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3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23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9篇 |
临床医学 | 58篇 |
内科学 | 48篇 |
神经病学 | 115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综合类 | 109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药学 | 8篇 |
中国医学 | 10篇 |
出版年
2016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38篇 |
2003年 | 35篇 |
2002年 | 42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3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养血清脑颗粒对典型偏头痛患者MEP和SPECT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典型偏头痛患者经颅磁刺激 (MEP)和脑血流成像(SPECT)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各15例典型偏头痛患者口服养血清脑颗粒和安慰剂 ,共20天。分别于治疗前、后做MEP ,并与15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 ;养血清脑颗粒组中的5例患者于治疗前、后做SPECT。结果 :治疗前MEP的刺激阈值低于治疗后 ,且皮层至小指展肌传导时间 (CMCT)较治疗后长 ,而安慰剂组无改变 ;5例SPECT的定性分析显示均有不同程度的低灌注区 ,治疗后其灌注缺损显著改善。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能够有效治疗典型偏头痛 ,控制其发作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观察预刺激脑缺血大鼠小脑顶核不同时相蛋白激酶C同工酶γ、δ蛋白表达。方法 :采用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 /再灌注模型 ,缺血时间均为 1 .5hr/再灌注 2 4hr;于缺血前1、4、7天分别刺激小脑顶核、齿状核 1hr。以尾状核冠状切面作为观察对象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单纯缺血 /再灌注组、假手术组、刺激小脑顶核组和刺激齿状核组PKCγ、δ的表达情况。结果 :缺血前 1、4、7天刺激小脑齿状核各组、单纯缺血 /再灌注组、假手术组PKCγ、δ阳性细胞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而缺血前 1、4、7天预刺激小脑顶核能明显抑制PKCγ、δ蛋白的表达(P <0 .0 5)。结论 :缺血性脑损害能诱导PKCγ、δ蛋白表达上调 ,预先电刺激小脑顶核的缺血脑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下调PKCγ、δ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4.
PKC抑制剂灯盏花素对缺血/再灌流脑损害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68,自引:1,他引:68
目的蛋白激酶C(PKC)与脑组织缺血性损伤有密切关系,且证明可调节一氧化氮(NO)合酶的活性。灯盏花素可抑制PKC的活性,其对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作用和机制需深入研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流模型,对缺血脑组织NO含量、局部脑血流量(rCBF)、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及脑梗塞体积进行测定。结果灯盏花素对缺血脑组织NO的产生无明显影响,但可明显改善缺血脑组织的rCBF和显著降低MPO活性。结论PKC抑制剂灯盏花素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与NO的变化无关,其主要是通过抑制PKC、增加rCBF和降低缺血脑组织内中性粒细胞的粘附浸润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急性脑缺血中细胞间黏附作用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伪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脑缺血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加电刺激小脑顶核(fastigial nucleus stimulation,FNs)组,每组为8只大鼠。分离培养大鼠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cerebral capillary vessel endothelialcell,CCEC)和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phism nuclear leucoeyte,PMN),利用微管吸吮技术,观察各组CCEC和PMN间黏附力特性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CCEC和PMN的黏附力和黏附应力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伪手术组(P〈0.01);电刺激小脑顶核后,CCEC和PMN的黏附力及黏附应力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电刺激小脑顶核可抑制CCEC和PMN的黏附,减轻脑损伤。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easpase-3)抑制药Ac—DEVD-CHO与钙拮抗药尼莫地平对神经元缺血性损害的协同保护作用。方法利用新生(〈24h)Wistar大鼠皮质基底节神经元进行原代分散培养,建立氧糖剥夺离体神经元“缺血”模型,采用乳酸脱氢酶测定法评价培养神经元的损害程度;并通过荧光免疫吸附酶法检测caspase-3活性,观察caspase-3抑制药Ac-DEVD-CHO(0.50μg/ml)、钙拮抗药尼莫地平(20μmol/L)及二者联合应用对氧糖剥夺4h神经元损害和caspase-3活性的影响。结果Ac-DEVD-CHO、尼莫地平及二者联合用药均可显著减轻氧糖剥夺4h后的神经元损害,并可抑制caspase-3活性的升高,与氧糖剥夺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药联合应用具有明显协同作用。结论caspase-3抑制药与钙拮抗药对缺血性神经元具有协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7.
78.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持续局灶性脑缺血时钙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FN)对持续局灶性脑缺血钙蛋白酶活性的影响,以阐明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P0)、FN刺激假手术组(PO-FN)、持续缺血组(PI)及持续缺血-FN刺激组(PI-FN),后两组又分为缺血l,3,6,12及24h组。建立大鼠电刺激FN及持续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应用Western印迹半定量各组缺血核心区,Mr=150000 FBDP含量(表示钙蛋白酶活性)。并应用尼氏体染色对缺血核心区神经元数量及形态进行分级评分。结果 PO组及PO-FN组钙蛋白酶活性相似(P&;gt;0.05),处于低水平。PI组钙蛋白酶活性从缺血lh[(3670&;#177;600)A/μg总蛋白]开始即显著增高(t=6.338,P&;lt;0.001),以后随着缺血时间延长,钙蛋白酶活性不断增高,直至缺血24h[(9180&;#177;360)A/μg总蛋白]仍有持续增高趋势(缺血12,24h,t=14.673,16.632,P&;lt;0.001)。PI-FN组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钙蛋白酶活性从缺血lh[(2510&;#177;460)A/μg总蛋白]也开始增高,以后随着缺血时间延长,钙蛋白酶活性不断增高,但各时点组与其相应PI组相比,其增高程度明显减低,差别具有显著意义(缺血l,24h,t=1.875,2.134,P&;lt;0.05)。PO组及PO-FN组神经元形态及数量正常,评分均为0分。PI组从缺血lh(0.8&;#177;0.3)开始,神经元形态、数量即出现轻度改变,其评分增高(z=2.443,P&;lt;0.01),以后随着缺血时间延长,评分不断增高,至缺血24h(4.0&;#177;0.0),评分达最高(缺血3,24h,z=2.62l,2.965,P&;lt;0.0l]。PI-FN组缺血l—12h内,各组评分均比PI相应时点组显著降低(缺血l,12h,z=1.875,2.018,P&;lt;0.05)。但到缺血24h(3.9&;#177;0.2),其评分与PI相应时点组相比无显著意义(P&;gt;0.05)。结论 电刺激FN可抑制局灶性脑缺血时钙蛋白酶活性,起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近年来有多种诱发电位(EP)和脑外伤预后显著相关的报道,而EP和脑出血预后的关系还未见报道。本实验旨在了解发病早期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和脑出血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81例脑出血患者均在发病48h内行SLSEP、F-VEP检查、Glascow昏迷评分(GCS),出院或死亡时进行Glascow预后分级(GOS)。结果SLSEP的中枢传导时间(CCT)、N20、F-VEP的N2和脑出血患者的GCS、GOS均显著相关。结论SLSEP和F-VEP是评价脑出血近期预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0.
董为伟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2,(6)
神经源性心肌病(neurogenic cardiomyopathy)即由神经所引起的心肌病变。1.心脏神经心脏接受自星状神经节与迷走神经主干发出的很多分支。脏器的儿茶酚胺(CA)含量与其交感神经支配的数量成正比,心肌的 CA 含量在体内仅次于肾上腺。50年代 Mitchell 等指出灵长类及兔的心脏内存在副交感神经细胞。测定心肌内乙酰胆碱活性,间接证明副交感神经的支配。对副交感神经支配的生理意义及它与心肌损害间的关系引起了注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