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肝门部高位恶性胆管梗阻的多支架引流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支架植入技术治疗肝门部高位多发性恶性胆道梗阻的治疗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高位胆管梗阻127例。梗阻部位:肝总管上端距左、右肝管汇合部1cm以内66例,左、右肝管及肝总管上端同时梗阻45例.肝内右肝管多发性梗阻5例,肝内左、右肝管梗阻11例。采用五种支架植入方法。66例经右腋中线右肝管一胆总管途径植入支架;37例经腋中线和剑突下’分别穿刺左、右肝管。植入2个支架呈“Y”型排列。7例左肝管一右盯管问植入支架,再在右肝管一胆总管间植入支架.2支架呈“Г”行排列。3例右肝内肝管多发梗阻。先存右肝内盯管问放置支架,再在右肝管-肝总管问放置支架。12例右盯管放置支架.左肝管放置外引流。2例右盯内肝管多发梗阻病例,单纯放置多点位外引流。测定术前、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结果127例高他胆管梗阻患者经植入支架。实现胆汁内引流。J2J例患者的总胆红素由术前平均(283.4±175.4)μmol,/L下降至(63.2±111.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8个月.患者生存率大于6个月者占67.3%(85/127)。1年者占46.5%(59/127)。结论对无法手术治疗的肝门部高位多部位恶性胆管梗阻.采用双点传双通道双支架植入或单点位单通道双支架植入,能有效实现胆汁的全面充分内引流.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李长海  张清  董戈  张希全 《当代医学》2010,16(23):403-404
目的探讨肾动脉内支架置入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renal artery stenting PTRAS)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对23例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y stenosis,RAS)患者进行了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并观察手术对患者血压的影响。结果 23例患者均成功置入肾动脉支架。患者收缩压由术前的180.2±42.3mmHg降至术后的136.5±23.3mmHg(术后第二天血压)(P〈0105),舒张压由术前的115.2±32.1mmHg降至术后的85.21±34.3mmHg(术后第二天血压)(P〈0.05),服用降压药物种类由术前的2.8±0.3种减少为术后的1.3±0.2种(P〈0105)。结论 PTRAS可有效降低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血压。  相似文献   
13.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疾病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评价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127例LEAOD患者接受了PTAS治疗,制订治疗成功标准并疗效随访,对术前术后踝/肱指数(ABI)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组治疗成功率97.64%(124/127),除3例LEAOD患者PTAS失败外,其余病例均成功,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踝/肱指数(ABI)由0.37±0.15上升为0.87±0.18(P〈0.05)。随访3~60个月,53例髂动脉均血流通畅,临床症状无复发;45例股浅动脉中、上2/3段阻塞和29例股浅动脉下1/3段阻塞,PTAS后6、12、36、60个月的通畅率分别为97.78%、91.11%、84.44%、75.56%及89.66%、79.31%、72.41%、65.52%。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LEAOD,可使闭塞血管得到长期的有效开通,显著提高血流动力学指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多是晚期肿瘤的表现,多已失去手术切除或姑息性胃空肠吻合改道的机会。本院1997-06以来,采用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67例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不能手术的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金属内支架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67例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 ,胃窦及幽门部梗阻 2 7例 ,十二指肠降段及以远梗阻 2 6例 ,胃十二指肠及胃空肠吻合口梗阻 14例 ,均在X线透视下采用介入放射学方法 ,经口腔共置入记忆合金网状内支架 84枚 ,其中 17例因支架置入 6个月后再梗阻又放置了第 2枚支架。结果  67例患者支架置入成功后 ,梗阻症状迅速解除 ,当日即能进食。术后 1个月与术前比较 ,体重平均增加 4.7kg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 1~ 2 0个月均进食情况良好。结论 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操作简单、微创、可重复 ,是无法手术治疗的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首选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大腔导管取栓与单纯溶栓对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年间收治的458例急性混合型LEDVT患者的临床与随访资料。其中327例(A组)接受大腔导管血栓抽吸术,另131例(B组)接受尿激酶系统溶栓治疗。结果:A组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B组治疗中2例因出血而危及生命。平均住院时间A组6.5 d,B组9.5 d(P<0.05);治愈率A组94.8%,B组37.4%(P<0.05)。术后36~48个月,双下肢膝下15 cm处周径差A组为(0.53±0.42)cm,B组为(1.42±1.35)cm(P<0.05);水肿、色素沉着、溃疡等发生率,A组分别为27.83%,13.15%和0,B组分别为55.73%,83.97%和9.16%(均P<0.05);A组静脉通畅率为90.83%,瓣膜功能正常率为73.09%,均明显高于B组(37.41%和15.27%)(均P<0.05);A组和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71.76%(P<0.05)。结论:大腔导管取栓对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优于单纯溶栓,尤其在保护静脉瓣膜功能方面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的解剖部位,评价手动机械性血栓碎吸治疗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4月至2011年3月745例急性LEDVT机械性血栓碎吸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静脉造影显示的血栓解剖部位,分为中央型258例(A组),混合型487例(B组),经健侧股静脉安置下腔静脉滤器,患侧股静脉插入8~14F鞘管手动机械性碎吸血栓.287例合并髂总静脉狭窄或闭塞,采取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处理.随访16~147个月,平均(46±39)个月,根据临床症状及造影复查,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出院时健、患肢膝上、下15 cm处周径差A组分别为(1.34±1.07)和(0.93±0.52)cm,B组分别为(2.89±1.53)和(1.72±0.89)c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46、24.13,P=0.000、0.000和t=16.14、17.79,P=0.000、0.000).随访发现患肢膝下15 cm处周径差A组下降为(0.53±0.42)cm,B组为(1.42±1.35)c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8,P=0.000).水肿、色素沉着、溃疡等后遗症发生率A组分别为27.91%(72/258)、13.18%(34/258)、0%;B组分别为35.12%(171/487)、22.59%(110/487)、2.46%(12/48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8,9.58,5.00,P=0.046,0.002,0.025).A组静脉通畅率为96.51%,瓣膜功能正常率为78.68%,B组分别为78.03%和56.47%,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2.70、40.57,P=0.000、0.000).随访疗效A组优占92.64%,B组占65.09%,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7.58,P=0.000).结论 急性LEDVT机械性血栓碎吸治疗,应根据血栓解剖分布类型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中央型单纯机械性血栓碎吸治疗效果最好,而混合型应配合系统溶栓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较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前列腺良性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亦称前列腺肥大,男性50岁患病的比例为40%~50%,年龄越大比例越大,70岁已达到70%,临床表现为膀胱梗阻、尿潴留、排尿困难等。目前对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方法很多,可用药物改善其临床症状或有开放式手术切除,经尿道电切除术、激光和射频等。但对于年老体弱伴有心、肺等疾病的高龄患者或合并多器官系统  相似文献   
19.
周围动脉急慢性闭塞疾病的综合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管内局部溶栓,血栓碎吸,经皮血管成形(percutaneous transcatheter angioplasty,PTA) 和内支架置入,联合治疗急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周围动脉阻塞接受了介入治疗共259例.急性动脉血栓性闭塞58例,局部溶栓+血栓碎吸;动脉狭窄合并急性血栓闭塞61例,局部溶栓+PTA;慢性动脉狭窄阻塞140例,局部溶栓+PTA+内支架置入.结果:全组总的介入治疗成功率98.8%(256/259).局部溶栓+血栓碎吸成功率 100%(58/58),血管完全开通91.4%(53/58),部分开通8.6%(5/58).局部溶栓+PTA治疗成功率85.2%(52/61),9例辅以内支架置入治疗获得成功;PTA+内支架置入治疗成功率97.8%(137/140).并发症发生率7.7%(20/ 259),局部溶栓+血栓碎吸8.6%(5/58),局部溶栓+PTA14.8%(9/61),PTA+内支架置入4.2%(6/140).结论:经皮经腔综合介入治疗周围动脉急慢性闭塞疾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恰当选用局部溶栓、血栓碎吸、PTA 和内支架置入技术并个体化有机地组合应用,可显著提高成功率和疗效并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血管腔内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疾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 PTA)和支架置入(PTAS),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169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接受了经皮血管腔内PTA和PTAS.结果:全组治疗成功率97.63%(149/169),除4例LEAOD患者支架置入失败外,其余病例均治疗成功,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踝/肱指数(ABI)由0.1~0 59,平均(0.37±0.19)上升为0.69~1.16(平均0.88±0.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 ~60个月,仅统计6、12、36、60个月的通畅率,68例髂动脉为:98.53%、92.65%、91.18%、89.71%;60例股浅动脉中、上2/3段阻塞为:91.67%、86.67%、81.67%、73.33%;41例股浅动脉下1/3 段阻塞为:85.37%、78.05%、68.29%、56.09%.结论:经皮血管腔内PTA和PTAS治疗LEAOD,可使闭塞血管得到长期的有效开通,显著提高血流动力学指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