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6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7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92篇
预防医学   72篇
药学   54篇
  2篇
中国医学   57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目的 研究动脉硬化兔血管壁组织中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的表达情况,探讨氟伐他汀干预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及高脂饮食加氟伐他汀干预组(n=8).应用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各组动物胸主动脉血管壁组织中LOX-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脂饮食组及高脂饮食加氟伐他汀干预组兔胸主动脉血管壁组织中均有LOX-1 mRNA及蛋白表达,而正常饮食组无表达;高脂饮食加氟伐他汀干预组LOX-l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高脂饮食组(P<0.05).结论 动脉硬化兔胸主动脉血管壁组织中LOX-1表达明显升高,而氟伐他汀干预能够显著下调其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42.
尽量保存牙体组织是治牙的基本原则.牙体组织缺损大,造成冠折、劈裂、充填物脱落的机会相应增多.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我们对后牙V类洞需行牙髓处理者打破常现从颌面揭饭项而直接从颈部进入髓腔处理冠髓,而保留颌面,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选择近两年后牙V类洞(为前磨牙、磨牙在颊或舌(聘)的近预1/3洞)颌面破坏较轻、而需牙髓治疗老92例108颗患牙,年龄在75-78岁.1.2方法去净腐质,于龋损的颈部开髓行失活术,牙髓失活后从牙颈部直接人够腔(揭开颈线约1州,环切法去净冠髓,消炎、止痛后行活根切断术、干尸术…  相似文献   
43.
复合法诱发小鼠结肠炎模型的建立和免疫学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2,4-二硝基氯苯(DNCB)和醋酸(AA)复合法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并验证其在炎性肠病(IBD)发病及治疗机制中的研究价值。方法:昆明种小鼠48只,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模型、硫氮磺胺吡啶(SASP)及中药灌肠治疗4组,肠道积分法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DAPI染色检测淋巴细胞凋亡指数的改变;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中CD4~ CD29~ T细胞及外周血和肠系膜淋巴结中CD3~ 、CD4~ T细胞的变化。结果:成功建立免疫型小鼠结肠炎模型。模型组小鼠肠道病理学损伤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加重;特别是模型组CD4~ CD29~ 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免疫组织淋巴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升高(P<0.01);而CD3~ 、CD4~ T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经SASP和中药灌肠治疗后,肠道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免疫组织淋巴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且CD3~ 、CD4~ T细胞亚群较模型组明显增高。结论:DNCB AA法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是一种较理想的IBD动物模型,可成功用于炎性肠病发病及治疗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44.
董波 《山东卫生》2009,(11):37-38
近日.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在全院开设了“医林讲坛”。该讲坛常年开展授课、交流等活动,瞄准当今医学最新进展及新技术、新项目.组织医院资深专家轮流授课,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谈经验、谈体会、解疑释惑。同时,不定期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来院授课,采取学术交流、病例讨论、学习辅导、现场互动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4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早期极为常见的急症。为了探讨高压氧治疗HIE的效果,我院于1999年开始采用高压氧治疗,并与前几年的常规治疗做对照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6.
扩张型心肌病TNF,IL—1和SIL—2R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双抗体夹心法及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法等分别检测了30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1)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水平,结果发现DCM病人TNF、IL-1及SIL-2R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NC,P〈0.001,P〈0.01,P〈0.001),提示TNF,IL-1及SIL-2R可能在DCM的发病机理中有意义。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高功率微波(high power microwave,HPM)对心肌细胞和心脏间质细胞生存能力和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选用出生后1~3d的二级Wistar大鼠,体外培养Wistar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和心脏间质细胞,于HPM辐照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坏死;用MTT实验测定细胞活力。结果:HPM明显影响心肌细胞和间质细胞功能和形态结构,辐照后细胞活力降低,凋亡和坏死。辐照后6h,心肌细胞和间质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6.76&;#177;5.12)%和(42.38&;#177;6.0)%,坏死率分别为(34.14&;#177;6.5)%和(22.98&;#177;7.4)%,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lt;0.001)。结论:心脏是微波辐照的靶器官之一,HPM可对心肌细胞和间质细胞功能和形态产生明显影响。结果提示在探讨HPM对心脏损伤时,应同时关注对心脏间质细胞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3(rhIL-3)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单用与伍用对3.0 Gy γ线照射猴外周血淋巴细胞损伤的防护作用,为造血生长因子用于急性放射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30只恒河猴随机分为rhIL-3 (20和60 μg*kg-1*d-1)、GM-CSF(10 μg*kg-1*d-1)、IL-3+GM-CSF、照射对照及正常对照共6个组.γ线全身照射3.0 Gy连续给药21 d后,用碱磷酶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细胞亚群、Bax和Bcl-2蛋白,用原位末端标记方法检测淋巴细胞凋亡率.结果①照射后外周血淋巴细胞数、T细胞及其亚群均显著低于正常组,照射对照组T、TH和Ts淋巴细胞分别下降至正常对照组的42%、41%和57%.②单独给予GMCSF和GM-CSF+IL-3后,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及T、TH细胞的降低均受到明显抑制,两组的淋巴细胞数均相当于照射对照组的1.48倍,GM-CSF组T、TH细胞分别为对照组的1.57和1.76倍,GM-CSF+IL-3组T、TH淋巴细胞分别为对照组的1.48和1.72倍.③照射后淋巴细胞出现大量凋亡;用GM-CSF和GM-CSF+IL-3后能明显抑制照射引起的淋巴细胞凋亡,两组淋巴细胞凋亡率分别降低到照射对照组的41%和48%.结论一定剂量的GM-CSF或GM-CSF+IL-3能明显抑制照射引起的淋巴细胞以及T和TH细胞的降低;上述造血因子抑制辐射引起的淋巴细胞下降和改善免疫功能的机制之一是通过抑制淋巴细胞凋亡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和血管紧张素1-7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确定斑块中表达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蛋白的细胞类型。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动脉内膜损伤术后饲以高脂饲料4个月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取腹主动脉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和血管紧张素1-7蛋白在兔腹主动脉斑块中表达,大多数的巨噬细胞、部分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都表达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血管紧张素1-7主要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阳性区域表达,分布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阳性细胞胞外。结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和血管紧张素1-7都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表达,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及血管紧张素1-7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0.
肿瘤坏死因子 (TNF)和白细胞介素 1(IL 1)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 ,在免疫调节、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亦与白细胞介素 2介导的免疫反应有关。近年的研究表明三者均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中有意义[1~ 2 ] 。扩张型心肌病 (DCM )的发生主要与免疫因素有关[2 3 ] ,国外文献报道DCM病人TNF、IL 1及SIL 2R均有变化[2 3 ] 并与DCM的病理过程相关 ,国内报道尚少。为此 ,我们检测了 3 0例DCM病人外周血清TNF、IL 1及SIL 2R的水平 ,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