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6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8篇 |
内科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6篇 |
外科学 | 157篇 |
综合类 | 43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6篇 |
1998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后方Pilon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09年8月至2010年3月期间,使用后外侧入路治疗14例后方Pilon骨折,均涉及胫骨远端关节面超过20%,其中男11例,女3例,平均年龄41.3岁。结果平均随访14.5个月。12例骨折得到解剖复位(86%);没有出现伤口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没有发现因屈跨长肌挛缩至屈蹲畸形;1例患者因腓骨后方钢板出现腓骨肌腱刺激症状。根据Philips评分系统,优10例,良2例,优良率为92.8%。结论通过后外侧人路可以使后方Pilon骨折得到良好的显露以及直接复位,操作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63.
成人孟氏骨折脱位分型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成人孟氏骨折脱位的Bado分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自1994年1月至2004年1月,对获得随访的60例成人孟氏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男41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29岁(14~54岁).其中Bado Ⅰ型骨折脱位26例,BadoⅡ型骨折脱位14例,BadoⅢ型骨折脱位19例,BadoⅣ型骨折脱位1例.尺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桡骨头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或桡骨头部分、全部切除术.不合并骨折的桡骨头脱位大多行闭合复位石膏固定,合并桡神经损伤者未行手术探查.统计学研究采用非典型数据统计分析系统(NoSA)的秩和检验.结果术后随访12~72个月,平均24个月.按Broberg和Morrey评分系统,BadoⅠ型,24例评分为满意,2例不满意,满意率为92%;BadoⅡ型,10例满意,4例不满意,满意率为71%;BadoⅢ型19例,结果均为满意(100%),1例BadoⅣ骨折脱位结果满意.统计学检验各组在骨折预后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桡骨头骨折组与未合并桡骨头骨折组之间,患者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ado分型对于骨折的预后没有指导意义.在成人孟氏骨折中,是否合并桡骨头骨折对治疗结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4.
目的评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后多学科协作模式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效果,探索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进一步完善临床诊疗路径的突破点。 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北京积水潭医院老年创伤骨科以多学科协作模式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包括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手术治疗率、受伤至急诊时间、急诊至入院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入院48 h内手术率、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院内死亡率等。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老年髋部骨折患者2 275例,平均年龄79.7岁(65~105岁);男性663例(29.1%),女性1 612例(70.9%);股骨颈骨折1 219例(53.6%),股骨粗隆间骨折1 016例(44.7%),股骨粗隆下骨折40例(1.8%);ASA评分高分级占比49.6%;手术治疗率为97.7%;院内死亡率为0.2%(4例)。相较于2019年,2020年所收治患者受伤至急诊平均时间明显延长(1.7 d VS. 3.4 d,P=0.000),急诊至入院平均时间无明显变化(23.4 h VS. 24.0 h,P=0.109),入院至手术平均时间略有增长(30.7 h VS. 38.3 h,P=0.000),入院48 h内手术率有所下降(82.1% VS. 72.4%,P=0.000),平均住院时间略有延长(4.1 d VS. 4.3 d,P=0.005);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16.9% VS. 22.5%,P=0.001),主要体现在压疮、肺部感染及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上升。 结论基于多学科协作的老年髋部骨折"绿色通道"诊疗模式院内死亡率极低;有效地缩短术前等待时间,可能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在骨盆髋臼骨折中采用耻骨联合上缘横形或下腹正中切口,真骨盆内操作(Stoppa人路)的初步临床经验. 方法对2008年3月至11月问应用Stoppa入路治疗的10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进行总结.5例骨盆患者均为Tile C型,Stoppa入路复位同定前环的高位耻骨支骨折.髋臼骨折为横行2例,双柱、T型及后柱(四边体粉碎骨折伴中心脱位)骨折各1例,单纯Stoppa入路2例,联合Kocher-Langenbeck及髂腹股沟入路3例. 结果所有骨盆骨折均复位优,所有髋臼骨折均解剖复位.Stoppa入路平均切口长度10 cm(9~12 cm),平均手术时间88 min(75~105 min),半均出血560 mL(250~800 mL),无手术并发症.7例获得4~8个月随访,功能结果均满意. 结论 Stoppa入路可以替代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高位耻骨支骨折,也可单独或联合其他入路治疗髋臼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66.
股骨重建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髋部骨折36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评价股骨重建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并指出手术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选取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髋部骨折36例(包括股骨颈骨折27例,转子间骨折9例),均用股骨重建髓内针(reconstructionnail)治疗。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36个月,平均20个月。全部股骨干骨折均在术后6个月内获得愈合,股骨颈骨折除1例发生迟延愈合外,其余均在3个月内愈合。1例近端锁钉折断。无髓内针和远端锁钉断裂。未发生感染和栓塞等并发症。结论股骨重建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髋部骨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可同时对两个部位的骨折进行固定,并且可采取不切开骨折端的闭合方式植入,手术切口小、时间短、固定效果可靠,减少了手术中出血和对骨折端血运的破坏,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67.
<正>近年来对肘关节损伤的重视日益增加,对其认识也不断加深,治疗上也有很多进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肘部损伤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于以前就有很多认识和治疗经验的肱骨远端骨折、桡骨头骨折、尺骨鹰嘴骨折、孟氏骨折等损伤,随着认识的进一步加深,在损伤机制、损伤性质、损伤的共性和个性、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的关键要点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更清晰的鉴别,治 相似文献
68.
肱骨髁间骨折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肱骨髁间骨折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2年1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肱骨髁间骨折术后不愈合经再手术后治愈的2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31~86岁,平均46.6岁;左侧15例,右侧11例.原始骨折按照AO分型:C1型3例,C2型14例,C3型9例;开放性骨折10例.此次治疗除4例行全肘关节置换术外,其余22例采用重新内固定+自体骨植骨,其中4例患者发生再次内固定失效、骨折不愈合,经二次手术治愈.总结并分析骨折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和治疗方法.结果 26例患者最终治疗前共进行30次手术(其中有4例患者进行了 2次手术),其中不稳定固定28次,术后行石膏外固定16例,有明显骨缺损21例.本组患者平均随访11.4个月(4~41个月).4例行人工全肘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肘关节平均屈曲112°(90°~130°),伸直18°(0~35°);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平均85分(80~90分).其余22例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此22例患者术前肘关节平均屈伸55.0°±9.0°(40°~80°),MEPS评分(47.3±7.8)分(35~60分),其中可4例,差18例;术后平均屈伸66.8°±10.5°(50°~90°),MEPS评分(81.4±11.1)分(65~100分),其中优7例,良9例,可6例;术后与术前肘关节平均屈伸和MEP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稳定的固定、石膏外固定所致肘关节僵硬、明显骨缺损是肱骨髁间骨折术后不愈合的最主要原因.双接骨板垂直固定或平行固定是更加稳定的固定,结合结构性植骨,可使骨折获得愈合,但最终的肘关节屈伸范围仍较差.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重建冠状突治疗合并冠状突缺损的陈旧性肘关节脱位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 2008年7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6例合并冠状突缺损的陈旧性肘关节脱位患者,均为男性,手术时平均年龄30.5岁(18~42岁);右侧4例,左侧2例.患者原始损伤均为肘部损伤"三联征",伤后平均手术次数1.2次(1~2次).均采用后侧切口行关节松解,松解后于肘关节伸肘位脱位,以自体鹰嘴尖或部分桡骨头重建冠状突,以螺钉或克氏针固定,并以Stryker铰链式外固定支架保护.术后第1天开始功能锻炼,并口服吲哚美辛预防异位骨化,外固定支架于术后8周去除.结果 6例患者皆获得较好的术中稳定性,重建冠状突后,伸肘位肘关节无明显后脱位趋势.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3~21个月).肘关节屈伸活动度由术前平均13.3°(0~35°)改善为术后120.0°(100°~140°),前臂旋转活动度由术前平均62.5°(10°~140°)改善为术后141.7°(110°~170°),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51.7分(50~55分)改善为术后97.5分(85~100分).结论 以自体鹰嘴尖或部分桡骨头重建冠状突可显著增加合并冠状突缺损的肘关节稳定性,是治疗合并冠状突缺损的陈旧性肘关节脱位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应用制动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桡骨头边缘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6年6月至2009年12月在门诊行制动结合早期肘关节活动功能锻炼治疗的39例桡骨头边缘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2例,女17例;年龄16~66岁,平均37岁.骨折按Mason分型:Ⅰ型16例,Ⅱ型23例.首次就诊时间在伤后10 d以内,制动同时尽早开始行主、被动肘关节全范围活动,1~2次/d,包括伸屈和旋转活动.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活动次数,支具或颈腕吊带制动4~6周.门诊每1~2周复查一次,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8~24周(平均12周)随访.12例患者肘关节伸曲旋转活动无受限,伸肘可达0.所有患者肘关节伸肘受限小于30°,屈肘超过130°,旋前大于60°,旋后大于80°随防中末发现桡骨头骨折移位增加,伤后8周可见骨折线消失.23例患者桡骨头愈合于非解剖复位位置.13例患者肘关节活动有轻度疼痛症状.按照Broberg-Morrey的评定标准评分,平均为95分(85~100分),优27例,良12例.结论 应用制动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桡骨头边缘骨折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可接近正常.尽早进行肘关节活动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