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佛氏窦动脉瘤破裂19例外科治疗董逸飞吕国祯高秀峰陈钢徐克劲尹清徐燕王自生我院1981年4月~1996年1月共收治佛氏窦动脉瘤患者19例,约占同期入院先天性心脏病的1.58%,符合国内报道的1.6%[1]。1临床资料19例患者中,男15例,女14例。年...  相似文献   
12.
二尖瓣置换术中合并肺大泡破裂出血1例兰州军区总医院心外科(730050)董逸飞,吕国祯,高秀峰,贾书斌,徐克劲,陈钢,王自生,张示范患者女性,45岁,劳力性心慌、气短20年入院。查体心尖部闻及Ⅳ级收缩期杂音和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x线心脏像心胸比8l...  相似文献   
13.
右侧小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5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微创心脏外科发展迅速,为维持胸廓的完整性。1997-08~2004-12我们采用右侧小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512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心房室间隔缺损并永存左上下腔静脉1例高秀峰吕国祯董逸飞尹清徐燕患者,男,23岁。发现心脏杂音16年。自幼活动后心悸气短,口唇发绀,喜蹲踞,易“感冒”。查体:中央性紫绀,心界扩大,胸骨左缘3-4肋间触及收缩期震颤,闻及Ⅳ级收缩期杂音,P2减弱分裂。心电...  相似文献   
15.
肺小血管壁厚半径比与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寻求无创性检查方法以预测风湿性二尖瓣疾病肺小血管病理变化程度,在国内首次采用图像分析系统,对23例风湿性二尖瓣疾病病人肺小血管病理进行定量分析;并将肺小血管厚度与半径比(WT/R)与二尖瓣病变性质和狭窄程度以及病程(年)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肺小血管WT/R与二尖瓣病变性质、狭窄程度以及病程均明显相关,均可反映肺小血管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6.
17.
目前,咽、食管腐蚀烧伤后重建仍较困难,作者应用代血管的前臂皮瓣对24例咽、食管腐蚀烧伤进行咽食管的早期结肠重逢,效果满意,24例中,21例因自杀而吞服强酸或强碱,3例误服腐蚀性液体.内窥镜和食管造影发现病人均有口底、咽部粘膜的糜烂,食管粘膜缺损和食管腔闭塞.食管钡餐照片也常见到气管、支气管内有钡剂存在.作者将咽、食管的重建在伤后三个月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完成游离前臂代桡动脉皮瓣的提取和咽、颈段食管显露,将代桡动脉及其相伴静脉的皮瓣与颈横动脉和附近静脉吻合,将前臂皮瓣捲缝成漏斗形的圆筒,形成柔软且血供丰富的前臂桡动脉筒状皮瓣,代替烧伤的口底和咽部,大口端与口底相吻合,底端固定于颈下部另一皮戳口,颇似食管造口术.由于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58例主动脉窦瘤破裂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经验.[方法]在1991年1月到2011年5月20年间本院手术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58例,男性36例,女性22例,年龄7~ 61岁,平均(31.7±11.7)岁,窦瘤来源于右冠窦31例,无冠窦27例;破入右心室18例,破入右房39例,破入左心房1例;合并心脏病变室间隔缺损12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1例,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7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7例.通过破入心腔修补40例,通过主动脉切口2例,通过双途径修补16例.应用补片55例,直接修补3例.同时室间隔缺损修补12例,主动脉瓣置换8例、成形2例,三尖瓣成形5例,二尖瓣置换1例.[结果]早期死亡1例,随访45例(随访率为78.9%,45/57),随访时间2个月至18年,平均(5.5±5.3)年,晚期死亡1例,窦瘤复发再次手术1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再次手术行主动脉瓣置换2例.[结论]主动脉窦瘤破裂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术中准确闭合缺损的窦瘤壁和彻底矫治合并的心脏畸形是关键,术后注意随访观察主动脉瓣病变情况,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预充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非紫绀型先心病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30例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15)在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加入还原型谷胱甘肽(剂量20mg/kg),对照组(n=15)在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加入等量的盐水。于术前、主动脉开放2、12、24、48h五个时间采患儿动或静脉血,分别测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肌酸激酶(CK)、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实验组血清LDH、CK在主动脉开放12、24、48h较相同时间的对照组有显著减低(P<0.05或0.01);实验组血清AST在主动脉开放2、12、24、48h较相同时间的对照组有显著减低(P<0.05或0.01);实验组血清CK-MB在主动脉开放2、12、24h较相同时间的对照组有显著减低(P<0.05或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循环预充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非紫绀型先心病术中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心脏瓣膜手术后早期住院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1年1月—2010年11月,618例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在我科行手术治疗,其中男339例,女279例,年龄10-74(44.01±13.95)岁;风湿性心脏病387例,非风湿性心脏病231例;以手术后早期住院死亡为研究终点,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心脏瓣膜术后早期住院死亡率6.2%(38/618),死亡原因依次为低心排综合征,室性心律失常,多器官功能衰竭。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P=0.000)、心功能Ⅳ级(P=0.000)、肺动脉高压≥60 mmHg(P=0.024)、体外循环时间≥3 h(P=0.000)、主动脉阻断时间≥2 h(P=0.000)、术后出现并发症(P=0.011)、输血量≥2 000 ml(P=0.000)是瓣膜手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65岁(P=0.042)、心功能Ⅳ级(P=0.019)、体外循环时间≥3 h(P=0.000)、术后出现并发症(P=0.000)、输血量≥2 000 ml(P=0.000)是瓣膜手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视心脏瓣膜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处理,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减少并发症,对降低瓣膜手术的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