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21.
64层3D-CTA与3D-DSA对颅内动脉瘤评价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评价64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28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DSA,CT三维后处理主要包括容积重建(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常规二维DSA检查后,对可疑病变血管行旋转DSA检查,应用三维工作软件行3D后处理,比较3D-CTA与3D-DSA对动脉瘤显示的价值.结果 28例病例中22例CTA和DSA均显示动脉瘤并经手术或栓塞证实,其中1例CTA和DSA显示单个动脉瘤,手术证实为2个动脉瘤,1例CTA显示假阳性.3D-CTA与3D-DSA均能清楚显示动脉瘤形状、瘤径指向、瘤体直径、瘤颈、载瘤动脉、瘤体穿动脉情况,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 64层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细节显示上与3D-DSA无明显差异,一定程度上应能替代血管造影,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2.
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附58例X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英辉  丘钜世 《中华医学杂志》1992,72(6):357-360,T019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提出一种椎弓根钉道参数CT测量的新方法。材料与方法:以1个椎体为例进行操作步骤演示。对在三维方向冠、轴、矢状面上具有一定旋转角度的1个椎体标本进行螺旋CT扫描,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依次找出椎体的冠、轴、矢状面、椎弓根钉道的矢状面、轴状面,并进行校正。结果:在椎体的冠、轴、矢状面上可准确测得椎体在冠、轴、矢状面上的旋转角度,在椎弓根钉道的矢状面、轴状面上可准确测得椎弓根钉道在椎体自身矢状面、轴状面上的倾斜角度及椎弓根钉道的长度、宽度等。结论:CT测量方法可准确找到椎体及椎弓根钉道的真正轴面,准确测得相关参数。  相似文献   
124.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和cT仿真内镜(CTVE)在小肠病变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3l例临床怀疑小肠疾病行胶囊内镜和CTVE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参照最终诊断结果(手术病例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非手术病例依据后续检查及随访结果给出最终诊断)统计胶囊内镜、CTVE以及二者联合的诊断阳性率并行对比分析。结果最终诊断阳性26例,包括小肠肿瘤性病变16例、非肿瘤性病变10例,阴性5例。胶囊内镜诊断阳性24例,包括小肠肿瘤性病变14例(其中2例定位不准确,7例不能定性)和非肿瘤性病变10例;CTVE诊断阳性17例,包括小肠肿瘤性病变14例(其中1例定位不准确,4例不能定性)和非肿瘤性病变3例;胶囊内镜联合CTVE诊断阳性26例,包括小肠肿瘤性病变16例、非肿瘤性病变10例。对于小肠肿瘤性病变,胶囊内镜和CTVE诊断阳性率相同,均为87.5%(14/16);而在总体诊断阳性率方面,胶囊内镜为77.4%(24/31),CTVE为54.8%(17/31),胶囊内镜联合CT仿真内镜为83.9%(26/31),二者联合总体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CTVE(P=0.004),但与胶囊内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囊内镜与CTVE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65)。结论胶囊内镜和CTVE均有助于小肠疾病的诊断,胶囊内镜在诊断小肠非肿瘤性病变方面更有优势,而CTVE在判断小肠肿瘤性病变的位置和结构方面优于胶囊内镜,二者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检出小肠疾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5.
小儿支气管异物CT冠状位扫描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探讨CT冠状位扫描对小儿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0例小儿支气管异物CT冠状位扫描的表现,并在部分病例中与CT轴位扫描及X线检查对照.结果CT冠状位清晰显示支气管腔内异物及异物周围炎性肉芽肿共30例,其中阻塞性肺气肿28例,阻塞性肺炎13例,阻塞性肺不张3例,横膈双边征16例,纵隔双边征11例.结论CT冠状位扫描可显示绝大多数支气管异物的直接和间接征象,可作为小儿支气管异物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26.
肺隐球菌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为粟粒型肺结核一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患儿,女,6岁,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高热,偶咳,痰少,无头痛,头晕,呕吐,抽搐等症状,曾在当地多家医院抗炎治疗无效。12天前渐出现头晕,头痛,伴喷射性呕吐,遂转至我院。体检:T38℃,神智清,听诊双肺有水泡音。神经系统检查:颈稍抵抗,膝腱反射活跃,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探讨肝细胞性肝癌(HCC)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特征与其PTEN蛋白表达间关系。资料与方法 70例HCC进行MSCT双期扫描,术后标本进行HE染色及PTE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照分析MSCT表现与病理和PTEN表达。结果 PTEN蛋白表达率为65.7%。包膜完整组与不完整组中PTEN表达率分别为82.1%、54.8%(P〈0.05);有癌栓与无癌栓组PTEN表达率分别为56.3%、86.4%(P〈0.05)。结论 PTEN蛋白表达缺失主要发生于包膜不完整及有静脉癌栓的HCC,根据HCC的MSCT表现可以间接推测PTEN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观察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D)合并肺动脉壁内血肿(PAIH)CT血管成像(CTA)表现,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急性Standford A型AD合并PAIH患者(PAIH组)及55例无PAIH的急性Standford A型AD患者(对照组)资料,对比2组主动脉及冠状动脉CTA表现,观察PAIH组术后15天血肿吸收情况,根据2组出院后1年内主动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急性Standford A型AD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PAIH组升主动脉最宽径大于对照组, 主动脉瓣、窦管结合部、右冠窦、无冠窦及右冠状动脉更易受累,且更易出现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P均<0.05)。PAIH组42例接受手术治疗,13例因病情危重未能接受手术治疗而死亡;术后15天其中36例血肿范围较前缩小。对103例完成随访,其中63例预后良好、40例预后不良。年龄及合并PAIH是急性Standford A型AD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OR=1.07、4.71)。结论 急性Standford A型AD合并PAIH的CTA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预测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9.
目的 分析心脏黏液瘤的CT及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搜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6例心脏黏液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55例行CT,5例行MRI,同时行CT和MRI的有4例。结果 56例心脏黏液瘤位于左心房51例(91.1%),右心房4例(7.1%),左心室1例(1.8%),其中96.4%起源于房间隔。55例肿瘤CT表现为类圆形或团块状,基底均较宽,边界较清楚,呈软组织密度,增强扫描31例(56.4%)明显强化。24例(43.6%)心房病灶在舒张期部分突入心室;12例(21.8%)伴钙化。5例MRI呈混杂等或稍高T1、高T2信号,延迟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电影序列见2例左心房病灶于舒张期突入左心室,其中1例引起左心室流入道梗阻。结论心脏黏液瘤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二者均可以准确提供黏液瘤的形态学信息,CT还可以准确显示瘤蒂的附着位置、瘤体内的钙化灶以及瘤体随心动周期的活动性,MRI的T2WI高或混杂高信号和不均匀强化等特点则进一步明确心脏黏液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0.
近年来, CT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增加了从心脏CT中获得的信息量,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能够提供冠状动脉解剖和斑块特征信息, 其识别、描述和量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能力可以对患者进行准确的风险分层并监测治疗效果。与此同时, CT功能成像新技术在心血管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新兴CT技术, 如基于CCTA的血流储备分数、CT心肌灌注成像、冠状动脉周围脂肪、CT心肌应变、基于碘对比剂延迟增强等可评估心肌缺血程度、心肌组织学特征及预后, 为缺血性心脏病(IHD)患者的诊疗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对心血管CT新技术在IHD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