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通过MSCTA与DSA比较,评价MSCTA对肺癌供血动脉显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方法对23例临床确诊肺癌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前,先行供血动脉MSCTA三维重组,CT检查后0~3天内行DSA检查,并接受介入治疗。MSCT后处理技术采用VR、MIP、MPB等。所有CT横断图像及MSOTA重组图像和DSA造影图像由2位从事肺癌诊断和介入治疗多年经验的影像科医生进行分析评价,意见一致为准。重点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对肺癌供血动脉的显示能力。结果全组23例肺癌患者中,22例顺利完成MSCTA三维重组及DSA造影检查.DSA造影证实肿瘤供血动脉共46支;MSCTA三维重组显示肿瘤供血动脉共45支。以DSA显示作为参考标准,MSCTA显示肿瘤供血动脉的灵敏度为97.8%(45/46)、特异度为100%(1/1)、准确率为97.9%(46/47)。MSCTA对肿瘤供血动脉的显示结果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二者对肺癌供血动脉显示的吻合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吻合度较强(kappa值=0.657,P=0.000)。MSCTA与DSA对供血动脉的直径测量分别为(2.54±0.31)mm、(2.66±032)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SA相比,MSCTA能够准确、直观地显示肺癌供血动脉的解剖特点.且真实性和可靠性好;MscTA相对无创,是术前肺癌供血动脉筛选的较好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2.
经皮胃及胃空肠造瘘术是一种对那些不能经口腔摄取营养,而胃肠功能正常的病人提供再造营养通路的介入技术,操作简便,损伤小,病人痛苦少,适用范围广泛且设备要求简易,本文其适应证,禁忌证,技术方法及临床应用的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3.
管支架治疗肺癌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狭窄5例报告李留树董生朱顺荛刘天星白杨袁瑞康朱建华关键词肺肿瘤管支架气管支气管狭窄中图号R734,1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约1/3患者肿块位于支气管腔内引起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严重者可导致呼吸道梗阻。我们采用镍钛合金支架治疗5...  相似文献   
24.
<正> 1987~1988年我们在无疾病表现的成达苏种畜场、探讨了中国美利奴(科尔泌型)羊、布鲁氏菌病最佳免疫接种和检疫时间,为本品种羊免疫、检疫提供了参考依据。 一、材料和方法 (一)试验动物:取无布病的纯种中国美利奴(科尔沁型)羊494只。1.母源性抗体测定组:用猪二号菌免疫过成年羊所产羔羊234只。2.一次接种后抗体测定组:选择无母源抗体150~180日龄羊130只。3.二次接  相似文献   
25.
肺癌血供的动脉造影CT与DSA对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采用动脉造影CT(CTA)与DSA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探讨支气管肺癌的血供来源,为肺癌的介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例支气管肺癌患,中央型14例,周围型6例。在介入治疗前分别行支气管动脉、肺动脉CTA和DSA检查。结果 20例肺癌的支气管动脉DSA均可见肿瘤血管显影及肿瘤染色,支气管动脉CTA(CTBA)则可见肿瘤明显强化,且强化血管位于肿瘤外带;肺动脉DSA与CTA(CTPA)均未见肺动脉分支向肿瘤供血。20例中,10例动脉DSA显示肿块所在区域肺动脉管径大小及肺血灌注正常,其CTPA则显示瘤肺交界区的肺动脉分支与肿块相贴或被肿块包埋,另10例DSA显示肺动脉管径变细、狭窄,甚至完全闭塞,而其对应的CTPA则未见肺动脉分支显影。结论 支气管动脉是肺癌的供血血管,肺动脉不参与肺癌供血。支气管肺癌的灌注化疗或栓塞治疗应经支气管动脉进行,而不必经肺动脉治疗。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造影在肺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对45例肺癌介入治疗患者术前行MSCT检查,其中对22例患者的支气管动脉等供血动脉行MSCTA重建,通过VR、MPR、MIP等三维重建技术,从多角度观察肺癌供血动脉的空间解剖细节后,行DSA造影及介入治疗。结果:22例肺癌供血动脉MSCTA重建中,均能清晰显示供血动脉的起源、走行、分支及管径等,重建技术以VR显示最佳。DSA造影显示的肿瘤血管、肿瘤染色及供血动脉的来源分布与MSCTA显示的图像基本一致,符合率达100%。结论:肺癌介入治疗前行供血动脉MSCTA能准确、直观地显示其解剖特点,有利于降低操作难度和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对比剂用量和曝光量,缩短选择性插管时间;有助于提高肺癌介入治疗的过程与疗效。  相似文献   
27.
支气管扩张症的CT诊断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总结了54例支气管扩张症的CT表现。采用四型分法即柱状扩张型、曲张型、囊状扩张型、混合型对其进行分类,探讨各型的分布、CT表现及其与伴随病变的关系,CT技术因素对诊断的影响。CT比支气管造影在诊断支气管扩张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可以取代支气管造影。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一种比DSA更能显示支气管动脉供应脊髓、食管及气管等结构的方法,进一步研究支气管动脉对脊髓、食管及气管等结构的供应概率,为临床上减少支气管动脉灌注和(或)栓塞术所致的并发症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对19例肺癌或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DSA(BA.DSA)后留置导管于支气管动脉,行支气管动脉多层CT血管造影(BA-MSCTA)。经导管以1~2ml/s的速度注入45%的对比剂10ml,注入5s时自下颈部(颈5~6椎体水平)向肺底扫描,准值5mm,无重叠连续重建。观察椎管内(特别是脊髓)、食管以及气管等结构的强化情况。结果 BA-DSA上除1例隐约可见脊髓营养动脉外,余未见明显脊髓营养动脉和椎管内染色,也无明确的食管或气管的染色。而BA-MSCTA上发现7例椎管内强化,其中脊髓强化5例(5/19,26.3%),这7例均为支气管动脉和右肋间动脉共干。另外,15例食管强化,18例气管强化。结论 BA-CTA在显示支气管动脉供应脊髓、食管和气管等方面优于BA-DSA。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共干时脊髓营养动脉出现的概率较高。  相似文献   
29.
DSA上支气管动脉间侧支吻合及其临床意义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DSA上支气管动脉间的侧支吻合及其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对90例肺癌或咯血病例中的48例的支气管动脉DSA图像进行分析,观察有无通过侧支吻合显示其他支气管动脉开口和走行;对另外42例的造影片在介入操作中进行DSA动态回放,观察到其他支气管动脉开口后,即时根据开口部位行插管造影证实. 结果共行123支支气管动脉造影,发现15例中支气管动脉有吻合(15/90,16.7%),其中14例表现为插管的支气管动脉附近或远处另一支支气管动脉间断显影和主动脉壁上类圆形染色(支气管动脉开口);另1例左侧支气管动脉造影显示起源于左锁骨下动脉的右畸形支气管动脉.DSA动态回放发现吻合的8例中,根据显示的支气管动脉开口均插管造影证实. 结论支气管动脉间存在一定机率的吻合,重视这种吻合,有助于支气管动脉的寻找、多支血供的发现、介入治疗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30.
气管主支气管狭窄的支架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应用支架解除气道狭窄。保持呼吸道通畅。资料与方法 13例气道狭窄患者,包括肿瘤性狭窄11例,结核性2例,用内镜或在内镜的帮助下,经透视定位将支架放置在狭窄部位。结果 13例共放置17枚支架。全部释放成功,立即解除了呼吸困难的症状。气管2处3枚支架;左主支气管5处5枚支架;右主支气管及中间支气管6处9枚支架。支气管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个月。食管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3个月;2例支气管内膜结核随访36个月良好。1例支架移位和1例Gianturco-Z形支架发生胸主动脉破坏严重并发症。结论 金属支架对于解除呼吸道狭窄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