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56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评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后多学科协作模式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效果,探索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进一步完善临床诊疗路径的突破点。 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北京积水潭医院老年创伤骨科以多学科协作模式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包括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手术治疗率、受伤至急诊时间、急诊至入院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入院48 h内手术率、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院内死亡率等。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老年髋部骨折患者2 275例,平均年龄79.7岁(65~105岁);男性663例(29.1%),女性1 612例(70.9%);股骨颈骨折1 219例(53.6%),股骨粗隆间骨折1 016例(44.7%),股骨粗隆下骨折40例(1.8%);ASA评分高分级占比49.6%;手术治疗率为97.7%;院内死亡率为0.2%(4例)。相较于2019年,2020年所收治患者受伤至急诊平均时间明显延长(1.7 d VS. 3.4 d,P=0.000),急诊至入院平均时间无明显变化(23.4 h VS. 24.0 h,P=0.109),入院至手术平均时间略有增长(30.7 h VS. 38.3 h,P=0.000),入院48 h内手术率有所下降(82.1% VS. 72.4%,P=0.000),平均住院时间略有延长(4.1 d VS. 4.3 d,P=0.005);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16.9% VS. 22.5%,P=0.001),主要体现在压疮、肺部感染及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上升。 结论基于多学科协作的老年髋部骨折"绿色通道"诊疗模式院内死亡率极低;有效地缩短术前等待时间,可能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2.
冠状突骨折通常合并肘部韧带断裂和肘部其他骨性损伤.既往处理此类损伤时,常侧重于治疗其他合并损伤,如桡骨头骨折等,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冠状突显露困难,而且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1-5].  相似文献   
63.
目的:比较锁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进行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联合缝合锚固定和锁骨钩钢板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获得完整随访的锁骨远端不稳定骨折83例,分为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联合缝合锚固定组(A组)和锁骨钩钢板组(B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手术一般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肩关节外展上举?后伸?外旋?内旋?内收等功能活动及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伤口长度?出血量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在手术时间和治疗费用上B组较A组有统计学差异(P < 0.05)?A组在肩关节外展上举?后伸?外旋?内旋功能以及Constant-Murley评分上较B组有明显优势,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对于锁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运用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联合缝合锚固定较锁骨钩钢板在肩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4.
肱骨髁间骨折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肱骨髁间骨折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2年1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肱骨髁间骨折术后不愈合经再手术后治愈的2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31~86岁,平均46.6岁;左侧15例,右侧11例.原始骨折按照AO分型:C1型3例,C2型14例,C3型9例;开放性骨折10例.此次治疗除4例行全肘关节置换术外,其余22例采用重新内固定+自体骨植骨,其中4例患者发生再次内固定失效、骨折不愈合,经二次手术治愈.总结并分析骨折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和治疗方法.结果 26例患者最终治疗前共进行30次手术(其中有4例患者进行了 2次手术),其中不稳定固定28次,术后行石膏外固定16例,有明显骨缺损21例.本组患者平均随访11.4个月(4~41个月).4例行人工全肘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肘关节平均屈曲112°(90°~130°),伸直18°(0~35°);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平均85分(80~90分).其余22例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此22例患者术前肘关节平均屈伸55.0°±9.0°(40°~80°),MEPS评分(47.3±7.8)分(35~60分),其中可4例,差18例;术后平均屈伸66.8°±10.5°(50°~90°),MEPS评分(81.4±11.1)分(65~100分),其中优7例,良9例,可6例;术后与术前肘关节平均屈伸和MEP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稳定的固定、石膏外固定所致肘关节僵硬、明显骨缺损是肱骨髁间骨折术后不愈合的最主要原因.双接骨板垂直固定或平行固定是更加稳定的固定,结合结构性植骨,可使骨折获得愈合,但最终的肘关节屈伸范围仍较差.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重建冠状突治疗合并冠状突缺损的陈旧性肘关节脱位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 2008年7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6例合并冠状突缺损的陈旧性肘关节脱位患者,均为男性,手术时平均年龄30.5岁(18~42岁);右侧4例,左侧2例.患者原始损伤均为肘部损伤"三联征",伤后平均手术次数1.2次(1~2次).均采用后侧切口行关节松解,松解后于肘关节伸肘位脱位,以自体鹰嘴尖或部分桡骨头重建冠状突,以螺钉或克氏针固定,并以Stryker铰链式外固定支架保护.术后第1天开始功能锻炼,并口服吲哚美辛预防异位骨化,外固定支架于术后8周去除.结果 6例患者皆获得较好的术中稳定性,重建冠状突后,伸肘位肘关节无明显后脱位趋势.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3~21个月).肘关节屈伸活动度由术前平均13.3°(0~35°)改善为术后120.0°(100°~140°),前臂旋转活动度由术前平均62.5°(10°~140°)改善为术后141.7°(110°~170°),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51.7分(50~55分)改善为术后97.5分(85~100分).结论 以自体鹰嘴尖或部分桡骨头重建冠状突可显著增加合并冠状突缺损的肘关节稳定性,是治疗合并冠状突缺损的陈旧性肘关节脱位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6.
制动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桡骨头边缘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应用制动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桡骨头边缘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6年6月至2009年12月在门诊行制动结合早期肘关节活动功能锻炼治疗的39例桡骨头边缘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2例,女17例;年龄16~66岁,平均37岁.骨折按Mason分型:Ⅰ型16例,Ⅱ型23例.首次就诊时间在伤后10 d以内,制动同时尽早开始行主、被动肘关节全范围活动,1~2次/d,包括伸屈和旋转活动.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活动次数,支具或颈腕吊带制动4~6周.门诊每1~2周复查一次,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8~24周(平均12周)随访.12例患者肘关节伸曲旋转活动无受限,伸肘可达0.所有患者肘关节伸肘受限小于30°,屈肘超过130°,旋前大于60°,旋后大于80°随防中末发现桡骨头骨折移位增加,伤后8周可见骨折线消失.23例患者桡骨头愈合于非解剖复位位置.13例患者肘关节活动有轻度疼痛症状.按照Broberg-Morrey的评定标准评分,平均为95分(85~100分),优27例,良12例.结论 应用制动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桡骨头边缘骨折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可接近正常.尽早进行肘关节活动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7.
上尺桡关节松解改善肘部创伤后前臂旋转受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上尺桡关节松解改善肘部创伤后前臂旋转受限的效果.方法 2007年1月至12月共收治12例肘部创伤后前臂旋转受限患者,男9例,女3例;左侧3例,右侧9例.患者初次治疗时平均年龄为37.7岁(27~48岁).原始损伤包括:"恐怖三联征"3例,尺骨近端骨折4例,桡骨头骨折4例,冠状突骨折1例.11例患者松解术前有手术史.受伤至松解手术时间平均9个月(6~27个月).松解术前患者前臂旋前平均17.5°(0~80°),旋后平均39.1°(0~90°),前臂旋转活动度平均56.7°(0~130°).7例采用后侧入路,3例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2例采用单纯外侧入路.术中去除上尺桡关节周围增生瘢痕及骨赘,如上尺桡关节已融合,则切除中间骨桥,注意保护肱二头肌腱止点,尽量保留桡骨头,术中尽量达到旋前80°,旋后90°.术后第1天开始主动及被动功能锻炼,并常规口服吲哚美辛预防异位骨化.结果 12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8.3个月(14~25个月)随访.松解术后患者旋前平均70.8°(60°~80°),旋后平均86.7°(70°~90°),前臂旋转活动度平均为157.5°(130°~170°).术后前臂旋转功能按Failla标准 [2]评定:12例患者皆为优.6例合并异位骨化患者松解术后1例复发异位骨化,7例采用后侧入路患者2例出现皮下血肿,均未做特殊处理.12例患者均未出现感染、肘关节不稳定及上尺桡关节脱位等情况.结论 对于肘部创伤后前臂旋转受限患者,术前审慎评估肘关节功能情况,术中仔细松解上尺桡关节,尽量保留桡骨头,术后早期主动及被动功能锻炼,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8.
人工肘关节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肘关节成形术有很大进展,特别是人工关节已从简单的、单轴铰链发展到复杂的、无限制或半限制型关节,使术后功能得到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69.
手术松解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初步疗效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手术松解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治疗方法 .方法 本组共12例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左侧、右侧各6例.患者平均年龄32岁(16~47岁).原始损伤单纯骨折7例,单纯脱位1例,骨折合并脱位2例,单纯软组织损伤2例.患者伤后以石膏或颈腕吊带固定时间平均3.3周(0~8周).患者受伤至本次手术时间平均6.4个月(1~14个月).术前平均活动度为33.8°(0°~80°).本组患者术前3例前臂旋转受限.4例患者采用后侧入路,6例患者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2例采用单纯内侧入路.去除影响肘关节活动的因素,部分患者行上尺桡关节松解.术中尽量达到肘屈伸0°~140°,前臂旋前80°,旋后90°.非常规行尺神经前移.术后第1天开始主动及主动辅助肘及前臂功能锻炼.口服吲哚美辛以预防异位骨化.术前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平均70.4分(50~90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术后随访14~18个月,平均15.8个月,术后平均活动度为120.8°(100°~140°),9例患者(75% )恢复了肘关节屈伸30°~130°的功能弧度.10例患者伸肘受限10°以下,4例患者可达伸肘0°.3例术前前臂旋转受限患者术后旋转功能改善.术后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平均98.8分(85-100分).患者皆无异位骨化迹象.结论 术前审慎评估患者肘关节功能情况,术中细致松解,术后早期主动及主动辅助功能锻炼,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0.
股骨重建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髋部骨折36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评价股骨重建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并指出手术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选取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髋部骨折36例(包括股骨颈骨折27例,转子间骨折9例),均用股骨重建髓内针(reconstructionnail)治疗。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36个月,平均20个月。全部股骨干骨折均在术后6个月内获得愈合,股骨颈骨折除1例发生迟延愈合外,其余均在3个月内愈合。1例近端锁钉折断。无髓内针和远端锁钉断裂。未发生感染和栓塞等并发症。结论股骨重建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髋部骨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可同时对两个部位的骨折进行固定,并且可采取不切开骨折端的闭合方式植入,手术切口小、时间短、固定效果可靠,减少了手术中出血和对骨折端血运的破坏,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