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3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杨华伟  黄真  刘剑仑  蒋奕  韦薇 《山东医药》2010,50(52):117-118
患者女,50岁,冈“发现左乳肿物并进行性增大3个月余”于2009年3月2日入院。患者自诉2008年12月无意问触及左乳有一肿物,约2cn3×2cm,无疼痛、发热、寒颤等不适,无乳头或乳晕糜烂,无乳头溢液,无乳头内陷和抬高,  相似文献   
62.
包虫病是呈全球性分布的人畜共患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全世界公共卫生健康的问题。影像学技术在肝包虫病的早期诊断、术前评价及疗效监测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包虫病影像诊断缺乏统一共识,不利于影像专业人员学习培训以及临床对于包虫病的规范诊断与治疗,为此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和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联合多家医院的感染与炎症放射学专家,在充分学习国际指南、文献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循证医学对建立指南及标准的方法学要求,针对肝包虫病影像学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形成共识,为临床医师在肝包虫病影像学临床应用中提供明确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3.
肺内结节与支气管关系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肺内结节与支气管的关系对诊断病变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对68例肺内小结节行常规CT扫描及薄层靶扫描,观察肺内结节与相关支气管关系,对其分型,并与结节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结果:①对肺内结节良恶性具有诊断价值的肺内结节与支气管的关系分为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②Ⅰ、Ⅱ、Ⅲ型多见于恶性结节,且Ⅰ型最常见,Ⅱ型次之;Ⅳ型几乎只见于良性结节,Ⅰ型亦可见于良性结节.结论:采用薄层靶扫描显示肺内小结节与支气管的关系,有助于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4.
目的:应用CT灌注技术观察肝泡球蚴病(HAE)的影像特征,并分析病灶边缘区域CT灌注参数与组织病理学指标的关系,探讨CT灌注在评价HAE边缘区域血流状态的应用价值.方法:28例HAE患者行肝脏CT灌注检查,获得病灶中心、病灶边缘区域及周围肝脏组织的各项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肝动脉灌流分数(HAF)、肝动脉灌流量(HAP)及门静脉灌流量(PVP);其中17例患者手术治疗,观察新鲜手术标本后取病灶边缘区域HE染色和免疫组化测定微血管密度(MVD),分析CT灌注各项参数与MVD的相关性.结果:28例中选取独立HAE病灶31个,测得病灶中心、病灶边缘区域及周围肝脏组织的各项灌注参数的均值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病灶边缘区域组与周围肝脏组织组的BF、MTT、PS、HAP、PVP参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V、HAF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例术后病灶边缘区域CT灌注参数BF、HAF、HAP与MVD呈正相关(P<0.05).结论:HAE病灶与周围肝组织间存在边缘浸润带,该区域血流灌注高于病灶内部及周围肝脏组织,CT灌注成像可以反映这一区域的血流状态及病灶的浸润范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RSK4 mRNA在4株乳腺癌细胞MDA-MB-231、T47D、Bcap-37、MCF-7中的表达,分析RSK4 mRNA表达情况与4组细胞侵袭力之间的关系,进而探讨RSK4的抑癌机制.方法:通过RT-PCR方法检测4组乳腺癌细胞MDA-MB-231、T47D、Bcap-37、MCF-7中RSK4 mRNA的表达情况,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4组细胞的侵袭力、运动力,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4组乳腺癌细胞株体外侵袭力、迁移力高低顺序依次为:MDA-MB-231>T47D>Bcap-37>MCF-7(P<0.001),4组细胞两两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其侵袭力与迁移力呈显著性正相关(r=0.822,P<0.001=.RSK4 mRNA表达水平的顺序依次为:MDA-MB-231<T47D<Bcap-37<MCF-7(P<0.001),4组细胞两两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RSK4 mRNA相关表达与乳腺癌细胞体外侵袭能力呈负相关(r=-0.948,P<0.001),RSK4 mRNA表达越高的细胞其体外侵袭能力越弱.结论:RSK4基因参与乳腺癌的发展过程,并与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RSK4 mRNA的表达水平在评价乳腺癌细胞体外侵袭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6.
目的:调查南宁市35-70岁妇女乳腺癌发病情况,探讨有效的乳腺癌筛查措施及具体实施办法。方法对南宁市20472名妇女采用乳腺临床体检(clinical breast examination,CBE)、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B ultrasound,BUS)及乳腺钼靶检查(mammography,MG)“三阶梯”模式进行乳腺癌筛查,所有病变诊断均以病理组织学检查为标准。结果20472名参检妇女中,共检出乳腺癌16例,总检出率为78.15/10万。其中35-39岁年龄段检出乳腺癌2例,检出率为45.74/10万;40-44岁年龄段检出乳腺癌2例,检出率为41.36/10万;45-49岁年龄段检出乳腺癌3例,检出率为69.34/10万;50-54岁年龄段检出乳腺癌4例,检出率为130.98/10万;55-59岁年龄段检出乳腺癌3例,检出率为137.11/10万;60-70岁年龄段检出乳腺癌2例,检出率为117.86/10万。结论南宁市妇女乳腺癌发病率较高;乳腺临床体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乳腺钼靶检查"三阶梯"筛查模式可提高乳腺癌检出率,在广西地区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筛查模式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赖氨酰化酶(LOX)在乳腺癌组织、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并与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临床分期及HIF-1进行比较,探讨其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6例乳腺癌组织、56例正常乳腺组织及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LOX和HIF-1的表达情况,并应用相关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LOX蛋白在乳腺癌组织、正常乳腺组织和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8.21%(27/56)、26.78%(15/56)和20.00%(4/20),乳腺癌与正常乳腺组织(P=0.019)、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P=0.028)之间的LOX蛋白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正常乳腺组织与良性病变组织之间的LOX蛋白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9;LOX蛋白在不同临床分期(P=0.005)和淋巴结转移(P=0.042)中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不同年龄和肿瘤大小患者的癌组织中LOX蛋白的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82和0.058。LOX蛋白与HIF-1α蛋白之间呈正相关,r=0.368,P=0.005。结论:LOX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乳腺癌临床分期越晚,肿瘤组织中LOX蛋白的表达率越高。伴淋巴结转移乳腺癌LOX蛋白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LOX蛋白表达率与肿瘤大小、患者年龄无关。LOX蛋白与HIF-1α蛋白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8.
LOX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MMP-2、MMP-9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赖氨酰氧化酶(LOX)在不同侵袭、转移潜能的乳腺癌细胞株的表达及LOX与MMP-2、MMP-9的关系.方法 以RT-PCR检测LOX mRNA在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MCF-7的表达水平.40只裸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裸鼠的乳腺脂肪垫内分别接种上述不同的细胞,建立人乳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6周后测定肿瘤体积,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瘤中LOX、MMP-2、MMP-9的表达情况,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高侵袭、转移潜能的乳腺癌细胞后第6天均有肿瘤形成,至6周时MDA-MB-231组肿瘤体积为(758.84±241.08)mm3,MCF-7组为(210.36±101.06)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X与MMP-2、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乳腺癌细胞高侵袭、转移的潜能可能与LOX、MMP-2、MMP-9的高表达及其相互之间协同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of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性肝衰竭患者选择不同人工肝方式,如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ouble plasma molecular ...  相似文献   
70.
目的 观察β受体阻滞剂对术后肠麻痹(POI)模型大鼠胃肠动力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24只SD大鼠(购自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POI组和β受体阻滞剂组,每组8只.POI组和β受体阻滞剂组大鼠开腹后暴露腹腔,但不进行任何手术操作,暴露3h后关腹,建立POI模型;对照组大鼠仅作麻醉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