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1.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外显子1的A/G多态性与青海汉族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 disease,GD)患者甲状腺肿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法,检测90例青海汉族GD患者CTLA-4基因外显子1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按有无甲状腺肿大分组后比较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并检测两组人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水平。结果CTLA-4基因1+49A/G位点GG基因型频率及G等位基因频率、AA基因型频率及A等位基因频率在甲状腺肿大组、无甲状腺肿大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TRAb阳性率,发现甲状腺肿大GD组TRAb阳性率高于无甲状腺肿大GD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CTLA-4外显子1的G等位基因可能与青海汉族GD患者发生甲状腺肿大不相关。  相似文献   
12.
在"生物-心理-社会"新医学模式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更加关注心理健康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的影响。糖尿病发病率在我国日益激增,糖尿病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性格作为人的核心心理特征,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性格对疾病的影响已得到国内外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一致认可,但不同性格对疾病的影响并不相同,其中D型性格对糖尿病的影响得到了部分研究者的认可,但其作用机制目前不明确。目前多认为D型性格的负面情绪及其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可能促进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但是这些研究在国内外均较少,特别在国内研究更少,故本综述对国内外有关糖尿病与D型性格的相关研究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在糖尿病的预防及诊治上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纯生活方式加降糖药物治疗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睡眠参数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3月T2DM合并OSAHS患者112例,给予严格生活方式加降糖药物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主要生化指标呼吸睡眠参数的变化。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12例T2DM合并OSAHS患者经生活方式干预联合胰岛素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4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比较,腰围、BMI、GHb A1C、FBG、PBG、FIns、LSO2、MSO2、HOMA-IR、呼吸紊乱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指数[(97.86±9.44)、(97.80±5.58)、(96.97±4.55)cm、(26.09±2.45)、(24.88±1.84)、(23.90±2.30)kg/m2、(9.50±1.21)、(8.74±0.80)、(8.08±0.50)%、(8.37±0.74)、(7.57±0.79)、(6.53±1.09)、(11.67±2.23)、(10.01±1.43)、(8.80±1.21)mmol/l、(25.33±8.88)、(23.82±11.61)、(19.96±10.50)U/L、(65.27±11.77)、(72.73±10.27)、(79.47±10.46)、(85.27±6.47)、(87.09±4.29)、(88.73±5.23)%、(7.45±1.73)、(6.90±0.98)、(5.74±1.11)、(30.47±16.86)、(27.47±10.10)、(23.25±13.71)]均比治疗前[(103.40±4.45)cm、(27.67±3.34)kg/m2、(9.97±1.63)%、(9.24±1.20)、(12.61±2.81)mmol/l、(28.40±13.10)U/L、(57.39±17.44)、(81.14±5.00)%、(8.54±2.02)、(52.60±21.88)]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已知T2DM合并OSAHS的患者进行严格生活方式加降糖干预在改善糖毒性、胰岛素抵抗同时可改善其呼吸紊乱参数,可为临床部分糖代谢异常合并OSAHS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胃轻瘫是指胃的排空极度延缓 ,用以描述糖尿病人严重的胃排空延缓即糖尿病胃轻瘫 ,了解此合并症的临床意义 ,首先在于解释了许多糖尿病人未发现任何胃肠道器质性病变 ,而出现反复发作的饱胀、厌食、恶心等消化道症状的原因 ,同时根据其发病机制 ,寻求一些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1 临床表现糖尿病胃轻瘫又称糖尿病性胃麻痹症〔1〕多见于病程较长者 ,常合并自主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及肾脏病变。其主要症状为饱胀、厌食、烧心、上腹胀痛、严重时呕吐 ,吐出物为胃潴留之食物 ,呕吐可间歇发作 ,发作前升高之血糖较难控制。诊断重要的是排除其他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 1 (sICAM - 1 )和一氧化氮 (NO)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ICAM - 1的浓度 ,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浓度 ,按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的水平将病人分为三组 :糖尿病 (DM) 1组、DM 2组、DM 3组。结果  (1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ICAM - 1、NO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2 )DM2、DM3组血清sICAM - 1浓度均显著高于DM1组。 (3 )血糖控制差及一般者血清sICAM - 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及血糖控制良好者。 (4)DM1组、DM2组血清NO显著高于DM3组 ,DM3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1 )sICAM - 1、NO均可能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2 )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sICAM - 1的异常表达与血糖控制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范培云  罗玮  姚勇利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4):767-768,770
[目的]了解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胆囊结石者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为胆石症组、无胆石症组,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并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分别测定血脂水平。[结果]①与对照组及无胆石症组相比,胆石症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降低。②胆石症组经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下降,8周后二者进一步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上升,载脂蛋白B、甘油三酯下降。[结论]①血脂异常可能是糖尿病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②他汀治疗在防治糖尿病胆囊结石的形成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纯甲状腺激素治疗对甲减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呼吸睡眠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甲减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49例,给予单纯甲状腺激素治疗4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呼吸睡眠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随着甲状腺功能、体重指数的好转,呼吸睡眠指标也随之好转(P<0.001)。结论:对于部分甲减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给予单纯甲状腺激素治疗可改善其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应用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4月—2012年3月我院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36例,所有患者血糖、血脂、血压控制均达标,同时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依帕司他50mg,一日3次,口服);对照组(甲钴胺0.5mg,一日3次,口服);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外周神经症状、神经传导速度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神经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短期疗效观察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更有效、安全的方法之一,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糖化血红蛋白≥9%的患者进行早期胰岛素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大量的前瞻性研究显示强化血糖控制会减少糖尿病的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而在临床中理想的血糖控制又是很难达到的,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的减退,在治疗过程中极易发生低血糖,且老年人低血糖交感神经常不明显,应用胰岛素类似物可以减少低血糖危险。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肾病血小板参数与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范培云  罗玮  李澍  朱沁芳  米娜  姜志皛  李国彤 《临床荟萃》2006,21(17):1241-1242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微血管病变[1],而糖尿病肾病是常见而难治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血小板的形态和功能发生改变已有报道,本研究通过检测血小板参数旨在了解糖尿病并发肾病者与无肾病者及正常人群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之间的差异以及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 h尿白蛋白(Alb)排泄量之间的关系,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