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9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慢性创面泛指创面愈合过程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愈合过程延长并超过6~8周.引起慢性创面的原因多种多样,临床常见有褥疮、糖尿病皮肤溃疡、静脉性溃疡、烧伤或外伤后残余创面、放射性溃疡、癌性溃疡等.较大较深的慢性创面往往无法通过换药等保守疗法获得愈合,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2.
下肢严重软组织缺损的游离皮瓣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修复下肢严重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6-01~2008—12,我科应用背阔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肩胛皮瓣、足背皮瓣、腓骨骨皮瓣对36例严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病例进行修复。结果:术后34例完全存活,2例股前外侧皮瓣远端部分坏死2~3cm,给予清除坏死部分的皮瓣组织后植皮,伤口愈合;随访3个月~3年,皮瓣质地良好,下肢功能改善和最大限度保留。结论:游离皮瓣修复下肢严重软组织缺损,根据损伤部位、范围、伤情选择不同的游离皮瓣进行修复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43.
不同皮瓣修复虎口电烧伤的功能与美学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三种皮瓣修复虎口电烧伤的功能与美学效果。方法:本组共有13例15处虎口电烧伤,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急诊清创,依据伤口情况,分别采取3种皮瓣修复。①设计以第一掌背动脉为蒂的示指背皮瓣,宽约5cm,远端达近侧指间关节;可携蒂部分中指背皮肤,形成的皮瓣远端为双叶。②骨间背则动脉为蒂的前臂背侧逆行岛状皮瓣,通过腕部皮下隧道转移。③以旋髂浅或腹壁浅血管为蒂的同侧下腹部薄皮瓣带蒂转移,术后2周断蒂。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3年,评价修复虎口功能与外形。结果:8例11处虎口电烧伤创面以第一掌背动脉皮瓣修复。4例4处虎口损伤以同侧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例以下腹部皮瓣带蒂转移修复。15例皮瓣转移后循环良好,创面Ⅰ期修复。1例前臂背侧岛状逆行皮瓣边缘因静脉回流障碍,皮瓣边缘0.5cm坏死。第一掌背动脉皮瓣和同侧前臂逆行皮瓣血运可靠,质地较薄,虎口修复后外形及功能良好。腹部皮瓣可提供较大面积修复组织,供区隐蔽,但修复后虎口外形和功能欠佳。结论:以同侧第一掌背动脉皮瓣或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虎口电烧伤是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4.
广泛皮肤扩张术修复面颈胸部烧伤后瘢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广泛皮肤扩张术修复面颈,胸部烧伤后瘢痕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一次多个扩张器置入面颈,胸部正常皮肤下,经广泛扩张皮肤后修复瘢痕,切除瘢痕散在,畸形比较严重的创面共计13例,置入的扩张器数量及大小依瘢痕畸形程度不同为5-8个,扩张容积30-450ml不等。手术遵循整形外科设计原则,尽可能使修复后的切口处于顺皮纹或隐蔽处,以面部器官正确复位,颌颈角正常,上胸部避免植皮为治愈标准,结果:13例面颈,胸部散在瘢痕切除均一次性完成,皮瓣全部成活,其质地,色泽理想,面部器官,颈胸部外观与功能较好,结论:采用广泛皮肤扩张术修复面颈胸部烧伤后瘢痕,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5.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对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AB)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机理及其在瘢痕增生中的作用。方法 取体外培养的人正常皮肤及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用原位杂交法观察PDGF对两种细胞表达Proα1(Ⅲ)mRNA的影响。结果;PDGF-AB对两种成纤维细胞表达Pro α1(Ⅲ)mRNA均有明显促进作用,且均呈剂量依赖性关系,但作用有差异。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Ⅱ度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角朊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对烧伤后不同时间Ⅱ度烧伤皮肤组织角朊细胞ICAM1的表达进行动态观察。8例健康人皮肤,6例烧伤病人正常皮肤及8例Ⅱ度烧伤愈合后增生性瘢痕组织为对照组。结果健康人正常皮肤基底层细胞ICAM1可低表达,烧伤病人正常皮肤基底层细胞ICAM1可表达增强。Ⅱ度创面基底层细胞伤后1周内ICAM1表达轻度增高,2周内明显增强,2~4周稳定高表达,ICAM1呈极性分布,新生上皮多层角朊细胞ICAM1表达显著增强,ICAM1阳性细胞呈长柱状排列。结论Ⅱ度烧伤皮肤角朊细胞ICAM1表达增强可能与创基炎性细胞浸润相关,具有诱导角朊细胞增殖、迁移,加速上皮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PDGF-AB对成纤维细胞表达α-SM actin的影响,探讨PDGF-AB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机制. 方法:取体外培养的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用免疫组化(SABC)观察PDGF-AB对成纤维细胞表达α-SM actin的影响. 结果:PDGF-AB能诱导成纤维细胞表达α-SM actin,且呈剂量依赖性关系. 结论:PDGF-AB可能通过刺激成纤维细胞表达α-SM actin,促进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增加伤口收缩,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48.
纳米烧(烫)伤敷料对海水浸泡兔软组织伤愈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纳米烧(烫)伤敷料对海水浸泡兔软组织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分两次实验进行。实验一:10只家兔致背部切口伤60个切口,海水浸泡3h后,分3组治疗:(1)纳米敷料组;(2)1%磺胺嘧啶银(1%AgSD)组;(2)凡士林纱布组。治疗前及每次换药各组均随机选取2个切口取活检及细菌培养,比较海水浸泡后不同处理组的病理变化,伤口感染情况及愈合速度。实验二:15只家兔致背部切口伤90个切口,分为3组,伤口分别海水泡6h,自来水浸泡6h,中暴露6h,海水浸泡伤口用纳米敷料治疗;自来水浸泡伤口用1%AgSD治疗作为药物对照;空气暴露伤口用凡士林纱布治疗为空白对照。将损伤重的伤口采用纳米敷料治疗,以观察其疗效。结果 海水浸泡3或6h后伤口裂开1-1.5cm,肌肉肿胀,渗出较其它两组明显。各组病理检查有炎细胞浸润,组织间隙水肿,肌纤维变性,以海水浸泡组最明显;伤口细菌培养海水浸泡组的细菌阳性率最高,细菌种类最多,但经用纳米烧(烫)伤敷料治疗后,细菌逐渐减少,伤口感染发生少且轻。两次实验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纳米敷料组为6.4d和15.3d;1%AgSD组为8.6d和16.6d;凡士林纱布组为11.2d和16.4d。结论 纳米烧伤敷料能控制或减少感染,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49.
人毛囊外根鞘细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研究表明 ,外根鞘的隆突区可能存在毛囊干细胞[1] ,利用干细胞的无限增殖能力和多能分化特性可以修复创面 ,提示外根鞘细胞在创面愈合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笔者利用鼠尾胶原作底物 ,分别采用组织法和胰蛋白酶消化法进行了外根鞘细胞的培养 ,获得成功。材 料 与 方  相似文献   
50.
延期皮肤移植术在面颈部畸形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并比较面颈部大范围自体皮移植手术中,延期手术与一次手术的成功率及愈后效果。方法:针对面颈部瘢痕、巨痣等在实施大面积自体皮移植手术时,手术分两种术式进行:一期术式即切除病变组织后立即行自体皮移植;延期术式则先行常规病变组织切除,包扎创面后48h再进行自体皮移植。术后交换敷料时间均为术后第7天,观察比较两种术式在皮片成活率、创面感染发生率、皮下血肿发生率、瘢痕增生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以及患者治疗周期及治疗费用上的差异。结果:本组病例共49例,行一期术式者13人,行延期术式者36人,在皮片成活率(91.9%±4.5%vs99.5%±1.2%)、皮下血肿发生率(92.3%vs22.2%)、感染发生率(7.7%vs2.8%)方面,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周期上无显著性差异。治疗费用方面,延期手术组略高。随访结果显示,两组远期效果基本类似,但一期术式组的瘢痕形成及增生情况多于延期术式组。结论:面颈部实施大范围自体皮移植手术时采取延期植皮的方式,对保证手术的成功及愈后效果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