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应用双侧舌形皮瓣即刻修复头皮缺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为头皮肿瘤、瘢痕等切除后形成的近似圆形的头皮缺损,寻求一种较简便安全、损伤小、无秃发的即刻修复方法。方法:在直径4~6cm的头皮缺损区周围,选择、设计双侧反向舌形皮瓣,剥离后将皮瓣旋转移位修复创面,供区拉拢缝合。自1998年6月至2004年6月共修复21例。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仅1例有一侧皮瓣尖端表皮坏死,其余伤口均I期愈合。其中19例获随访1~6年,局部病变无复发,修复区平整,头发生长良好,瘢痕不显露。结论:双侧舌形皮瓣即刻修复中等大小的头皮缺损,可充分利用邻近的头皮组织,具有设计灵活,操作简单,创伤相对较小,术后不遗留秃发,瘢痕不显露等优点。但缺损直径大于6cm或形状不规则者不宜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头皮扩张皮瓣的扩张期进行激光脱毛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到2015年4月,选择22例应用头皮扩张穿支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在注水扩张期使用半导体激光进行脱毛治疗。结果 22例患者均完成了扩张器置入-注水扩张-激光脱毛-转移修复的序贯疗程。转移修复术后皮瓣均存活,19例皮瓣表面无明显粗长毛发,2例皮瓣仍有少量毛发残留,1例发际边缘小面积秃发。1例患者在激光治疗后出现水疱,1周后自愈,未观察到长期并发症。结论 激光脱毛技术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头皮扩张穿支皮瓣的制备过程,改善皮瓣修复术后患者面部外观,提高手术满意率。  相似文献   
13.
随着肿胀吸脂技术的应用 ,吸脂术的安全性大为提高。作为手术的重要步骤 ,肿胀麻醉在手术部位灌注的液体量令人咂舌 ,增加了术者的劳动强度和手术时间。 1998年以来 ,我们应用自行研制的麻醉液灌注装置 ,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 86例 ,女性 79例 ,男性 7例。年龄 2 6~ 5 2岁。抽吸部位均为腰腹部。抽吸脂肪量 6 0 0~ 32 0 0ml。均采用自制麻醉液灌注装置操作 ,麻醉所需时间 10~ 2 0min ,手术于门诊手术室进行。2 灌注装置制作及操作采用国产双筒脚踏气筒 ,用灭菌塑胶管与特制穿刺针头连接 ,特制穿刺针头为双腔 ,长 2 2cm…  相似文献   
14.
太田痣是一种真皮色素增加性皮肤病,大多数患者出生即出现,儿童患者占大多数,少数患者在青少年及以后发病,不可自行消退。目前,激光治疗已取代手术等其他治疗方法成为太田痣的首选治疗手段。本文将简要概括太田痣的基本发病机制,并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应用不同激光设备在太田痣激光治疗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为临床医生在太田痣的治疗中选择激光设备的类型和具体治疗参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扩张后皮瓣在面颈部瘢痕及皮肤良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面颈部较大范围的瘢痕以及皮肤良性病变切除后形成的皮肤缺损一种较为理想的修复方法。方法对10例患者:凫采用Ⅰ期扩张器埋置,其中7例分别埋置2只,位于颈部、下睑区时选用单向扩张器,经过问歇常规注水扩张,Ⅱ期将扩张皮瓣先行裁减、推进转移,确认可覆盖创面后,再切除瘢痕或病变皮肤之后进行缺损区修复。结果Ⅰ期术后发生颈部皮下血肿1例,扩张中期发生扩张器周围感染1例,扩张后皮瓣均满足修复区所需;Ⅱ期修复后出现皮瓣远端表皮坏死1例,遗留为片状瘢痕。其余9例外形良好,皮肤色泽正常,无功能障碍,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应用扩张后皮瓣(尤其是经多处、单向扩张),修复治疗面颈部较大范围的瘢痕或皮肤良性病变切除后形成的皮肤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旋转皮瓣在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自2004年10月至2006年5月,在23例患者的头面或四肢部皮肤缺损的附近,设计改良旋转皮瓣,即在逆切切口的对应处再做一“Z”字切口,周边剥离后行皮瓣旋转修复缺损,供区行“Z”字交叉缝合。结果23例患者的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皮瓣全部成活。随访其中的16例患者3~19个月,术区平整,切口瘢痕不明显,功能无影响,美容效果满意。结论应用改良旋转皮瓣修复面积为1.8cm×2.0cm~5.0cm×6.0cm、近似圆形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方法简便易行,术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窄谱强脉冲光(DPL)治疗烧伤瘢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采用DPL(500~600 nm)窄谱强脉冲光治疗烧伤瘢痕患者37例(48处),根据瘢痕颜色及治疗即刻反应设置治疗参数,治疗间期4~6周。结果显效19处,有效26处,无效3处,总有效率为93.75%。不良反应包括皮肤水肿、水疱和短期色素沉着。结论窄谱强脉冲光(DPL)治疗烧伤瘢痕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我们对颈椎病患者主要采用牵引、手法整复、物理疗法、针灸疗法等非手术疗法进行综合性治疗,治愈、显效率达80%以上。同时也总结了一套相应的康复护理措施,使治疗效果得以巩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头皮肿瘤、瘢痕等切除术后形成的缺损常近似为圆形,修复的最佳方法是利用邻近的正常头皮组织行局部皮瓣转移,以达到既治疗疾病又避免秃发的目的。自1998年6月至2003年12月,笔者对39例不同病因形成的头皮缺损患者应用单侧或双侧反向舌形皮瓣行即刻修复,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  相似文献   
20.
血管生长抑制因子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作用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观察血管生长抑制因子(内皮抑素)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新生毛细血管及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探讨内皮抑素防治病理性瘢痕的可能性。方法选取新西兰大耳兔16只,在兔耳腹侧面制作直径为6m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每耳4孔,共计128孔,建立增生性瘢痕模型,随机分为内皮抑素治疗组、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瘢痕变化。结果经内皮抑素局部注射治疗后的瘢痕持续时间缩短,同期瘢痕面积小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病理组织切片光镜下同期微血管数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电镜下发现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细胞核核膜不完整、固缩,染色质分布不均、边聚,线粒体肿胀变性,嵴突破坏;对照组内皮细胞大多结构完整。结论内皮抑素可能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新生血管的形成,V诱发内皮细胞凋亡,起到一定防治瘢痕的作用,可能为临床治疗病理性瘢痕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