5 FU处理前、后人胃癌细胞株BGC 823和HGC 27中DAP3的表达情况。结果 酸性磷酸酶法测得100 ng/ml的 rhTNF α和1×10-5 mmol/L的5 FU可有效地抑制人胃癌细胞株 BGC 823 和 HGC 27 生长。人胃癌细胞株 BGC 823 和 HGC 27 中均未见 DAP3 表达,经 100 ng/ml 的rhTNF α或1×10-5 mmol/L的5 FU处理后 48 h,人胃癌细胞株 BGC 823 和 HGC 27 中均可见 DAP3 表达。结论 rhTNF α和5 FU通过诱导DAP3表达可抑制人胃癌细胞株BGC 823和HGC 27的生长,推测 DAP3 为一新的肿瘤治疗位点。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金纳多对非协调性异种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对豚鼠和SD大鼠非协调性异种肝移植进行金纳多(银杏黄酮配糖体)注射液防治的分析,实验分为术前、术后金纳多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异种肝移植后肝脏和心脏的病理变化及肝脏门脉血流变化。结果 肝移植术后,两组的肝脏和心脏病理变化相似,肝内小血管腔内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和纤维蛋白沉着造成广泛血栓,引起血管阻塞和组织梗死。心肌细胞破坏,心肌纤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胃癌雌激素受体 (ER)实际表达率 ,为临床使用新一代抗ER药物 (toremifene ,TOR)治疗胃癌提供临床病理依据。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对 349例胃癌标本进行ER的检测 ,其中 2 99例用ABC(avidinbiotinperoxidasecomplex)法 ,5 0例用葡聚糖聚合物技术二步法进行检测。在检测ER的同时也检测 p5 3及PCNA的表达。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的ER阳性率分别为 2 .3% (7/ 2 99)及 0 % (0 / 5 0 ) ,p5 3阳性率 37.1% (111/ 2 99)及 4 6 %(2 3/ 5 0 ) ,PCNA 94 .3% (2 82 / 2 99)及 96 % (48/ 5 0 )。结论 胃癌细胞可表达ER但实际表达率很低 ,而且存在质和量的变化。tamoxifen (TAM )及TOR的抗胃癌效应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6.
67.
θ����������35�����η���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建工医院及复旦大学华山医院外科 2000年 9月至 2003年 12月间收治 35例胃肠道间质瘤病人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35例均行手术治疗。肿瘤根治 4例,近端或远端胃大部切除、病变肠段切除、肿块切除或扩大切除 26例;因肿瘤广泛粘连,无法完整切除 5例。病理:CD117阳性 29例(82 .9% ),CD34阳性 31例 (88 .6% )。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在中老年人中好发,以便血、腹痛和腹部不适、腹部肿块表现为主。肿瘤的大小是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的重要临床指标。病理形态学检查是确诊间质瘤的唯一方法。完整的局部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对无法切除或有肿瘤残余及术后复发的病人可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68.
目的:分析胆汁泡相糖蛋白的特征并评估其ELISA药盒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凝集素探针介导的点印迹法分析泡蛋白糖链的组成与结构,利用酶解方法测定泡蛋白各组分的构成,并分析其氨基酸组成。利用Westernblot法分析胆汁与血清泡蛋白的同源性,根据ELISAkit测定泡蛋白的含量分布,并以ROC曲线判别ELISAkit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化学分析泡蛋白由多肽和寡糖组成,其中多肽分子量约为21u,糖链约占总蛋白含量的37.3%,为核心岩藻糖丰富的多天线复杂型聚糖。泡蛋白具胆汁与血清分布两相性,胆固醇性结石组胆囊胆汁和血清33.5u泡蛋白含量分别为(213.4±70.1)μg/ml、(179.8±97.9)μg/ml,明显高于胆色素性结石症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后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ELISAkit判断胆固醇性结石的胆汁相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和90%,而血清相为61.7%和93.3%。结论:胆汁泡蛋白是一种新认识的胆结石促成核因子,其在不同人群中具有表达谱的异质性,ELISAkit辅助诊断胆石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尚需更多病例的积累和验证。  相似文献   
69.
胆固醇结石中细菌对人胆汁胆固醇晶体形成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胆固醇结石中的细菌与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观察胆固醇结石中的细菌在人胆汁中的生长情况及其对胆固醇晶体形成的影响。结果(1)人胆汁中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脆弱类杆菌生长旺盛;痤疮丙酸杆菌、产孢梭菌和艰难梭菌生长缓慢;粪肠球菌生长受抑制。(2)在未离心的人胆汁中,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粪肠球菌和脆弱类杆菌明显缩短胆固醇晶体成核时间(NT),产生的最大晶体量高于无菌的对照胆汁,在离心后的胆汁中该作用消失;痤疮丙酸杆菌、产孢梭菌和艰难梭菌在离心或未离心的胆汁中均不能显著降低NT,但是后两者在未离心的人胆汁中产生的最大晶体量高于对照胆汁。(3)人胆汁离心后的沉淀中含有蛋白质。结论(1)不同细菌在人胆汁中的生存能力有差异。(2)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粪肠球菌和脆弱类杆菌在未离心的人胆汁中有促成核作用。(3)离心后人胆汁中某些蛋白质的丢失可能与细菌促成核能力的丧失有关。(4)痤疮丙酸杆菌无促成核作用。  相似文献   
70.
虽然诊断技术有很大的进展 ,多数胆囊癌仍不能获得早期确诊 ,濒于Ⅳ期癌肿者多已不能手术切除。Ⅳ期胆囊癌指癌肿已侵犯邻近脏器 ,包括血管、胆管和淋巴结。近期仅Nakamara(Hepatogastroenterol 1 999;46:2 1 3 8)和Todoroki(Hepatogastroenterol 1 999;46:2 1 1 4)报道了Ⅳ期胆囊癌的切除手术效果。Nagoya大学医院第一外科于 1 979~ 1 997年共为 1 1 6例胆囊癌施行了手术切除 ,其中UICC分期Ⅰ、Ⅱ、Ⅲ和Ⅳ分别占 6、1 0、1 1和 89例 ,所有Ⅰ~Ⅲ期和 72例Ⅳ期( 81 % )癌肿的切缘阴性 ,重点分析 72例Ⅳ期病例 ,计男 2 2例、女 5 0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