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6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0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坐骨神经提取液对失神经肌肉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Sprague Dawley大鼠为模型,观察失神经后的趾长伸肌应用坐骨神经提取液(SE)后的变化。通过肌肉对生物学指标最大强直收缩张力(PO),舒张期时程(RT)及强直收缩后动作电位(PTP)的测量,肌湿重及肌纤维截面积(CSA)的测量,分析其结果,发现坐骨神经提取液具有减缓失神经肌肉萎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2.
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神经生长因子纳米纤维缓释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传统的缓释药物的制备过程。常需要把蛋白质类药物与有机溶剂混合,降低了蛋白质的活性,同轴静电纺丝法减少了蛋白质与有机溶剂的接触.有望提高蛋白质的活性,提供新型的缓释载体。 目的:探讨应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蛋白质类药物神经生长因子“壳-芯”结构纳米纤维缓释载体的可行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细胞学实验.于2007—07/12在东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完成。 材料:乳酸己内酯共聚物(50:50,Mw=378,839g/mol,Mw/Mn=2.7324)由东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提供:β-神经生长因子为R&D Systems公司产品;牛血清白蛋白为Sigma-Aldrich公司产品;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由中国科学院细胞库提供。 方法:应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以乳酸己内酯共聚物为壳。神经生长因子和牛血清蛋白为芯的复合纳米纤维;然后进行体外缓释8周,将不同时间点缓释液加入到无血清RPMI培养基中,培养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根据芯层溶液流速的不同分为0.10,0.15,0.25mL/h3组纳米纤维。 主要观察指标: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纳米纤维形貌特征进行表征。应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J计算纳米纤维的直径分布范围:PC12细胞在神经生长因子的诱导下可以向神经元细胞分化.通过观测其分化率检测神经生长因子的生物活性。 结果:成功制备了具有壳芯结构的乳酸己内酯共聚物/牛廊清蛋白/神经生长因子纳米纤维,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和直径分布范围随着芯层溶液流速的增加而增大。当芯层溶液流速为0.10mL/h时或0.15mL/h,纺丝稳定,所得纤维平均直径较小,直径分布范围较窄,当芯层溶液流速为0.25mL/h,纺丝不稳定,有大量“串珠”出现。在各个时间点乳酸己内酯共聚物,牛血清蛋白/神经生长因子缓释上清液能够诱导PC12细胞分化神经元细胞,生长轴突.说明神经生长因子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生物活性至少8周。 结论:应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可制备蛋白质类药物神经生长因子“壳-芯”结构纳米纤维缓释载体。  相似文献   
183.
23例非外伤性胸锁关节肿痛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了解胸锁关节部位非外伤性肿痛患者的病因及特点。[方法]对23例非外伤性胸锁关节肿痛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包括诱因、病程、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结果]本组中女性患者占19例,左右侧无明显差别;17例胸锁关节骨性关节炎,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肿瘤,1例自发性半脱位。[结论]非外伤性胸锁关节部位肿痛多发生于女性,病因以胸锁关节骨性关节炎为多,仍有少数恶性疾病,建议常规CT检查。  相似文献   
184.
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筋膜皮瓣重建足远端部分缺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报道应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及髂骨植骨重建足远端部分缺损的方法,探讨皮瓣转位范围。方法2002年3月~2006年2月,应用腓肠神经筋膜皮瓣及髂骨植骨修复32例足远端1/3外侧软组织和骨缺损患者。其中男23例,女9例;年龄17~58岁,平均35.2岁。本组32侧肢体,共32块皮瓣,其中12例患者进行髂骨植骨。开放创面27例,其中感染创面8例;无菌创面5例。创面面积为4.0 cm×7.0 cm~7.0 cm×16.0 cm。髂骨移植长度为4.0~7.0 cm,平均5.0 cm。手术先根据跖骨骨缺损大小切取髂骨,接着处理受区创面,然后将切取的髂骨植入跖骨骨缺损处,在电视透视下用克氏针固定,建立足外侧骨支架,最后利用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筋膜皮瓣覆盖创面。结果32例患者获5~27个月(平均12.7个月)随访。皮瓣一期存活30例;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2例,经换药后愈合。髂骨移植一期骨愈合11例,愈合时间为3~14个月,平均5.7个月;骨不愈合1例,经再次植骨后愈合。皮瓣外形良好28例,皮瓣臃肿4例。供区创面一期愈合,无功能障碍。术后患足功能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优19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为90.6%。结论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结合髂骨植骨是重建足远端部分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5.
肱骨远端C型骨折治疗中尺神经的处理与预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时尺神经松解与筋膜下前置术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肘后侧正中切口入路,对40例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按AO分型C1型24例,C2型10例,C3型6例,其中9例伴有不同程度尺侧半手指麻木)的患者,采用尺骨鹰嘴“V”形截骨入路,重建肱骨远端的内外侧柱,并形成稳定的三角形框架结构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前9例有尺神经症状者,术中均见尺神经有明显压迫,其中2例伴有尺神经的挫伤。术中保护尺侧上副血管并游离尺神经,骨折固定后将尺神经于筋膜下前置。除1例尺骨鹰嘴骨折与肘关节脱位患者术后石膏托保护3周外,其余病例术后早期进行被动功能训练。结果31例术前无尺神经损伤症状者术后无并发尺神经损伤症状。9例有尺神经症状者6例完全恢复,3例不同程度的恢复;按照中华医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7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88.9%。35例经过平均16个月的随访(5例失访),骨折全部愈合,4例有轻度骨化性肌炎,占11.4%。按照Mayo clinic肘关节评分评定:优11例,良好17例,可5,差2例,优良率为80.0%。结论常规尺神经松解并进行筋膜下前置,便于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双柱固定,并可以防止术中尺神经损伤与术后进一步卡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6.
完全横断的脊髓损伤特别是受伤时问较长的,鲜有机会和能力恢复的,截瘫率很高.尽管可以应用周围神经移位来重建完全性截瘫患者的某些功能,但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在截瘫不可能恢复的情况下仅重建某一功能的价值认识不足,没有充分理解重建某一功能对于完全性截瘫患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7.
3如何鉴别臂丛神经根部损伤时的节前损伤与节后损伤? 臂丛神经根性损伤主要分两大类,一类为椎孔内的节前损伤;另一类为椎孔外的节后损伤。节后损伤可以观察保守治疗,而节前损伤是在椎管内前后根丝状结构处断裂,既没有自行愈合的能力也没有通过外科手术修复的可能,因此,一旦诊断确定,应争取及早进行神经移位术,故在临床上节前与节后损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8.
肘关节功能障碍是肱骨远端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常引起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对于引起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因为,目前尚不明确.一些研究提示,肱骨远端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内源性因素主要包括骨折未能获得解剖复位、内固定选择不当引起骨折移位,外源性因素涉及创伤、围手术期感染、手术操作对软组织破坏引起的瘢痕挛缩....  相似文献   
189.
[目的]探讨应用Sauv?Kapandji术重建断腕再植术后前臂旋转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7月~2008年12月,共收治断腕再植术后前臂旋转功能障碍患者7例,应用Sauv?Kapandji术重建前臂旋转功能,根据手术前后前臂旋转角度、握力大小及(patient-rated wrist evaluation,PRWE)评分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7例患者获得6~48个月(平均21个月)随访.术前的前臂旋前角度、旋后角度和PRWE腕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17°±9°,16°±12°和46±10;术后分别为74°±7°,80°±7°和26±8,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掘力术前(25±9)N与术后(27±7)N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Sauv?Kapandji手术进行断腕再植术后前臂旋转功能重建,配合早期功能操练,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