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54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123.
肱骨远端低位通髁骨折在成年人中罕见,国内外报道较少,年龄呈双峰分布,多为老年人和年轻人。骨折线由内上髁延伸至外上髁,位置很低,为简单横行骨折,属于关节外、关节囊内骨折。标准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CT平扫能够明确诊断。非手术治疗仅限于完全无移位骨折、无法耐受麻醉或晚期老年痴呆的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是一线治疗方法,方式以平行及垂直双钢板为主,也有研究采用平行加垂直的"双柱4板"固定方式以及"十"字交叉双全螺纹螺钉固定。另外,有些特制后外侧柱钢板有外侧支撑作用,可置入横行螺钉。而全肘关节置换仅作为内固定失效后的补救措施。目前针对肱骨远端低位通髁骨折多为回顾性研究,证据等级较低。因此,亟需进行前瞻性及随机对照研究,针对不同内固定方式或全肘关节置换治疗低位通髁骨折的生物力学属性及临床疗效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讨经肩胛下肌入路治疗Ideberg Ⅰa肩胛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9年8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采用前方经肩胛下肌入路治疗的16例Ideberg Ⅰa型肩胛盂骨折患者资料。术后2周、6~8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并拍摄X线片,术后6~8周行CT检查,末次随访时采用Cons...  相似文献   
125.
目的:分析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解剖锁定钢板固定后出现的肱骨头坏死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9月至2020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出现的20例肱骨头坏死患者资料。男7例,女13例;年龄平均57.4岁(35~84岁)。分析其骨折分型、肱骨头坏死塌陷的时间,测量内侧残余骨距长度、肱...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对肘关节松解术时通常采用的后正中入路和内外侧联合入路两种手术切口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方法自2009年1月至12月由同一小组治疗且获得完整随防的肘关节僵硬患者共41例,采用后正中入路患者21例,男15例,女6例;平均35.8岁(16~70岁);僵硬程度:极重度12例,重度7例,中度2例;8例有尺神经症状.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平均38.8岁(16~51岁);僵硬程度:极重度11例,重度7例,中度2例;5例有尺神经症状.比较两组患者的松解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1例患者获得4~15个月(平均7.9个月)随访.采用后正中入路的患者肘关节平均屈伸术前为27.6°±25.7°,术后为111.4°±25.6°;平均旋转术前为152.9°±46.9°,术后为168.1°±19.1°;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术前为(65.5±11.5)分,术后为(95.7±6.4)分.内外侧联合入路患者平均屈伸术前为35.5°±25.0°,术后为1 16.5°±19.1°;平均旋转术前为138.0°±55.7°,术后为148.5°±45.6°;MEPS评分术前平均为(66.3±13.0)分,术后为(97.3±7.0)分.两组患者术后肘关节活动度和MEP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肘关节活动度及ME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后正中入路的21例患者中有5例肘后方形成巨大血肿,有3例肘后伤口裂开,余患者均有轻度的血肿形成.而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的患者中,无一例出现伤口并发症.结论 在肘关节松解术中尽量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可避免后正中入路时伤口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探讨成人肱骨小头骨折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合理的骨折分型方法,据此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及内外固定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自2008年9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8例肱骨小头骨折患者,男18例、女10例,年龄14~66岁,平均34岁。Dubberley分型:ⅠA型6例、ⅠB型2例、ⅡA型8例、ⅡB型4例、ⅢA型4例、ⅢB型4例。手术入路:肘关节外侧入路16例、外侧加内侧入路1例、肘前入路2例、肘后入路9例;均以Herbert螺钉固定,7例加用支撑钢板,4例加用可活动铰链式肘关节外固定架。观察术后骨折愈合、肘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平均随访28.5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8周,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平均为112°(60°~150°),前臂旋转度平均为145°(100°~170°)。Broberg Morrey评分优良率91.2%,出现2例创伤性关节炎及2例肘关节僵硬。结论:应注意肱骨小头骨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勿漏诊合并损伤;Dubberley分型能很好地显示骨折的严重程度,据此可以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内外固定方式;术后早期、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有助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8.
背景:半月板的桶柄样撕裂如未经早期修补则要采取半月板切除,可导致膝关节退变的加速,但目前有关半月板的桶柄样撕裂关节镜下修补的长期、大样本报道较少.目的:回顾性分析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关节镜下修补疗效.分析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术前诊断、修补技术、疗效评估及影响因素,探讨大型半月板撕裂理想的修复途径.方法:于2002-05/2005-11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医学中心连续完成共90例关节镜下半月板桶柄样撕裂修补手术.对90例患者中的61例、63个半月板进行了2年以上的随访,平均随访期38个月(24~66个月).半月板桶柄撕裂的修补手术适应证为:红-红区及红-白区损伤、具备可复位性、半月板组织无复合撕裂及明显变性.结果与结论:在可随访的61例患者中,有51例(84%)的53个半月板经过二次手术探查.61例患者中53例(87%)无临床症状;4例(6%)部分临床症状;4例(6%)交锁复发.二次关节镜检查发现完全愈合的半月板有44个(83%);部分愈合者5个(9%),不愈合者4个(7%).总体评估失效率为8%(5/63),成功率92%(包括完全愈合、部分愈合、无临床症状及部分临床症状者).通过2~5年的随访结果表明对于发生在红-红区或红-白区的半月板桶柄样撕裂,采用多种缝合技术进行牢靠的修补缝合,并且与前十字韧带重建同期进行,修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探讨应用单边外固定架X形交叉进针治疗距膝、踝关节1.5cm~10cm以内的胫骨骨折的手术方法、临床疗效及并发症预防.方法2005年8月至2008年8月,使用单边外固定架X形交叉任意方向进针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54例男36例,女18倒:年龄16~77岁,平均415岁其中开放性骨折38例,软组织损伤程度按Gustilo分类标准:Ⅰ型6例,Ⅱ型20例,Ⅲa型8例.Ⅲb型1倒,Ⅲc型2例;闭合骨折16例开放性骨折均为急疽手术,彻底清创后,骨折端大体复位后,应用螺纹半针在任意适合方向上X形交叉进针牢固把持干骺端的骨折块,具有万向球头的夹钳固定各半针和外固定架连接杆,结果随访8~24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骨折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5个月。近膝关节骨折患者根据HSS评分,优10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3.8%。近踝关节骨折患者根据Mazur评分,优20例,良12例,可5倒,差1例,优良率:88.9%;针道感染:5例,感染率:9.3%。结论采用单臂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操作简便、易行,损伤小,符合微创要求,适应证广泛,固定可靠,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30.
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出现拇趾屈曲畸形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出现拇趾屈曲畸形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统计2002年5月至2004年5月我院收治的538例踝关节骨折病例,其中5例术后出现拇趾屈曲畸形,对该5例的体检、手术记录、X线片及预后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例造成拇趾屈曲畸形的原因:4例为足拇长屈肌腱与腓骨粘连,1例为足拇长屈肌腱与后踝粘连.松解术后屈曲畸形全部恢复.结论踝关节骨折术后出现拇趾屈曲畸形的主要原因为足拇长屈肌腱与腓骨粘连,与医源性损伤有关.松解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