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索改良免疫磁珠富集联合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IME-FICC)检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临床意义。方法: 取76例初治鼻咽癌患者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用与磁珠共价结合的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抗体富集外周血中表达EpCAM的肿瘤细胞,再采用宽波段滤板检测细胞角蛋白(CK)8/18阳性的肿瘤细胞。中位随访25个月后,对包括循环肿瘤细胞在内的预后因子做统计分析。结果: 20 例正常人的外周血中未检测到CK8/18,63例鼻咽癌患者的外周血检测到CK8/18,阳性率为82.9%(63/76,P<0.01)。复发患者治疗前检测到的外周血CK8/18+ CTC中位数明显高于不复发患者(P<0.01),两组中位病毒壳蛋白抗原(VCA)-IgA滴度无显著差异(P>0.05)。外周血CK8/18+CTCs个数在3以上,无复发生存率逐渐下降。VCA-IgA滴度不能预测生存。结论: 外周血中CK8/18+CTCs是初治鼻咽癌患者的预后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12.
甾体类激素受体AR、ER对前列腺癌中L-plastin表达的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甾体类激素受体AR、ER对前列腺癌L-Plastin基因的调控作用,确定甾体类激素对前列腺癌的调节作用。方法构建L-plastin启动子于含荧光素酶的pGL3质粒,利用PCR定点突变法依次构建切除ARE1、ARE2、ARE3、ERE序列的pGL3重组子,将重组子转染到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检测荧光素酶强度,以了解ARE1、ARE2、ARE3、ER调控L-plastin表达能力。结果成功构建了L-plastin启动子的荧光素酶pGL3重组子以及切除ARE1、ARE2、ARE3、ERE位点的重组子,将这些重组子转染细胞后其荧光素酶强度有明显改变,切除ARE1位点后,荧光素酶活性下降1/3;切除ARE2后,荧光素酶活性与单纯切除ARE1相比下降1/2;切除ARE3后荧光素酶活性升高1倍;切除ERE后。荧光素酶活性下降约4/5。结论在L-plastin启动子转录活性中ARE1、ARE2、ARE3、ERE在前列腺癌中对其下游基因L-plastin起到调控作用,ARE1、ARE2、ERE起促进作用,ARE3起抑制作用。而且,L-plastin启动子上存在其他受甾体类激素调控的位点。  相似文献   
13.
1 文献类型 治疗。 2 证据水平 1b。  相似文献   
14.
冻干人胎盘因子(PF)是从健康人胎盘中直接提取的生物活性物质,临床前研究提示具有调节或增加机体免疫功能,促进造血功能恢复及激活巨噬细胞活性等多种生物作用。临床预试验的结果显示:该药无明显毒性反应,对肿瘤放、化疗患者具有稳定外周血象,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及减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等作用。为进一步评价其安全性及有效性,经卫生部药品审评中心[(1997)卫药审中字第001号文]批准,进行Ⅱ期临床试验研究。本项研究的目的是考察PF对放疗患者不良反应、免疫功能、生活质量以及客观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中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β1 )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及其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SP法 )对 46例肾细胞癌和 11例正常肾组织标本中 TGFβ1 、PCNA进行检测 ,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肾癌组 TGFβ1 表达量较正常组高 (P <0 .0 5 ) ;PCNA在肾癌组高表达 (P <0 .0 1) ,且在高分期、高分级肾细胞癌中表达量较低分期、低分级肾细胞癌高 (P <0 .0 5 ) ;TGFβ1 表达量与 PCNA表达量呈负相关关系 (P <0 .0 1) ;TGFβ1 表达量低及 PCNA表达量高的肾癌患者预后差 (P <0 .0 5 )。结论 :TGFβ1 对处于增殖状态的肾细胞癌是一种重要负性调节因子 ,可抑制肾癌发展 ;TGFβ1 及 PCNA表达可作为判断肾细胞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自体干细胞移植后的长期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HSCT)治疗复发难治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AHSCT治疗后长期随访的TLBL16例,预处理方案主要为BEAM和BEAC。结果 15例患者可评价疗效,1例失访。中位随访37个月(12~132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34.5个月。预计中位总生存时间49月。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0%、53%、32%。初治患者一线治疗有效者,接受AHSCT者预计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08个月,5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2%、63%;复发患者挽救治疗后接受AHSCT者,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2.8个月,5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3%、22%。初始治疗未达CR/PR的难治患者,中位生存仅21个月,5年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20%和29%。结论 AHSCT常规化疗治疗TLBL安全、有效,可提高复发难治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远期生存,延长初治TLBL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但复发率仍偏高,值得开展大规模临床试验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侵袭性T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T-NH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1994~2008年间,我院收治的AHSCT治疗后长期随访的侵袭性T—NHL36例,初治11例(30.6%),复发11例(30.6%)和难治性病例14例(38.9%)。病理类型包括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6例(44.4%)、间变大细胞性淋巴瘤8例(22.2%)和外周T非特异型淋巴瘤5例(13.9%)。【结果】35例患者可评价疗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38.7个月,预计1年、3年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6%,46%和46%。预计中位总生存时间54月,1年、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9%,58%,49%。移植后17例(48.6%)患者复发,4例患者仍带瘤生存。移植前为难治性病例和骨髓侵犯是本组患者不良预后相关的因素。主要Ⅲ~Ⅳ度不良反应为发热、口腔溃疡;1例治疗相关死亡。【结论】AHSCT常规化疗后治疗T细胞淋巴瘤安全有效,但复发率仍偏高,值得开展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改良IME-FICC方法对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IME-FICC(免疫磁珠富集-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癌细胞及其意义.[方法]通过与磁珠共价结合的表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抗体富集外周血中表达EpCAM的癌细胞,结合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细胞角蛋白(CK)8/18阳性的癌细胞(呈绿荧光).放置MCF-7乳腺癌细胞于正常人外周血标本中以检验本方法癌细胞回收率及敏感度,检测20例正常女性志愿者及12例Ⅳ期乳腺癌患者治疗前的外周血标本,探索其特异性及临床应用可行性.[结果]免疫磁珠富集后癌细胞回收率达86%~93%,可在107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检测到1个癌细胞,特异性为100%.Ⅳ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K8/18阳性细胞检出率75%.[结论]改良IME-FICC法是一种简便、省时、敏感性及特异性高的检测方法,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侧链饱和脂肪酸13-甲基十四烷酸(13-MTD)诱导前列腺癌DU145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分别用溶剂和140.μg/ml 13-MTD处理,在作用4、8和24h后.用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酶底物多二磷酸腺苷核糖多聚酶(PARP)、核纤层蛋白B受体(Lamin B)以及视母细胞瘤蛋白(Rb)是否断裂,观察Caspase酶抑制剂z-DEVD-fmk和z-VAD-fmk对Caspase酶抑制作用.监测13.MTD处理DU145细胞后是否使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至胞浆,最后检测13-MTD对人前列腺正常上皮细胞、人乳腺正常上皮细胞、人皮肤正常角化细胞是否具有诱导凋亡作用.结果 经13-MTD处理的前列腺癌细胞,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到Caspase底物Lamin B、Rb以及PARP蛋白出现断裂,该反应可被Caspase抑制剂z-DEVD-fmk和z-VAD-fmk阻止,胞浆中可检测到从线粒体释放的细胞色素C.与前列腺癌细胞不同,经13-MTD处理过的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乳腺上皮细胞及皮肤角化细胞没有出现Caspase底物Lamin B断裂和细胞色素C释放.结论 13-MTD能选择性地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而不作用于正常细胞,其凋亡是通过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的Caspase依赖性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鉴定AP-4是在非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中调控L-plastin表达的转录因子,进一步阐明非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方法】在鉴定L-plastin启动子近3’端-216到1序列片段存在明显的转录活性的基础上,利用TFSEARCH软件分析该片段的序列,寻找可能调控L-plastin表达的非甾体激素类转录因子,并用凝胶滞后实验和超滞后实验证实结合于该片段的转录因子,利用PCR定点突变法构建删除该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重组子,并检测切除该片段序列后荧光素酶活性,研究该转录因子在非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中调控L-plastin表达的作用。【结果】TFSEARCH软件分析表明在距转录起始点-199-194bp处含有AP-4转录因子结合位点CAGCTG,凝胶滞后实验和超滞后实验表明AP-4是结合于L-plastin启动子3’端序列CAGCTG的转录因子,删除AP-4结合位点后荧光素酶活性下降。【结论】AP-4是促进L-plastin在非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中表达的重要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